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解读并非信马由缰,而应该多元有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首先,多元解读应紧紧把握文本的整体性,不能脱离文本的“语体”。阅读《愚公移山》,有的学生以为愚公缺乏经济头脑,挖山不如搬家;有的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2.
王元安 《山东教育》2010,(12):22-24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读者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人们对文本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要尊重学生“文本解读个性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式,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了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1)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3)做到“多元有界”,切实提高多元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4.
程燕 《文教资料》2011,(36):179-180
新课改下,由于过分追求“多元解读”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些隐忧。本文针对隐忧分析了“多元解读”与文本核心的关系.提出了“多元解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对文本进行正确合理的解读,从而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从阅读技能、文化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知识等方面进行多元解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以及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文艺理论被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文本解读多元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随即又出现剑走偏锋的尴尬:阅读教学中出现学生脱离文本限制、任意解读文本的“误读”倾向,学生目无全牛,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断章取义。以今律古,甚至曲解全篇。如愚公移山之举不知变通,愚公挖山不止,破坏生态平衡;《背影》中“父亲”形象邋遢,违反交通规则不说,对儿子照顾过于细微,不利于培养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解读《归去来兮辞》时,学生结合当下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读出羡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但批判他沉溺于饮酒赏菊看落日。消极遁世太颓废等等。面对学生这种超越文本界限、主观臆断的“创造性解读”,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盲目鼓励这种打着创新幌子的误读,认为这是学生个人体验对文本作出的别出心裁的感悟,属于多元解读。但是,这种误读真的属于多元中的“元”吗?到底什么是多元解读,对文本的诠释有无一元解读?如果有的话,多元解读和一元解读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的热火朝天中进行一下冷思考。  相似文献   

7.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有度”。“有度”就是有分寸、有节制,就是追求和谐、追求平衡。文本解读也要“有度”。从宏观角度来说,用语文学科的眼光来把握,文本解读就是要遵循学科特性,摒弃非语文的东西;用儿童发展观的理念来判断,文本解读就是要为提升儿童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9.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应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蜒点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突破“瓶颈”,不拘一格解读文本?笔者作了有效探索.从文本的切人、深掘、...  相似文献   

10.
张丽萍 《考试周刊》2011,(64):102-103
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是阅读领域的热点与成就,令人遗憾的是却出现了不少违背文本多元解读规律的“假多元解读”。本文从多元解读来探讨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因为通过文本解读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辉.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象,学生并不能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笔者认为有“三忌”.  相似文献   

12.
多元解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完善。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存在着“放任自由”、“多元无界”的误阅读现象。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应该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坚持非预设性的解读,做到“多元有界”,使“多元解读”这一教学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保持应有的张力。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思考把阅读还原于阅读本身,把阅读当作学生生活的必需,这样,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阅读理解应特别注意多元,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教学,考虑共性过多,重视个性不够,统一的目标、同一的学法、划一的评价。像一道道紧箍咒,磨光了学生个性的棱角。湮没了学生灵性的光亮。“多元”理念的提出,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活力。文本解读拓展中学生思维的放飞,文本解读超越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不说是多元理念投射在语文课堂的一抹阳光。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对“多元解读”理解的偏颇,不少教师在实践中陷入误区:偏离目标,一味拓展解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多元解读的“界”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多元解读” 文学解读从其本质属性上来讲,是主体间性的对话,是主体间性的一种寻求心灵交流的活动,是读者与文本双向活动的一种解读反应过程。文学解读的这种本质属性,确定了读者在解读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说明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并非单方面的对象性解释,而是读者与文本的沟通,是读者经验与文本结构的探究与再创造,它表明解读是一种主体能动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于上个世纪末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以读者为主体的批评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由于不同的读者基于各自的背景,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产生不同的理解,形成文本的多元解读。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也谈“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名思义.所谓多元解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认识水准、阅读目的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文本解读的多元化。遵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多元解读无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后,多元的问题开始引起重视。只是,由于一味注重多元,学生双基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甚至有的解读明显偏离了文本。笔者认为,我们既要尊重多元解读,又要做到“多元有界”,应把多元解读与基本解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多元解读”这一理念在新课改中保持应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下,对“多元解读”的过分追捧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隐忧。本文在分析“多元解读”隐忧的基础上,辩证地论述了“多元解读”与“一元解读”的关系,提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学,必须注意“度”与“导”,从而使多元解读走出误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文本解读,但文本解读仿佛是个无底洞,要“解”的地方太多,要“读”的资源太多。文本解读,有无章法可循?笔者以为,文本解读要遵循以下三“点”,下面结合《黄河的主人》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既讲求理解,也凸显建构;既着眼整体,也关注局部;既留意确定,也注重模糊;既突出多元,也重视一元。本文以《愚公移山》为例,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