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素的高度统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统一是诸多元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学生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蕴涵有很多的和谐元素.因此,中学生物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和谐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高中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渗透和谐生态教育,形成教学高度统一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教学使命.生物的发展对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使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物形态功能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态势.所以始终渗透环境生态知识教育、贯穿和谐生态认识教育是生物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对强化学生的自然认识观,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有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学大纲》在阐明生物教学的目的时强调,要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中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次课程改革将《自然》改为《科学》。过去我们把教学看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就把教学定位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以教为中心。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如何在现行的《自然》课程教学中融入课改理念,在《自然》课程中融入《科学课程标准》中贯穿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思想”,这是自然课教师应该自觉思考并亲自实践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育既是认识自然的教育,也是引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纵观基础教育中的自然教育,不仅课程标准空缺,环境建设欠缺,特色资源缺乏,而且教学针对性不足,教学评价缺乏深度.基于此,学校在开设自然教育课程时,既需要开发自然教育课程标准,创建自然教育的校内、校外环境,积极寻找地区自然教育资源,又需要学校管理者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自然教育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力度,从而实现自然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补位".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以自然和谐理念为指导,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大纲中有向生态方面的教学内容,生态教育成为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其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形成情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多年品德课程教育实践,提出一个生态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探讨生态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道德的提出是对人类发展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道德关系认识的基础形成并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自然崇拜”、“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变化。学校教育对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幼儿园教师也逐渐深化了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确立了游戏化教学的目标意识。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外界事物产生强烈好奇心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形成正确认知、吸收大量信息、形成综合能力、实现个性化独特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幼儿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享受游戏的乐趣,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健康发展。对此,文章结合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李琳琳 《学周刊C版》2020,(2):176-17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幼儿园教师也逐渐深化了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确立了游戏化教学的目标意识.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外界事物产生强烈好奇心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形成正确认知、吸收大量信息、形成综合能力、实现个性化独特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幼儿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享受游戏的乐趣,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健康发展.对此,文章结合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而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对人类已有知识成果的掌握,更应该重视知识的发展、更新和创造的过程。从讲授、黑板、粉笔到教具的辅助,教学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而幻灯、投影的问世,使课堂教学开始插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现代信息技术必然替代历史漫长的过期的教学手段已成自然。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紧密地结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容量增大、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学习视野、思维的开拓得到充分发  相似文献   

9.
高爱晟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0-21
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以德治国”讲话精神 ,为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作为生物学教师 ,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传递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更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传递做人的道理。多年来笔者把“五心”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中 ,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1 “忠心献给祖国”教育中学生时期是从精神上获取人类道德精华的最佳时期。作为一个人他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应是忠于他的祖国。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人类的最高道德标准为出发点 ,通过挖掘书本知识和课外相关的知识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不仅保留了原来的自然与劳动课的内容,而且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其教学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充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生物教学大纲》 ,这标志着全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走进了实质性阶段 ,为将要颁布和进行实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做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转型的准备。所以认真研读和理解新大纲 ,构建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中学生物教师顺利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1 对生物课程目标要有新的认识和理解1.1 新大纲对知识目标的教学要求有所扩展和提高 ,更加重视知识与方法的应用价值 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构成了知识目标体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新理念 ,不能把学生当…  相似文献   

12.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担负着培养澳门中小幼教师的重要责任,但在其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少,师资错配,部分教师爱国与教学热情不高,教学模式机械化,教学内容滞后不前。为此尝试开设"诗词曲赏析与教学""《论》《孟》与教育"两门课,融入国学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互动中,其学习成效较为理想。建议在大学教学框架下增设传统文化课程,鞭策教师负起正面、积极传授的责任,加强师资队员建设,提升国学师资力量。教师应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方法,讲授国学知识,建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存与环境密不可分。人类社会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如臭氧层的破坏、热带雨林的剧减、物种的大量灭绝等严重后果将威胁人类的生存。因而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向学生灌输生态思想,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一个知识丰富、有道德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学生群体。这也是中学生物和自然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的具体体现。本文就教学中深化生态思想教育以及开展生态教育实践的具体途径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研究如何使音乐教育能适应随着社会及文化发展而出现的少年儿童新的审美需求这一课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师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纲领,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提高对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音乐本体,强化审美体验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性教育元素,《敬畏自然》及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无疑是这方面很好的切入点,本文试图从《敬畏自然》一课的教学,讨论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常规教学检查不难发现 ,素质教育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所认识 ,如何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也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 ,笔者也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引起注意。一、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学生学到的知识不管有多少 ,首先应该是正确的。绝大多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但也有极少数教师过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而忽视了对课文中出现的生物、自然等科学知识的研究 ,以致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提到 :“秋天 ,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 ,…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与发展等诸多现实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升华。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延伸与发展,生态文明与文化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思想道德与社会领域中延续和传承的精髓之一。作为一项关乎社会和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进行生态文明教学也成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的小学教育教学设计目标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目标要求,并且这一教学目标也明确地体现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之中。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设置内容中,明确要求要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且还要有“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教学目标等。这些基本要求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是在为编织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该课程是一个由高校教师、大学生和教学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调适而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初心"的完整生态空间系统.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生态空间系统的中心,"以大学生为中心"是该教学生态空间系统建构的需要,也涉及培育大学生成为生态发展主体目标任务的实现.对此,该课程的教学应建构"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纠正其生态失衡问题,同时优化其生态空间环境,以提高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文性教育元素,《敬畏自然》及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无疑是这方面很好的切入点,本文试图从《敬畏自然》一课的教学,讨论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作为自然学科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学需要重视人文教育。其前提是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通过教学事例,给学生渗透丰富的人文知识。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还需要教师建立人文教育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