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论文在分析印度高等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资助来源的基础上,研究了印度大学的招生政策与录取条件、印度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方面的宪法和法律规定,针对我国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印度的经验,论文提出在高校招生中引入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机制、大力扶持和发展私立高校、取消招生指标以及将对平等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上升到宪法层面。  相似文献   

2.
印度大学附属制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大学附属制是极具特色的印度高等教育制度,与我国目前兴起的独立学院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印度附属学院虽然在推进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大学附属制度也给大学的声誉带来了损害。我国独立学院刚刚兴起,从印度附属学院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应在规模数量、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质量等方面注意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3.
印度附属学院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附属学院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关于印度附属学院的研究,一般比较注重印度大学附属制度,对印度附属学院的研究相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就印度附属学院的发展成就、治理结构、拨款机制、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纷纷制定面向未来发展的高等教育政策。通过集中研究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国际高等教育政策呈现几个重要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印度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度高等教育在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之前的发展规划、重点目标和保障措施等政策文本以及相关资料得出:在未来几年,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指出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方面配套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政府对各高等教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发展类型,并根据各高等教育机构的需求配套相关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来帮助弱势群体,印度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传承印度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发展具有印度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并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轫于18世纪中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殖民地政府在这个时期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制度,完成了印度高等教育现代化.本文采取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复现其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过程,并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阐释影响印度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力和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集中表现在大批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及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政府的政策倾斜,人口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西方教育模式、教育思想的影响等因素互相交织的结果。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给印度的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失误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印度“学位与职位相分离”政策的演变是其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互动的体现,是高等教育政策适应社会要求的结果.印度处理高等教育扩张中出现的知识失业的方法和政策显示,只有从个人观念、教育管理、社会政策三个层面处理好学位与职位之间的紧张关系,才能有效缓解知识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6):54-60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盖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受一定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我国高考制度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发展影响下形成的。民族创造力的发展,受思想文化传统、教育模式、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不应将现阶段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民族创造力的某些缺失,片面地归咎于高考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能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考试舞弊本来只与考试本身有关,但是,高考作为连接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历来就对教育和社会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大规模高考舞弊事件的发生,不仅意味着考试本身出现了问题,同时也清楚地折射出在教育和社会的某些方面正预示着某种程度的危机。了解这些危机,有助于从本质的层面认识高考  相似文献   

13.
考核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考核本身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但其前提是考核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生源,但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也发挥着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功能。目前的高考改革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且应有其限度。  相似文献   

14.
高校自主招生应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以考分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一考定终身”等弊端,是我国素质教育彷徨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中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之一。改革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是突破口和改革方向,应不断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不断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形成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招生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而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观念,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多样的人才评价标准无疑是保证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存在缺陷,建立新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人们经常忽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双重属性中的考试性质,并习惯将其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进行比较研究。自考与高考同样作为一种大型而且重要的考试,是自考教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关注自考的考试性质并将其与高考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考试不仅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而且彼此联系紧密,既有相互补充的地方,也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余地。理清这两种考试发展的障碍,结合最新的规划纲要对二者的要求,以求促进我国招生考试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源于西方,以欧洲高职教育较发达的德国、英国、法国为例,对其办学机制加以分析,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和启示。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合作教育的多元化方式、健全企校合作相关法规、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措施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The slow process of introducing a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and accreditation into Polish higher education since the political changes of 1990 is described.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stat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action to communist over‐centralization and the growing number of privat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made some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and accreditation operating at national level necessary. A TEMPUS project,” Advice for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Organization of a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entre”, is described.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on aspects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围绕控制高等院校数量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大加整顿。对北平地区高等教育,国民政府主要就大学滥设、院系设置混乱、教师兼职现象严重以及学校风潮不断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顿工作阻力重重,尤其在对北平大学的整顿工作中,虽院系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在限制教员兼职以及整顿学校风潮等方面却未能如愿。同样,该校院系结构的调整也非一帆风顺,政府和学界两种势力之较量如影随形,致使政府的整顿效率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高考移民”与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圆 《考试研究》2010,(3):45-52
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是引发"高考移民"现象的深层原因。本文以高校数量、招生计划、教育投入三个指标为切入点,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进行比较,分析其与"高考移民"的关系,并指出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的根本之道。应特别对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地区加大本科及重点院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招生计划数,同时限制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招生属地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