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亮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69-169,171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它作为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而今,所有音乐院校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修视唱练耳课。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唱名法有两个,即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唱名法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对唱名法选择进行深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唱名法在视唱练耳中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视唱练耳应着重从固定唱名与首调唱名的转换和结合方面改进训练方法,使这两种唱名法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首调和固定调两种唱名法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了唱名法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在视唱教学和学习中运用单一唱名法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两种唱名法有机结合的策略,指出艺术类音乐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应坚持两种唱名法并存,加强视唱和听记的“方法”训练,使学生在音高音准、演唱方式、调式分析以及音乐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有机结合,加强和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使两种唱名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是我们在音乐学习和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两种唱名法。两者唱名法各具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以及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辅相承,使它们都能发挥更加全面的作用,在学习教学中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固定唱名法,还是首调唱名法,它们都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逐步提高和完善的。两种唱名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广泛使用,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对唱名法的迫切需要,说明了唱名法的存在价值,显示了唱名法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但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两种唱名法也还存在着某些缺陷。对于这一切,我们都必须客观地评价它们、科学地使用它们,否则,任何片面地强调,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唱名法--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两种唱名法各有优势,在我国两种唱名法客观的同时存在,而且在音乐训练中还可以互相转换,也可以直接借用唱名进行发声训练.另外,手势唱名法在训练音准方面有其独到的形象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唱练耳课历来多采用以固定唱名法为主,兼顾首调唱名法的教学法,造成学生两种唱名法都掌握不好。采用符合人们欣赏和听觉习惯的首调唱名法,将有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视唱练耳教学中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不同运用的分析,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分类、不同专业分类、专业业余分类、学习条件分类,采用不同唱名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在探讨教学中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的结合运用和互取优点及如何将“内心听觉”的训练与“外部视觉”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这两“结合”上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论视唱练耳中的唱名法及音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唱练耳是音乐领域内的一门独立学科,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唱名法的分类与选择、音准的训练方法与步骤等内容的熟练掌握是学习视唱练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的作用更加不可低估。然而,目前在中学教育中,音乐教育却被视为副科。我们应该革除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大力发挥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研究表明,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在学习欧美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初是在学习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经验,同时受欧美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由于中日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近现代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各个发展时期的梳理、研究,探讨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规律及得失。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规律,探求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globalisation and localisation on music education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It argues that the reform of music education concerns changes to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that envisage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that arise from processes of globalisation and localisation in these two Chinese societies. ‘Glocalisation’ throughout this essay refers to the interface of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I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re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es of glocalisation that have shaped mus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se two changing societies: (1) the multiculturalism of music education; (2) the promotion of local music cultures in the curriculum; and (3) the inclusion of Confucian ethics in song lyric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education that promotes family values and social harmony can satisfy concerns that glocalisation involves the adoption of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songs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wo current issues in the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Hong Kong that have been shap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return of Hong Kong's sovereignty from the UK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1 July 1997. Since this time there have been two great challenges facing music education. The first concerns how to incorporate diverse cultures, including Chinese music, into a Western-orientated music curriculum; and the second is to find a way to cultivate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cy through music education.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were collected via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music teachers, school heads and assistant school heads across 4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etween 2006 and 2007. The findings can be explained by referring to the shortcoming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Hong Kong's edu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高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音乐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功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要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基础。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课堂教育的改革,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将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结合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实际,构建声乐校本课程,把原生态音乐引入声乐课程,对学生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革新高师声乐教育体系,而且有利于推动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开设"室内乐"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乐”在不同的时代和条件下有其不同的意义。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开设“室内乐”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优化高师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增强艺术实践环节,而且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通才教育,从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室内乐”课的开设必将为高师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因其特殊性,与专业院校音乐专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在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的选择上也必然存在有别于音乐专业院校的地方.全文以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创新为基点,从声乐教学创新意义、原则和具体措施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大众音乐文化的蓬勃兴起,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大众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而躲进自我欣赏的"象牙塔",两者相互融汇,互相促进。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授知识、培训技能、正确引领、提升水平等职责与任务,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大众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类音乐资源,调整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大众积极健康的音乐欣赏心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