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言类的写景散文,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重基础知识传授,忽略了文章整体的品读、情景交融的写法和作者思想内蕴的把握。而从文本出发,重诵读体悟,重文句赏析,重思想剖析,重拓展深化,可以吸引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解说:第1点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这是根据这篇游记写景状物的具体特点来确定的。)自读程序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3.
一、课文悟读“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诗中喻潭为梦,自有作者的追寻。读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简称《小石潭记》),同样让我们认识到:一潭如梦。《小石潭记》作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柳宗元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横遭恶势力的打击,可知其抑郁愤懑。而他借游遣闷时所见的小石潭,虽位处荒郊,但能得自然造化,毫无拘束地尽展风貌;其水,潺潺流淌而…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课文,闭目感知其法为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感情朗读课文,一组闭目细听,感知、揣摩课文内容。然后交替进行。闭目排除外界一切信息的干扰,能专心地边听边体味感知;睁眼读课文时,能将闭目所悟与文字内容作对照、调整,更客观更深入更全面地感知课文。如此,学生能同时发挥视、听、悟多种感官作用,形成感知合力,加大感知力度。二、再读课文,闭目想象首先请学生读课文、品注释、疏通大意。然后引入“闭目法”助解课文。其法为:请一位学生以自己的自悟和自得,入情入境地表情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闭目想象,将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  相似文献   

5.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除最后一课是古代诗歌外,前四课都是山水游记性散文,并且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玲珑剔秀,精美绝伦的山水游记,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十分喜欢这篇文章,反复诵读中,却意外发现第一自然段中的“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由于版本不同写法竟然不一样。这样就有了不同的翻译,不同的翻译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在不断积累文言词语的基础上,理清题目与内容的对应关系。2.通过品味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探究“清”字的妙处。【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品味环境、景物的描写,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清丽中蕴藏幽怨,宁静里包蕴禅机。“清”与“寒”的境界,抒发出作者孤标傲世的思想格调。  相似文献   

9.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章清丽中蕴藏幽怨,宁静里包蕴禅机。“清”与“寒”的境界,抒发出作孤标傲世的思想格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担任司马期间所作的有名的山水游记。他以高超的手法,精细、准确而又生动的描绘出四幅令人惊叹的奇特画面。这些奇特的画面是: 一、潭水奇。该文开头先写水声,作者用“如鸣佩环”来比喻水声的悦耳动听,无不使游览者“心乐之”而感到奇特。接着正面描写潭水“水尤清冽”,然后用“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清得出奇。  相似文献   

11.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小石潭记》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为一篇精妙的游记散文,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点有很多。我力图在散文的情感表达、游记的文体特质和文言的结构技巧这三者之间做一个平衡,在教学中兼顾作者由乐转忧的情感变化、灵活多样的观察视角和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同时穿插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1.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 2.启迪思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有两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两句看似没什么难理解的,实际上要正确理解还得琢磨一番.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小石潭记》,我已教过三次。作为—个语文教师,每教一次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重复,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都应有所改变,有所创新。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是继郦道元之后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山水记,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感情。山水对于他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读了《小石潭记》,自然景物的离奇、清新、幽邃、澄鲜和凄清,历历在目,深感作者对事物洞察幽微,对景物刻划别具匠心。《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承接《钴鉧潭西小丘记》之后。所以文章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早期还多少带有一些华丽气息和应酬成份,但在贬谪之后,接触了实际,因而写了许多内容充实,艺术技巧精深的作品。在散文的创作上,他的思想深刻,逻辑性强,山水游记富有诗情画意,成就极高。政治上的不得意,使柳宗元寄情山水,以求精神上的解脱,著名的《永州八记》不是单纯的写景小品,而是用比、兴的方法,“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寄托和抒发自己的忧忿,从而使其作品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清新幽峭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在游历了永州山水之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表达了作者因景而喜的开朗的心情和因贬而忧的孤寂心情。《小石潭记》是“八记”中的第四篇,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合、水清石奇,游鱼活泼可爱、溪流曲折有致的景物特色。其中对潭鱼的描写,更是堪称绝妙。  相似文献   

20.
“全石以为底”和“卷石底以出”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中的语句,教材注释中将“全石”释作“整块石头”,将“卷石”释作“石头翻卷”,不管是从语法还是意义层面来说,这一注释都有些许不妥。通过考察选文不同版本,文章指出“全石”应作“泉石”,意为“受山泉冲激孕育过的石头”;“卷石”应作“拳石”,意为“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