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为主。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前亟待打破以教学评估替代质量评估的藩篱,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立以学科和专业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2.
赵军  陈艳丽 《教学研究》2008,(4):304-307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为主.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前亟待打破以教学评估替代质量评估的藩篱,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立以学科和专业评估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在总结首轮高校教学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一轮高校教学评估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新的评估设计是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制度的重大创新,这种创新突出表现在内容整体性、学校主体性、监测常态性、分类指导性和管办评分离新体制五个方面,在新建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方案及其实践中得到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策评估问题。从宏观层面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主要指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它包括政府评估、质量认证和大学排名等。根据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认可型评估和认证型评估。从问责制的视角看,中国实施的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对高校的问责制度安排,属于行政问责。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被认为"一般",基本上被认可,但改进空间巨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社会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肇始于美国并很快流传到其他国家,发展迅速.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情况因国而异,无论是评估主体还是评估客体,无论是评估制度还是评估机构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发展有"后发优势",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是构建本国高等教育评估特色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吴梦荒  陈华 《考试周刊》2009,(6):200-202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评估的量在逐步扩张,而其中质量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障体系,以此保障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匈牙利从1993年成立认证委员会之后,开始实施8年一轮的院校认证.匈牙利高等教育院校认证具有彰显院校在认证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国际化以及法制保障下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等特点.针对我国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诸如"评估机构和形式单一、评估机制不健全、评估标准欠科学"等问题,借鉴匈牙利在高等教育院校认证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充分尊重和保障大学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赋予自我评估更多的权重,为教学评估提供法制保障,构建多元化、独立性的评估机构,建立结构合理的评估专家队伍和具有一定弹性的评估标准等对完善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更注重高校在评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建立以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为基础,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估体系,这就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新评估制度前沿化、多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特点,提出强化高校主体意识、加强组织管理、拓展多样化的评估活动、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等对策,以期为高校完善自身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科学管理,建设科学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离不开教学评估。创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在对以往本科教学评估进行科学、系统评估(元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由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其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基础,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动力。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努力探索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与现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尧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5):37-43,57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开始于1985年.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全面引进吸收了西方高等教育评估的经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估活动,初步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体系和制度,以政府评估为主体,以本科教学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评估工作已经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自我评估系统五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构成,其中,自我评估系统是整个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能否真正发挥"保障"作用的关键。科学推进自我评估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把握全员参与、动静结合、系统性与有效性的原则;建设重点是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工作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相应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起自我评估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高职教学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着轻教学质量评估、缺少对学校自我评估机制建立的引导、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采取筹划并启动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充实教学评估指标以增强教学评估质量内涵、引入相对比较法等措施,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及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欧盟各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模式"和以高校内部学术共同体评价为核心的"英国模式"。在分析美国教育质量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指出,高校自我评估是最理想的质量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匈牙利从1993年成立认证委员会之后,即实施8年一轮的院校认证.认证的主要焦点在于院校管理及其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方面.匈牙利院校认证具有合法性、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以及强调院校自我评价、国际化等特点.针对我国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诸如"评估机构和形式单一、评估机制不健全、评估标准欠科学"等问题,借鉴匈牙利在高等教育院校认证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6-7日,由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主办、以"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为主题的首届上海教育评估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亚太地区的130多位代表出席此次论坛。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应邀作主旨报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季平、亚太地区多位知名教育质量保障专家及有关省市教育评估机构代表分别作专题报告。论论的成功举办,将对亚太地区各国教育质量保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各级教育评估机构的能力建设、提升上海乃至全国教育质量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期择要刊登部分专题报告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元评估是对教学评估工作的再评估,对于促进我国教学评估科学化、保障评估实效性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元评估理论研究滞后、教育权力分配不均衡和缺乏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造成了元评估的实践缺失,主要表现为元评估主体、标准的缺失以及行为的缺位.新形势下,我国应当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加快政府转型和健全法律体系等途径解决高等教育元评估实践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荷兰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国际上著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之一.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发展及荷兰大学认证制度的框架体系体现出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其质量评估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认证而非政府管理;政府扮演监督和保证者的角色;注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估和良好的外部评估市场的营造;教学评估和科研评估相分离.  相似文献   

18.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代表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正遭受着广泛的批评和质疑,面临着合法性危机.运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审视,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合法性危机不仅源于自身的技术性问题,更有着深刻的制度环境影响.改革的方向应首先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不断增强社会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要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估在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现行高职的教学评估应从评估重点、评估主体、自我评估机制建立、评估信息的反馈及评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后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制度体系、主要内容与基本形式,特别强调了要加强评估组织管理、切实推进"阳光评估"、规范评估行为、树立良好评估风尚等要求。在实施新的评估制度时,特别是在先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