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漂海录》是15世纪朝鲜人崔溥用汉文撰写的中国见闻录,记述了明弘治初年中国国情,堪称"摹写中原之巨笔"。崔著对于研究我国明代政治、海防、司法、运河、交通、城市、地志、民俗以及两国关系等,提供了我国史籍不载或未悉的资料。笔者对《漂海录》中存现句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作品中存现句的主要功能是对典型环境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作为记录描写魏晋时期人物语言的重要文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魏晋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中的存现句进行穷尽式的整理研究,总结分析《世说新语》中存在句、隐现句的相关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曹禺,其蜚声中外的经典话剧《雷雨》,不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无数次被搬上话剧舞台和影视屏幕,而且于中国现代话剧史深具重大影响。《雷雨》剧本中的场景布置、服饰描写、舞台灯光设计、结构技巧,非常出色,为整个话剧的出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也是话剧中的经典。台湾1986年首次公演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新版《暗恋桃花源》于2010年再度演出,将现代与传统戏曲越剧相结合,产生了"赖氏话剧",国内话剧市场本来的萧条状况被打破。本文拟从戏剧矛盾冲突复杂、"间离效果"的后现代特征、戏剧语言的"留白"等几个方面探究《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希望能够阐发当代舞台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诗歌是平行式的典型代表,色道尔吉翻译的汉文版《江格尔》保持了这一表现手法。文本中高频出现的存现句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平行式:排比平行、递进平行、复合平行。平行式的存现句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塑造人物、描绘服饰、描写建筑物、介绍处所,营造出诗歌的语言美。解读存现句构成的平行式及所呈现出的语言特色,感悟蒙古民族的认识观、习俗观、价值观,为《江格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1942年12月上演的《秋海棠》,是有话剧以来上演最为兴盛的一出话剧。在上海这个沦陷区的环境中,这样有着诸多京剧元素的话剧引起了万人空巷的效果,是编剧、导演们都出乎意料的。话剧《秋海棠》的巨大成功,既引发我们对当时那个战与火的时代的关注,又让我们对今天的话剧形式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7.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常演常新,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距离美","缺憾美","中和美"三个角度探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美学意义。从美学的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聂丹  聂淼 《家教指南》2016,(1):111-115
传世文献不见"行帻",仅见"行",意思是绑腿。在《居延新简》中,"行"不是绑腿,而是用来裹头的长条形布带。《居延新简》中的"行"也称为"帻",也可以合称为"行帻",就是用来裹头的长条形布带。  相似文献   

10.
卢博希 《文教资料》2011,(31):13-15
本文从话剧《屈原》入手,详细介绍了剧中婵娟这一人物形象的由来及品格特征,通过展开歌剧《屈原》和话剧原著在整体结构和细节安排上的对比,从而得出对歌剧中婵娟艺术形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材:苏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第5课教材分析:《负荆请罪》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后一部分内容改编的小话剧。本话剧有以下特点: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有廉颇的挑斗,这在史记原著上可以看出,廉颇曰:"我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17):7-8
从中国话剧发展中,有两部具有贯穿性和代表性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和《桑树坪纪事》。本文拟从艺术结构、创作方法、情感世界以及主题等方面通过对这两部话剧的比较来浅谈中国话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陈兰 《教学与管理》2008,(12):54-55
《负荆请罪》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后一部分内容改编的小话剧。本话剧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田沁鑫成功地将其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0年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话剧《四世同堂》在人物语言上继承和保留了老舍原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通过"儿化音"和老北京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同时,在"京味儿"语言的背后也蕴含了鲜明地域性和强烈时代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多维研究》是潘文教授承担的2004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存现句语义和语用研究”(项目批准号:04YYB004)的最终成果,入选“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获2007年“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一、作品介绍1.作者介绍老舍(198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  相似文献   

17.
由当代小说改编为话剧,是近年来话剧产生比较流行的方式。小说《长恨歌》在话剧改编的过程中,对故事结构、叙事手法、人物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改写。一方面维持了《长恨歌》小说的基本情节与内涵,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不同文体的各自特点及其美学追求,可谓"异构"。在"同质异构"之间,跨界艺术的张力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在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戏剧可以说占了很大一块比重,《雷雨》《茶馆》《一只马蜂》《日出》等话剧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为现当代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此次新教师汇报课,我选择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作为我的汇报课题,想借此提高学生对话剧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走进戏院,感受戏剧的无限魅力。课前,我为同学们播放了由北京人艺排演的话剧《茶馆》,让他们对该话剧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次试讲中,我企图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节、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戏剧主题)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一知半解的表情告诉我这堂课有多失败,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让我失去了信心。正当苦闷之际,我的教学师父郝晓霞老师给我指点了迷津,她认为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知识灌输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枯燥,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性发挥不足,同时在学习的效果上,也令人担忧。一堂课必须有重点,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师父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为何一定要面面俱到呢?我大可以截取一个方面作为重点,以此展开,层层深入。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我将《茶馆》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得出戏剧冲突,再从戏剧冲突中自然地过渡到戏剧主题。这样整堂课就连成了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而完整。重点和思路都有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转念一想,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我何不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演一演《茶馆》中的某一片段呢?于是我挑选了戏剧冲突比较强烈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去琢磨体会,最后在课堂上为我们呈现一场话剧盛宴。  相似文献   

19.
近日,作家余华、导演孟京辉与演员黄渤现身杭州西子湖畔,为话剧《活着》举行发布会。据悉,今年9月4日至9月9日,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话剧《活着》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也是该小说首次登上舞台。导演孟京辉坦言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说:"面对《活着》,我现在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样的形式把诗意的文字化到舞台上。现在我有三个想法:一是循规蹈矩的传统叙事;二是  相似文献   

20.
《原野》中的仇虎并非农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话剧《原野》中的主人公仇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如果说对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中的人物形象人们往往争论不休,各有异词的话,那么,关于仇虎的形象可以说是几乎众口一词,久有定论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