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萐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大家、川籍学术大家、著名的蜀学学者,对中华学术文化基本元素之一的蜀学,研究精深,有重要的学术贡献。蜀中学人要绍继前贤,在已有良好基础之上,深掘资料,集成创新,加强协作,培育人才,合力推进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广志 《成都师专学报》2011,(3):F0003-F0003
2011年4月4日,"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湖北、江苏、河北、北京和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应邀出席。大会收到论文40余篇,集中展现了萧萐父先生的蜀学研究及学界近来在蜀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一、关于萧萐父先生的蜀学研究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指出,近代四川之所以出现廖平、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诸多杰出学人文士,  相似文献   

3.
扼要介绍了萧萐父在中国哲学史教学、研究、著述的卓越成就及其文史哲兼通、哲理与诗情并重的全面人文素养,扼要评述了其在当代中国环境下所遭遇的坎坷学术人生,从而认定其为海内外有影响、当代中国大陆罕见的人文学家。  相似文献   

4.
萧萐父先生作为学养深厚的学者,对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提出了富有创建的思想.看到了"儒释道"的多元分化,儒家的伦文主义,道家的隐者异端风骨,佛家的思辨哲学;也看到了"儒释道"思想的多维互动,即相互影响,吸收和涵化.这些研究为萧先生寻找最终的"历史接合点"作了准备,回归到了"两化"的逻辑接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是有历史责任感和现实感的跨世纪哲学思考的独得之见.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启蒙"观念对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过程中,侯外庐、萧萐父二人继承梁启超、胡适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将晚明至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多年的历史称之为"明清之际",并认定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思想界也出现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萧萐父还进一步论定,与欧洲启蒙思想反对"宗教异化"的历史任务不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主要是反对"伦理异化"。现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对现代西方"启蒙"观念的理解、运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启蒙"观念在现代世界历史中的多义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刘咸炘一生活动范围很小,但却有自己的学术交往圈子。由于学术交游和学术著作的传播,刘咸炘的学术思想很早就受到了蒙文通、钱穆、梁漱溟、张尔田、柳诒徵、杨树达、张舜徽及日本内藤湖南等一流学者的关注或推重。史料表明,早在民国时期,刘咸炘已在学人大家之列。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9,(8):11-19
萧先生根本的学术追求,是通过掘发船山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早期启蒙的现代价值,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船山哲学研究依此方得其恰切理解。萧先生促进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与现代新儒家经由"返本开新"以焕发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从而在新的时代担负其新的使命,二者可谓殊途同归。比较萧先生与现代新儒家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体途径的不同看法,反思其中的异同和所以异同的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事业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缀玉集》显现了互相涵摄而又不断扩延和提升的三重人生审美境界,第一层是生活美,第二层是艺术美,第三层是人格美。它是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夫妇一生不懈追求的诗化美的人生浓缩。  相似文献   

10.
继汉晋、两宋之后的晚清民国,是蜀学发展的第三次大高潮,以出思想、出人才著称全国,宋育仁即其典型代表之一。宋育仁之为学与行事,以经史、小学为根柢,而又注重通经致用,发皇为复古改制之说,同时创办实业公司和报纸,以收变法维新之效;在中西文化观上,归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旨,注意对国人的文化启蒙。至其晚年,则致力于蜀学之弘扬。  相似文献   

11.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带有鲜明的象征美学特征,用象征美学追求主观世界的客观化和思想的知觉化,在实践品格中,从对诗歌意象的选择中去诠释象征性意蕴,在纷繁的意象的汲取中去建构中国化的象征诗学,呈现出独有的美学风范和审美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宗法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出现了由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兴起的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运动。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中国近代学校体育首先在国内较集中的大中城市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南宋末戴侗编著的《六书故》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我国古代哲学的系统观念出发观察语言文字现象,认为汉语汉字具有系统的一般属性,运用传统的系统生成理论重新编排文字体系、探索训诂理论、解说语言文字,为清代“小学”的鼎盛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寻根”两股潮流在新时期文坛上走完了各自的道路,在对其进行历史总结时,要特别注意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然后站在现代精神这个立足点上,使我们的作家们承担起历史的使命,去寻找未来文学净化的“血缘带”。  相似文献   

17.
林纾与“学衡派”先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敌人,这其中有内在的联系。林纾对包括“新文化派”和“学衡派”在内的后辈人物产生过影响。作为他们共同的老师,不论学缘关系远近,影响大小如何,林纾总以言传身教,或作品流布来影响生徒和后辈。林纾与“学衡派”这种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考订三个关键人物对林纾的维护来确证。这三位人物就是吴宓、胡先骕、李濂镗。  相似文献   

18.
本从现代汉语教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作用,认为该词典是教学中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的规范工具书和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书,并指出其收词、注音和释义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周刊的刊行过程,探讨了它在完善中国民俗学学科对象、明确学科范围以及普及学科知识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实业学堂。从它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