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失落者的心灵,描述了40年代孤岛时期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的是市民的思想情趣;展示了世道的冷暖、人生的艰辛以及人们孤独自私的心态;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其所以产生这种独特的审美倾向,是因为她从衰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中体验出来的艺术化的生活的反映,是她非常熟悉的上海旧家庭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广告传播通过赋予商品一种文化色彩,使上海市民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文章突破了历史与经济的传统研究路线,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申报》广告对当时上海市民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并指出《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是上海市民获知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一系列消费话语建构了健康、休闲、享乐、爱美、送礼等消费文化,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种消费模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既是人间天堂,也是人间地狱。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上海市民在精神上有着特别的需求。为了表现上海市民的这种精神需求,田汉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电影剧本。这些剧本融合多元化的时尚元素、杂糅抗争的时代元素和渗入价值取向的思想元素。  相似文献   

4.
周炼霞的丰富性在于,她是生活在上海的古典绘画女性,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耀眼的女作家群体中,不及张爱玲、苏青以及施济美、潘柳黛等为今人关注,但她在当时市民刊物上很受重视,反映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是王安忆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王琦瑶这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从花季年代到命丧黄泉的人生历程,写出了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无数的理想与欲望、浮躁与幻灭以及上海这个大都市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变迁,同时,也写出了人生的苍凉;小说塑造了王琦瑶这一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描写得深刻细腻,语言平淡、细腻、舒缓、从容。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海派话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是当时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一隅。小报剧评围绕话剧的评头论足,促进了海派话剧的发展繁盛。它以戏谑夸张性的口吻,切中市民观剧的爱憎心理;它亦像剧坛的风向标,以动态的视阈观照剧坛、剧人;小报偏爱娱乐八卦,以休闲娱乐、俚俗野趣的言说方式特立独行,读者可以从中洞悉剧目的上演内幕等。小报所发出的声音无疑是最为切合具有市民性、通俗性的海派话剧,二者同声相求,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以来,上海已兴办和批准筹建的社区学院以及社区性学院已有10所。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正在成为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生长点。为了促进社区学院的健康发展,并为构建上海社区学院发展的整体框架提供基本依据,我们在90年代末专门就上海市民对社区学院的需求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高中生问卷和成人市民问卷各500份。高中生调查范围为本市闸北、普陀、虹口、杨浦、徐汇、金山等六个区县的六所中学,成人市民则为随机选择。回收问卷共885份,回收率达88.5%;其中,高中生问卷480份,成人市民问卷405份,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张爱玲在承接中国市民文学传统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创造与转化,把创作深入到市井人生的里面,以普通市民的日常琐事、生死情爱为题材,谱写了一曲现代都市传奇,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市民叙事话语,使市井文学的品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了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民小说是以现代市民为描写对象,在评判标准上反映并且肯定现代市民价值观的小说创作。随着市民概念的更新,市民小说内涵与外延的重组,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雅文学、精英文学的作品划入了市民文学阵营,而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通俗文学的作品却因其低俗性和小市民性被市民文学阵营清除出去。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呈现出显著的雅俗互渗与大众化追求特征,究其根本,是现代市民价值观在其背后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丈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这种女性气质的形成与当时的现实语境和现代市民价值观紧密相关,女性气质的现代市民小说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文学史所遮蔽。但同时,这种女性化气质也成为标志现代市民小说的一种文化身份,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并从而成为一种可以与主流叙事相抗衡的文学潜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历史书写风起云涌。《长恨歌》表面上是一个很应时的作品,实际上它不是怀旧,其中蕴藉了王安忆的“日常”历史观:历史并不是仅由事件构成的,琐细平淡的日常人生构成了历史的底子。王安忆.以封闭的历史时空和高超的叙述技巧完成了独特历史观的审美表达,深刻体现了对细密柔韧、独立坚忍的市民精神之美的礼赞和对朴素人性生活与城市历史精神价值式微的悲剧性体验。  相似文献   

13.
1940年代上海文坛的历史小说创作领域先后涌现出以具有鲜明"海派"特质的"故事新编"小说引人瞩目的秋翁(平襟亚)、吕伯攸以及谭正璧、李拓之等四位卓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家。本文拟从分析"故事新编"小说的高度通俗性、市民性和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精英品质这两极形态入手,勾勒1940年代上海历史小说演进的基本线索,进而展现历史小说与1940年代上海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40年代上海地域的特殊性造就了苏青独特的文字,《结婚十年》以自身的经验写作对都市市民意识的觉醒作出了全方位的展示,写出了知识女性在转变成都市自由职业者时的心路蜕变,并从中看到市民日常生活的鲜活以及支持这套生活的市民哲学。  相似文献   

15.
悲凉出世与积极入世——张爱玲与池莉的世俗认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四十年代的张爱玲,没有遵循时代启蒙的需求,而是把笔触伸向了平凡的市民世界,伸向了琐碎的日常生活,构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市民空间。无独有偶,当代的池莉也把眼光投向了都市。她们都认同俗世的市民生活,不约而同地从微妙的两性关系入手。但是,由于对市民文化的理解不同,所以她们的文本呈现出迥异的风貌。总的来说,张爱玲是以批判的市民文化态度,以出俗的智慧对世俗人生进行观察;而池莉则是认同大众文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了世俗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上海,这座在中国声名显赫的城市,出现在王安忆的作品里,已不止一次了.当然,如同大多数作家一样,她写的也是老上海.1996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讲述的就是从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弄堂走出来的少女王琦瑶的人生历程.王琦瑶穷尽一生光阴,与程先生、李主任、康明逊、萨沙、“老克腊”等人发生一系列的情感纠葛,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爱情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亭子间是上海弄堂房子中的一间,在二三十年代,则一度成为文人和下层市民的主要居所.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从妓女与狎客的角度入手,展现了租界文化影响下下等妓女“娜拉”式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上海市民世界,并站在全局观念上加以研讨和分析,从中挖掘出产生如此社会现象的内在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香港女孩     
人生犹如万花筒,看看上海人眼中的香港人,香港人眼中的上海人。  相似文献   

19.
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取材角度,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苏青作品的内容,既涉及上海市民文化,也涉及宁波民俗礼仪,体现在文本内容、风俗礼仪、方言运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生活     
王纪铨 《新读写》2014,(10):7-7
很喜欢上海书展“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不仅是因为和众多申城市民一样,一年一度的书展已成了我生活中的精神文化盛宴,还因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读书与生活的确是无法分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