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3,(3):55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县袁厉害的私人儿童收养场所突发大火,6名孤儿和袁厉害的一个儿子在火灾中丧生。这场悲剧让在当地有"爱心妈妈"之称的袁厉害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2013年2月号《人物》杂志刊登报道《厉害女士》,描述了一个与之前很多报道大相径庭的袁厉害的形象。报道说,袁厉害将收养的孩子划分等级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兰考县"1·4"火灾事故的情况通报,相当程度成为有关领导的功劳簿。不但有市县领导"高度重视""重要批示",还有各级领导"亲赴现场""亲临兰考指导工作""亲临一线",其居高临下、自证有功的味道跃然纸上。说到袁厉害收养弃婴这个要害,通报难觅当地政府对残弃儿的责任担当,却历数自愿献爱心二十多年的公民袁厉害的三个不符合收养条件。公民知其不可为  相似文献   

3.
《人物》杂志《厉害女士》一文激起的争议,从新闻伦理和操作流程,都众说纷纭。但是,我认为至少有一点却不应该有争议:袁厉害收养弃婴的真相只能有一个。先从《厉害女士》这篇稿件本身来说,我认为是不合格的。在客观证据缺失的情况下,该稿件对所谓"袁厉害真相"的阐述,只能通  相似文献   

4.
兰考的考验     
一场大火让这座光环耀眼的县城再次成为焦点,在反思收养制度的背后,我们试图展现,这座在政治上有特别意义的县城,似乎在享受它特有的政治名气外,从未真正迈开前进的步伐一场民宅大火让100多名记者"包围"了豫东小城兰考。1月4日8点30分,河南兰考县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爱心妈妈"袁厉害家的7名孤儿在火灾中丧生,最大的20岁,其余7个月至5岁不等,一名  相似文献   

5.
一个原本聚焦于孤儿收养的新闻事件,却成为众多记者抱怨采访难的导火索。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民间收养弃婴孤儿的袁厉害家发生火灾,造成7名孩童死亡。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事件,试图还原孤儿救助体系的漏洞,推动政府部门对此加以完善。不过,对这一新闻事件报道的转向,恰恰就出现在这个节点。  相似文献   

6.
《人物》杂志发袁厉害一稿前,我有期待.我的前同事、《人物》杂志副主编林天宏早就在微博上惊呼,他编袁厉害一稿很过瘾,魏玲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实习生. 魏玲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泓教授的学生,我也是北大新院硕士毕业的,从徐泓老师那受教颇多.想学妹未出道即能获得前同事如此称许,稿子自当拜读为快. 未承想,看到这篇稿子时,微博上已是飙风四起,诟病如潮,"脸谱式写作"、"抒情式调查"、"审判式报道"、"预设立场"、"自以为占领道德高地并炫耀智力优越"等指责,可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一篇报道能引发如此多争议,在新闻业界并不常见.我把报道认真看了一遍,想得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一把大火烧出了"袁厉害",烧出了某些兰考民政官员的不作为,也再次将孤残儿童的世界带入我们的视野. 摄影师选择逆光的拍摄手法,压顶的乌云与凹凸的山坡收拢了我们的视线,两个符号般的剪影,带我们进入摄影师感受的世界:一棵树、一个人、一根跳绳,此外画面内没有过多的元素.在黑与白的影调内,一个人的孤独与渺小弥散开来. 就"袁厉害"们而言,孤独尚可忍受,但某些冷漠的质疑与部分民政官员的不作为却将"袁厉害"们的义举放入油中烹:"部分人看到社会资助比较多,称我们是在骗奖金、骗补贴、骗捐助.""宏慈助学之家"负责人刘保宏说,面对类似质疑,心中实在委屈,连家属也抱怨说"做了真的不如不做";为使"龙万爱心家园"合法,近几个月,班爱花忙着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注册民间非企业单位,以陪同成长、生活关怀、课外辅导为主.由于没有先例,她几次都没办成.  相似文献   

8.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肯定会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记者采访被拒",就会发现,"吃闭门羹"者不在少数。甚至时常会有记者被扣留、被殴打的事件发生,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媒体,如今恐怕只能承认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一家民办收养所的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社会救助以及孤儿收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民政部,  相似文献   

9.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肯定会遭到嘲笑。要是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记者采访被拒",就会发现,"吃闭门羹"者不在少数。甚至时常会有记者被扣留、被殴打的事件发生,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媒体,如今恐怕只能承认自己是"弱者"了。前些日子,一场大火,让河南兰考一家民办收养所的7名孤儿和弃婴殒命。社会救助以及孤儿收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民政部,结果打了  相似文献   

