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与"合偶词"和"嵌偶词"(冯胜利,1997/2009)相关的几组用例,提出"韵律制约句法"的原则及相关规则的运用受限问题。文章认为,在"合偶""嵌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组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组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2.
王雨舟 《文教资料》2012,(32):105-106
韵律句法学是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它的产生颠覆了语言学界"韵律受句法的影响与控制"的主流思想。汉语语法研究的韵律词法、韵律句法学视角,多视角研究综合互补已经成为了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突出特色。文章阐述了韵律句法学研究的意义以及简要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自己对韵律句法学发展状况的简单浅显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泛动词是MP中的一个具有实际语法功能的假设性概念,它的强语素特征吸引下层主动词提升,在推导过程中形成VP层阶。汉语中的使役结构是一个由主动词和泛动动词两部分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泛动词包括有语音形式和没有语音形式两种。在相关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汉语中的"使"是由一个带有致使意义的泛动词和一个焦点成份,在句法上形成一个FocusP节点。  相似文献   

4.
生成语法框架下,可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在"分为多种句法范畴进行讨论,不同句法范畴下的"在"表现出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在句法制图理论背景下,"在"按层级序列由低到高可分别实现为主动词、轻动词和体标记等多个句法范畴。层级越高的句法范畴,相应的语法化程度越高,语义虚化程度也越高。此外,现代汉语中的"来"也有近似于"在"的语法化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符号视角下的词和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词,词是什么。关于词的界说问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我们先扼要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论述: 1.王力先生认为:“一个词,就是一个简单的意义单位。”(《中国语法纲要》) 2.吕叔湘先生说:“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是词。”(《语法学习》) 3.陆志韦先生认为:“凡是拼音的时候必得联起来写的一堆字母就是一个词。”(《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4.高名凯先生说:“词是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它表达一个概念,而有一个语音形式。”(《汉语语法论》)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一直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也是一大难点。本文借鉴韵律句法学的研究成果,从韵律的角度对"把"字句中出现单音节动词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对外汉语课堂这一特殊的教学环境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来源、句法功能、语义、语用特点等方面,分析"秒V"构式,探究动词进入"秒V"构式的规律,并对"秒V"的同义构式及构式成分进行了分析。"秒V"在句法上,既可以与其他词构成新词或短语,也可以单独作句法成分。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秒V"的语义也不相同。"秒V"构式在语用上具有经济、能产、夸张、可类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所出的各种工具书、语法书、教科书,几乎都一致认为"永远"是一个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状语.然而,我们通过对目前的语言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永远"一词除做状语外,还经常充当定语、宾语,偶尔充当主语、谓语.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用语的逐渐变化,现代汉语"永远"一词的句法功能正在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9.
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句法理论为现代汉语离合词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本文总结了不同语言学家对轻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属性的理解,认为轻动词假设对句法中现代汉语离合词的形态和话语理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还归纳出现代汉语离合词游离态的五种构式.  相似文献   

10.
1 怎样认识词类划分标准词可以从语法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各个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特点,分为若干类。因此,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标准。所谓语法功能,就是一个词在短语或句子中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就是一个词同别的词组合的能力。例如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伟大"、"勇敢"等可以同表  相似文献   

11.
"V得/不起(O)"结构是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O)"的一个个案,表示"动作发出者在主观上是否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的能力或条件"的语法意义。在句法组配方面,动词V的动作性和宾语O的具体性对V与O进入该结构的语义搭配具有重要影响。在肯定否定对称性方面,语言的人际功能差异是造成该结构肯定否定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V起”与“V起来”在语义上相似,但句法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语体选择上也存在着殊异。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V}起”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并且有词汇化即成为复合词的趋向,而“V。起”则是不合法或是不常用的结构。无论是“V起来”还是“V。起来”,它们都只能是短语,没有成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否定词"不"和主观副词"就"在句法结构上处于跨层结构,语流中作为一个音步,在高频促动下获得了韵律词的地位,部分网络词典予以收录。词汇化了的"不就"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看轻义"的主观成分,语法功能上表现为"强调假设状况中的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在语言的组织和识解中,"不就X"的语义所指取决于"主观心理期待"。在语用适切性上,"不就X"用于"平级"和"上对下"。在生成上,反问和否定共现导致的肯定取向为"不就"的肯定性主观化奠定了句法基础。作为副词性预设触发语,它的使用触发了之前未能实现的事件及结果并与现在的实现进行对比。通过语境吸收,"不就"发生了主观化和固化,在语义上实现了肯定识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大量语料提出词块这一概念,认为语言不是由传统观念所认为的语法和词汇组成的,而主要是由词块组成的,它融合了"形式"和"功能",体现出语义、句法及语用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语法规则的发展,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减轻语言产出及处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资阳话中的"蛮是"一词进行了考察,认为其形成与南方方言中常用的程度副词"蛮"以及"是"的词内虚化有关,通过对比与"蛮是"的组成成分相似的"很是"的形成,认为"很是"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蛮是"。"蛮是"在资阳话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绝对程度副词,在句法上只能作附接语,通过对比普通话中的"很"与资阳话中的"很",发现资阳话中的"蛮是"程度义高于资阳话中的"很",而资阳话里的"蛮是"与"很"都与普通话中的"很"的用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因此判断资阳话的程度副词系统不同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成语法的中心语理论分析了副词性状语及形容词性状语中"地"的句法行为和句法功能,认为状语中的"De"和体词性结构中的"De"一样是一个功能范畴,能作为句法成分的核心,并决定所在句法成分的最大投射且保留其语类特征,文章提出副词性功能范畴假设,以保持状语成分解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语韵律作为一项语法原则,始自赵元任先生和他的《中国话的文法》,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句法与韵律相互制约思想;这一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韵律句法学得以产生的基础,也为以韵律与句法、语义、语用的互动来研究汉语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树库是一种带句法标注的语料库,它记录着真实文本中每个句子的句法分析结果——句法树。上世纪90年代,自然语言的自动句法分析再次成为国际计算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宾州树库PTB的建成。根据树库自动归纳出来的概率型上下文无关语法,使英语的句法分析器在性能上显著超越了先前基于规则和合一运算的句法分析器。世界上为各种自然语言构建的树库,不论是短语结构树库还是依存结构树库,都以句子为基本的描述单位。依存语法是一种词例化语法,它不采用短语结构的语法概念,而直接描写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即认为句子中任何两个具有依存关系的词中必有一个是中心词(支配词),而另一个是被支配词。因此,依存语法直接体现了一种语言的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之间的天然联系。这充分说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倡导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和中心词分析法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在我国解放前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数十年长盛不衰,而且至今仍在指导着树库的建设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拷贝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在句法中体现为"V-O-V-C"结构。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为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词汇化通常指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短语或其它语言单位固化为一个稳定的词项的过程。本文以"他学英语学晕了"为例,讨论词汇化在拷贝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