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福州的贡献是独特的.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福建巡抚徐继畲作<环瀛志略>一书,全面介绍世界各国;马尾船政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科技体系的尝试,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船政学者中,严复翻译<天演论>、<法意>等西方社会政治学名著,使中国人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现实,从而推动了清末的雏新运动;而林纾与船政学堂人士合作,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名著,给中国文人展示了西方文学世界;他们的贡献为铸就新一代中国人奠定了文化基础.此外,在法国生活的陈季同,用法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元素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种交流日渐频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融合的层面,也有冲撞的层面。现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着手,来看一下中硬方文化交流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他在华传教期间,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入中国,同时又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介绍到西方,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文章围绕利玛窦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两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澳门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所起的作用分三个历史时期进行了概述,着重分析了每一时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16世纪中叶到鸦片战争前夕,澳门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澳门传入中国,对中国天文、地理、历法、医学、建筑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学精神的思想家、科学家。中国的儒学文化及生活时尚等也通过澳门传到欧洲,在欧洲引起中国热,产生了一大批汉学家。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人们纪念。  相似文献   

6.
由于笔者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在民族地区的生活和学习,对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误读问题一直很关注。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沟通与对话是民族发展的必要手段。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论是国内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还是差异更大的中西文化交流,都存在这个问题。而不论是从文学,还是从文化来说,文化误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其一,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文明所引发的留学生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追求新文化的一种痛苦选择;其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文化政策的相继失败,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封闭性;其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是形成了两种文化在相互对立中并存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航路开辟不仅促进了人类交往的空前扩大,而且还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开创了中西物质文化直接交流的新时代,使中西精神文化交流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冲突、融会以及该运动对此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伴随中西文化交流,太平天国的政策、措施乃至领导层的思想观念都不能不发生相应变化,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航路开辟不仅促进了人类交往的空前扩大,而且还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开创了中西物质文化直接交流的新时代,使中西精神文化交流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其一,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文明所引发的留学生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追求新文化的一种痛苦选择;其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文化政策的相继失败,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封闭性;其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是形成了两种文化在相互对立中并存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平 《华章》2013,(32)
明代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开创了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新方式,也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流高潮的序幕。他着汉服、讲汉话、学汉学、交士人、译汉文、写自传、记札记,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黄宽,中国早期著名留学生之一,留学美英并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又通过自设诊所、掌管医院、担任西医学教师等方式,积极推动西医在中国的开展和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为近代中英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13世纪初,蒙古国建立,其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这三次西征把中亚地区纳入到了蒙古帝国的版图之中,使得东方文化借助于战争的手段传播到了西方,同时也使西方的文化东传,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工匠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3世纪初,蒙古国建立,其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这三次西征把中亚地区纳入到了蒙古帝国的版图之中,使得东方文化借助于战争的手段传播到了西方,同时也使西方的文化东传,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工匠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明末清初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着手,通过对西方传教士传教策略的介绍,以及对其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的分析、整合,阐述了该时期以传教士为载体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平等、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担当起了外汉和汉外双向翻译的重任,首次将基督教经典《圣经》完整地译成中文,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汉英字典《华英字典》。他还是比较系统地将中华文化经典译成英文的第一位西人传教士。他的中西文化经典翻译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航路开辟不仅促进了人类交往的空前扩大,而且还对中西化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主要表现在O:促进了中西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开创了中西物质化直接交流的新时代,使中西精神化交流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陈名 《考试周刊》2011,(54):39-41
家庭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家庭交流过程中同样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对家庭交流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了解和分析家庭交流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交流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交流方面取长补短,促进家庭教育的不断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1627年,“西来孔子”艾儒略在福建与士大夫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在福州的三山谈论“天学”、“人性”等中西文化冲突的观念的这次对话,史称“三山论学”。三山论学后,双方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但由于文化传统以及文化身份迥异,也无法避免地产生文化误读,同时折射出福建丰富、活跃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