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独生女,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许是望女成凤吧,他们从小就对我十分严厉。虽然在生活上不亏待我一点儿,但是在思想上却很少和我交流,在学习上更是高压管制,从不放松。当时就觉得他们很残酷,现在才明白,他们和其他盲目溺爱孩子的父母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溺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追梦途中,有许多美丽的花絮,这个案例就是众多花絮中的一个小片段。[背景]现在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不在身边,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顺理成章成了他们的监护人。隔代的爱更多的是没有底线的溺爱,这对孩子日常行为的养成影响很不好。我作为班主任,看着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心中想的是如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如果是这样,就不是关  相似文献   

3.
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上幼儿园、上小学,他们每天总是来回接送。现在的我呢,已经是一个即将升入高中的大姑娘了。父母对我仍旧保持着儿时的溺爱,任何事都要为我操心。有时我常想:我都这么大了,要是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想法,什么都由自己做,那该有多好呀!一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我对妈妈说:“妈,明天是星期天,同学衣丽和李佼约我去南山公园玩,拍几张照片作为毕业留念。听说他们带的相机是衣丽她爸刚从上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5.
宋春京 《班主任》2006,(2):32-32
汪嘉忠是我班的一个男孩子,个头足足有一米七,比较聪明.但是,由于父母的溺爱,他养成了懒散、不能吃苦的坏毛病.就拿家庭作业来说,三天两头交不上来.  相似文献   

6.
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做父母的感到头疼的事。一般来讲祖父母对孙子的关怀更多的是出于对天伦之乐的享受,不像父母那样承担很重的责任,因此他们对自己所表达的爱的方式不加考虑,对孩子教育的后果,更趋于娇纵与溺爱。因此我们常常听到夫妻同他们的同事和朋友谈起只要有爷爷奶奶在,他们就无法管教孩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无原则的爱--溺爱   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古人云:“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解释.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性情莫先于父母.皆因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相似文献   

8.
张小侠 《陕西教育》2008,(7):108-109
误区一:无原则的爱--溺爱 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字兼有过分和淹没的意思,过分地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他们.古人云:"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解释.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性情莫先于父母.皆因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相似文献   

9.
窗外天很蓝     
一直都很喜欢尼采的那句话:"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生活在白天,拥有阳光,可以整日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因为他们有绿荫的守护:而我不一样,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你要坚强,你所能做的,只有自己爱自己."他们从来不溺爱我,因此,我很小就学会了自己舔伤口,在摔倒后自己爬起来,就像生活在黑夜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沉溺于“中国式溺爱”的家长们,很难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不自知的,往往更多的是自知却难以控制。因为这并不仅关系到父母双方,还会涉及祖辈,而祖辈的溺爱更为“中国式”的。想要杜绝“中国式溺爱”,了解其中的危害是重要的一步。给孩子们的“特殊待遇”,所谓的特殊待遇,是指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先让他一个人享用,处处受到特殊照顾。然而,特殊待遇享受多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觉得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是欠他的,自私冷漠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1.
一直都很喜欢尼采的那句话:“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我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生活在白天,拥有阳光,可以整日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因为他们有绿荫的守护;而我不一样,父母从小就告诉我:“你要坚强,你所能做的,只有自己爱自己。”他们从来不溺爱我,因此,我很小就学会了自己舔伤口,在摔倒后自己爬起来,就像生活在黑夜的动物。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5,(7)
有个叫王喜财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富家子弟,从小父母就对其极尽溺爱.王喜财的父母相继辞世后,就只剩下了王喜财一个人.面对着父母留给他的万贯家财,他是没有任何能力管理好的.没人在他身边约束他了,他就开始挥霍、豪赌.没过多久,王喜财就将父母留给他的遗产输了个精光.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非无缘无故一样,这种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独生子女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也许正因为是“独生”,过度溺爱和娇宠孩子的父母便大有人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华生的这种教  相似文献   

14.
当前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长辈过分溺爱;而亲戚又有所顾忌,不敢严格管教等原因.导致他们存在品行得不到约束,学习目的不明确,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等诸多问题.因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可是,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走进溺爱的误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数年来的耳闻目睹和教育实践,不能不让我为一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感到忧虑!在此,笔者想结合几例实事同为人父母者进行商榷: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怎样做才不至于走进溺爱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后,我和她6岁的儿子正在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庭不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批甚至不属于中产阶级。父母对于考上大学的我还是很溺爱的。这爱当然有个范围,以他们的工资水平,每个月我的生活费只能溺爱到五百块。大学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同学在逛街和谈恋爱的时候,我在学习;同学在吃回锅肉的时候我在吃素菜。并不是我比他们爱学习更节约,而是经济来源决定了一切。所以,为了解决手机费用超支和吃回锅肉的次数问题,我决定找个兼职。很多同学做兼职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为了买MP3和换新手机。我比他们实际得多:为了食堂里喷香的回锅肉。真的,我不想再瘦身了。浪漫是我的同学,他本来不叫浪漫叫罗…  相似文献   

17.
温室     
人生,究竟人生为何物,又有谁可以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开始认不清自我了,我已经开始混乱了,我开始怀疑人生的价值了。我就像温室里的一棵小草,自小在父母的溺爱下盲目地成长,他们对我的起居饮食一直都关怀备至,生活琐事都为我铺排得妥妥当当,为我的学习操心,为我的失落而忧虑,为了我奔波劳碌,他们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我,对我无微不至,呵护有加。可悲,我们之间却有一道实实在在的隔膜……  相似文献   

18.
小Q 《大学时代》2006,(1):97-98
我的家庭不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批,甚至不属于中产阶级。父母对于考上大学的我还是很溺爱的。这爱当然有个范围,以他们的工资水平,每个月我的生活费只能溺爱到五百块,大学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同学在逛街和谈恋爱的时候,我在学习;同学在吃回锅肉的时候我在吃素菜。并不是我比他们爱学习,更节约,而是经济来源决定了一切。所以,为了解决手机费用超支和吃回锅肉的次数问题,我决定找个兼职。很多同学做兼职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为了买MP3和换新手机,我比他们实际得多:为了食堂里喷香的回锅肉。真的,我不想再瘦身了。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之初,我接任了五年级一班。一开始我就发现这一群孩子的自我意识特别强。的确,他们是在蜜罐中长大的,过度的呵护,过分的溺爱,使他们意识不到应该对别人的爱心存感激,更别奢望让他们去关心别人了。我觉得孩子们都是有爱心的“人之初,性本善”嘛。父母只注重了付出、奉献,并没有引导孩子明白爱是一种相互的行为。我坚信孩子们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缺乏爱的引导。恰好此时,三峡库区移民来我镇安家落户了,我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叶庆秀。人如其名,这是一个既清秀又讨人喜爱的小姑娘。叶庆秀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因为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  相似文献   

20.
"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教师把"爱"投射到学生心里,才能引起师生间的"共鸣""共振"。爱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只有热爱党和人民,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无怨无悔地奉献教育事业,产生对学生的博爱,那是一种包容的爱,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的爱,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只有爱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关心他们,与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亲密师生关系。班级中总是出现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孩子,这些虽然从学习成绩来讲并不是太差,但总让我们常把他们当成差生——行为偏差生。他们不仅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做好"。每次接新的班级我都要特别观察这样的学生。首先我通过家访和了解将他们归类。一类是"爱的缺失型"(单亲家庭),一类是"溺爱型"(父母溺爱,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一类是"模仿型"(整天沉迷于电视和电脑游戏)。走近行为偏差生,找到根源,让我的班主任工作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