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歧义是指在语义交际中的词语的字面意义失常,或者有两种以上的字面意义。综合起来,我认为句子产生歧义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词语的多义性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句子:①我今年还欠款5000元,明年就好多了。②天津贸易部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秋冬货物。③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以上三句中的“还”“向”“起来”这三个词,都不仅仅是这些词的本义了,如第①句中“还”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念“huán”,作动词用,又可以念“hái”,作副词用;第②句中的“向”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词语,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向华北、东北调拨…  相似文献   

2.
东北官话的研究由来已久,曹凤霞、刘晓梅详细阐述了学者们在这方面的成果,但东北官话的副词、应答词语以及体现东北官话特色的"AB的"式状态形容词等内容并未涵盖其中。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反映其全貌。  相似文献   

3.
多义句,又可称为歧义句,意即从不同的角度看句子意义不止一种。造成多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句中某些词语多义而影响全句意义。汉语是一种表意丰富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意的词语理解,二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临时的意义。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这里讲的"语境"即上下文,结合语境即做题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  相似文献   

5.
俄语和汉语的应答词语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及语言背后两种文化的不同,很多俄语应答词语还是具有一些汉语所没有的特点。文章专门分析了俄语应答词语中具有独特感情色彩和民族特色的一类,并尝试进行汉语的译介。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一种句法结构,它是由名词性词语 了构成,本文拟用认知的观点讨论这一句式的特点,并指出正是由于句式的特点造成了进入该句式的名词性词语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起增 《考试》2004,(1):6-7
按语:关于现代阅读,《考试说明》中有“理解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考点,这里所说的“重要词语”检测的重点大致是:代词的指代含义,词语相同含义不同,词语的特定含义和科学概念等。这四种词语是高三学生早忆重视的复习内容。另有四种词语是很少检测的,但这四种词语各有其重要作用,一种是有些词语标明中主旨句所在的位置,二是有些词语引领出作的思路,三是有些词语有言外之意,即隐含信息,四是有些词语提示读发现看问题的角度,如果重视上述四类词语,就便于同学们把握主旨,理清思路,挖掘隐含信息,确定看问题的角度。总之,可以提高现代的阅读质量。这四种词语常被有些同学忽视,因而影响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写了《要重视另类词语》一,望对同学们在复习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讨论的连接词语不仅包括句内的连接词,还包括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手段。在汉译英中,读者使用连接词语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二:①汉语与英语的连接词语有所不同;②在正式文体英语中,句子可能很长,所使用的连接词语与日常英语的连接词有所不同。基于这两个不同之处,本文探讨一般英语学习者不太熟悉的两种使用连接词语的技巧:①在大段文字中使用关联性的连接词语以增强前后部分的粘合性;②在长句或正式文体中尽可能使用较长的、正式的连接词语,以增强衔接性。  相似文献   

9.
歧义句的类型甚多而歧义的消除方法也因此而有别,这里介绍六种较为常见的消除方法,以供参考。一、更换词语法歧义句常常因某个词语的多义而造成歧义。为使这类句子句意明确,将句中不确定的词语更换掉即可。例如,“我想起来了”中的“想“就有两种理解,因此,可将产生歧义的“想”,或换为“回忆”,或换为“打算”,  相似文献   

10.
〔考点提示〕扩展语句要求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扩展语句基本的题型有两种:一种是把一组词语穴主题词雪扩展成一句或者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扩展语句常用的方法有添枝加叶法、围绕中心法、巧加修辞法等。添枝加叶法是给句子主干或描述的对象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使之形象丰满的一种方法。围绕中心法是根据题干的需要,紧紧围绕某词语、某句子或某情境的特定内涵展开,不得偏离中心。巧用修辞法是根据题干要求,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压缩语段在高考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举例描写东北方言中与"那"、"啥"、"咋"字相关的应答词语的特定意义与用法,讨论其使用与功能,尝试揭示其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词语有很多是多义的,由于历史发展,有些词语的用法很特殊,甚至和字面大相径庭。所以无论从数量看还是从理解运用的角度看,词语的复习难度确实很大。下面浅淡一下我们在复习中的对策:高考对词语的考查形式有两类:一种是几个句子,每句下一空,让考生选出恰当的一组词语;另一种就是让考生选出加点词语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解答这两类题可采用以下两个常规对策:一、准确全面理解所有备选词语的含义、词性和用法;二、读懂原句,紧紧扣住语境作答。先说第一点。以2000年I卷第3题为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  相似文献   

13.
应答句式指只用做应答句或在应答句中有特定意义和用法的句式,"S才X呢"是其中的一类,能够进入其中形成变体的有:"你才X呢";"空类名词+才X呢";"我才不X(呢)"、"我才没X(呢)"。三种不同构式在语法性质、语义色彩及语用特点方面均有不同表现,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有效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即使"句的关系词语包括让步标和应接标,让步标的作用是表让步和表虚拟,应接标的作用是表示异中有同;"即使"句的句法关系包括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A、B间的并列性逆转关系,一种是A、B间的因果性逆转关系,两种句法关系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5.
正词语学习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词语的理解是理解句、段、篇的基础。正确地理解词义,准确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地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是在阅读中不断认识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关键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种。一般来讲,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固定的。如“坚强”是褒义词.“阴谋”是贬义词,“太阳”是中性词。但语文教学有句老话,叫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教学字词句有关知识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教学词语的感情色彩知识,也应该这样:例如:“聪明”一般来讲是个褒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却是褒义贬用,恨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卖弄”一词一般来讲是贬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  相似文献   

17.
复句中除了并列复句可以不带关联词语外,其他复句的分句之间由于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便需要不同的关联同语予以区分。一般地说,不同的复句有不同的关联词语,不会混淆。但是,在吃透力句间固有的逻辑事理关系之前,在吃透关联词语原有的表意作用之前,还是会因错用关联词语或关联词语错位而造成病句,试比较下列关联词语:一、’不是……而是……”同“不是……就是··”前者表示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当属并列关系;后者表示两种可能性是不相容的,非此即被,当属选择关系。〔思考)在下列两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l_我去,你去…  相似文献   

18.
一、识字学词学句“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 ,有的还有短文。教学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 ,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 ,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出现词语 ,再出现与这些词语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短文) ,并配有图画。要学的生字是由词句中提出来的。如 :“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 ,先列出“狮子、狐狸、大熊猫、锦鸡、野鸭、天鹅”等词语 ,再出现三句话 :“动物园里有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 ,有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 ,还有美丽的锦鸡和天鹅。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  相似文献   

19.
因果复句是用于表示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古代汉语因果复句属于偏正复句,共有11个句型.这些句型如果按照表示原因与结果的顺序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两组.第一组 由因及果复句(句型1—句型6).这组复句的特点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吕叔湘先生把这种句子叫做“纪效句”,杨伯峻先生则称之为”结果句”.①这组复句有的在前分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在后分句句首或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前后分句都有关联词语,也有的根本不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20.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