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有效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让学生动态真实地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2.
“发生式”教学就是指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准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地展现学生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摒弃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从而促使建构学习自然“发生”。下面以数学课为例,介绍一些采用“发生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数学认知的“发生”和“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使数学教学有效,教师首先要遵循这些规律,使教学流程的推进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如何才能达到合拍共振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以为,用心捕捉每个教学流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发生点”,并着力将这些核心点做深做透,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要使数学教学富有成效,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规律,使教学流程的推进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合拍共振呢?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知识发生和形成的“生长点”,因此,数学教师要找准每个流程中起核心作用的“生长点”,将这些核心点做深、做透,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就是原认知。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奥苏伯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学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态进行教学。”他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过程。因此,有效教学课堂必须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原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6.
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来实施有效教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关键在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数学认知“发生”和“形成”的规律,使数学教学流程的推进与学生认知活动的展开合拍共振,弓l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自主探究.如何才能达到合拍共振、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欲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改核心要求,就必然要求我们直面教学现实,关注学习生态,立足课堂生成,努力追寻属于学生、属于教师也属于数学及数学教学的“本真”境界,建构真态、灵动、高效的课堂。所谓本真,是指本原真实的原貌。相应地,数学本真是指以教师遵循学生数学认知本真规律,深刻领悟教材本原,从学生实际认知起点出发,真实动态展现出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发生、形成过程,并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针对性地灵活施教,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  相似文献   

8.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才能有序,  相似文献   

9.
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六多六少”问题。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志。在这一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讲授”知识、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激励”学生。在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在帮助教师有效教学.所以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的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确立有效的教学观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化学教学情景,设计有效的化学教学问题,使化学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学生对新知识要真正"学到心里去",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有效学习过程。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适时适当地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达到化学教学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作为教育学研究问题之一,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而作为实现有效教学重要保障的"三维目标"反映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从"三维目标"视角出发探讨新兴起的认知诊断评估对实现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发现认知诊断评估可以帮助师生更深入地了解隐藏在学生总分背后的认知结构、认知过程和加工技能,有益于揭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便于师生调整教学互动的"过程与方法",对改善学生厌学的"情感与态度"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认知诊断评估对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实现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因此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可贵地关注了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要知己知彼,知己是进行教学设计;知彼是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和课堂生成。语文有效教学是在知己知彼中以彼来调整己的过程,即是生成调整预设的过程。有些语文老师可能忽视了知彼,尤其是从教经验不多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交互式过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认知心理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流程,忽视学生的学科心理认知规律,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个性,是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实现素质能力提升的。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固然与其专业知识是否深厚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十分注意研究学生的动机、兴趣、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能力等心理品质密切相关。因此,对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分析探究和定位实践,是实现学科素质能力教育和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莉 《生物学教学》2011,36(7):54-55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发"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矛盾,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构建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主体活动能够得到有效体现,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营造“可教学时刻”,以激励学生认知性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所谓“可教学时刻”是指学生愿意学新知识的那一刻。 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离不开创设恰当  相似文献   

17.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只要寻找有效途径,那么小学数学课堂将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和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元·六步·五化”数学有效教学模式以实施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为手段,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教学论与学习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意驱动与思维建构(二元),认为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绪体验是促进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的动力源泉,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过程;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经过六个步骤(六步),即“再现经历”、“产生问题”、“资源整合,考察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结构”、“广泛应用,转识成智”;采取五条措施(五化),即“知识引入背景化”、“教学推进问题化”、“解决方案生成化”、“操作熟练规范化”、“知识应用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数学课堂以知识串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预设问题,开展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发展的需要,对学生一味地"塑造"和"填塞",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新课标倡导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建者,教学过程要突出个性化成分,学生应具有  相似文献   

20.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