10.
如此日本人     
王志强 《出版参考》2006,(17):11-12
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系.在与人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并且揣测对方的地位,来决定交流时应采用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有面对生人紧张的心理,当确认了对方的地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便解除了紧张.有一个最典型、也是被日本人或非日本人论说日本人时百举不厌的例子,就是利用名片.名片一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地位的所属集团、从事职业、官衔级别等信息.人们公认日本人特别地喜好名片.除了初次见面,第一个有效动作是交换名片以外,持有某大人物的名片也是炫耀自己的手段.在日本的社交场合,名人的跟前总是排起长队,小人物们争先恐后地交换名片.我还见过一张名人的名片,被数人借去复印以备收藏的情景.他们的等级观念是非常严密的,上下关系清清楚楚,似乎谁也不想"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1.
怎样英译出版系列的职务和职称□连真然在出席会议、业务往来和对外交流中,人们一般都有使用名片的习惯。名片上通常都印有英文职务和职称,表示职务级别、业务范围、学术水平等。中国出版系列的职务和职称目前尚无法定的译法。有的职称是中国特有的,外国没有绝对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这一话题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切都要回到人的立场上",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这句话就已成为人文主义潮流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共同情感。  相似文献   

13.
收养登记档案是民政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其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对保密性要求也较高.搞好收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管好、用好收养登记档案,对搞好收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收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屡屡出现早年收养工作不规范时期被收养的儿童,如今寻亲寻根遇到无资料可查、无处寻找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收养登记档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袁厉害事件"报道中的真假博弈再次彰显了新闻真实的重要性。网络传播互动对新闻深度的拓展,传播渠道多样对信息垄断的突破以及网络质疑心理的普遍存在都使得新闻的真实呈现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真正有效解决网络时代的新闻真实问题需要的是个"合力"。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被外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弃婴,得到了生命成长的保全,甚至是更好的成长环境,但也彻底隔断了他们枉自身文化上的认知,让他们陷入困惑。很多人回到中国寻找“自己”。希望国内的收养能力能加强,更希望不要有遗弃。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2,(10):17-21
正"家书"应当续写新媒体时代,报纸不再是最快速、最丰富的信息提供者,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人际沟通,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社区、博客等媒介达到的平台式沟通、分享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就应该由原来的静态运行转为动态运行,即通过组织活动、制造话题等使自身成为一个新的传播中心,以一己之力,推动社会泛起波澜,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推动社会沟通中需要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方法。报纸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想、观点的载体。报纸要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不仅是报道传播者,更应该是发现者,是社会活动的新型组织者和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家书"使《新商报》凸显了这样一种特质,彰显了一个媒体的见识和眼光,也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我建议"城市家书"活动继续做下去,成为常态化,使之成为《新商报》的一张深入人心的名片。  相似文献   

17.
《电子出版》2003,(6):39-39
在经济迅猛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名片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载体,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扮演着一种不可缺少的角色。而对于商务人士来说,名片更是承载着重要的资源、机遇,甚至是效益。但是,名片数量一旦增多,名片的保存、查询都将成为非常烦琐、麻烦的事情。 对名片进行管理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数据库技术,因此需要将大量名片信息输入电脑或其他信息终端中,名片上大量的英文和数字手工录入费时费力,文通e-card的出现,就完全解决了困扰商务人士的烦恼。e-card采用了TH-OCR技术为核心,拥有较之过去产品更为全面的应用功能,不论是英文,中文、数字还是简体、繁体字的名片都能被快速扫描和自动识别。扫描后用户可将识别后的名片信息备份到数据库而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安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将确保客户的数据万无一失。e-card每分钟可扫描识别至少15张名片,它的速度和准确率让手工录入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中国正式开放跨国收养至今,已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孤儿被美国家庭收养。其中,90%是女孩。如今,至少有3万名在21世纪之前被收养的孩子,已相继成年,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回到中国,寻找与他们血脉相连的人,和生命里看不见的密码。十几二十年前,当国外的家庭接住了这个被命运抛出的生命时,也同时剪断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基因。而这个血液里的基因密码,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他们身上,“我是谁?”“来自哪里?“该到哪去?”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需要被认知。  相似文献   

19.
李林容  黄晓晓 《新闻知识》2013,(3):27-28,40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几乎在某种意义上都被"社交化"了,网络社交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人人网、开心网等在持续火爆发展之中。显然,社交网络的生发和兴盛并非偶然,追根溯源,与中西方一些相关的文化理论影响密不可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在中国文化里,儒家社会是一个"关系导向型"社会。以孔孟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初,黑龙江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启动,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兴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都成为活动主体。如何落实"走转改"指示精神,真正让新闻采访工作体现"三贴近",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成为媒体共同谋划与践行的重点。下面,从三点谈谈"走转改"活动模式创新。首先谈谈"走转改"活动模式与日常报道的融合一、到基层采访更应叫"到基层体验"这是一个"快餐新闻"时代,受众喜欢快餐式浏览,传播者也习惯于快餐式炮制。采访与报道走马观花、人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