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先猛 《辅导员》2012,(33):47-48
《孔子游春》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喜欢把文章细分为"赏春、论水、言志"三部分,其中"论水和言志"的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特别关注这两大板块,觉得抓住了这两块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事实也的确如此,能否合理恰当的处理好这两块成为了解决文章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处理本文的一些浅薄看法。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编者是一个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的角色。有时他与作者"合体",更多时候则是似有若无、可有可无。但是,一篇文本之所以被选入,之所以被如此这般地改编,却有着编者独到的思考与教学价值层面的意图,解读它,对话它,是阅读教学的应有视角。课标  相似文献   

3.
我的《孔子游春》一课,是在语用学视野下的一次课堂探索。随着2011年版课标的颁布实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但是,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概念,却少有人作科学、系统、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对于“语言文字运用”我们不能简单地做望文生义的解读.以为课堂上让学生动动笔、写写话、练练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了。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用教学的眼光阅读文本必然会存在着取舍:文本主题的取舍、阅读价值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取舍……作为教材,语文教育者更应学会从"教学"角度进行取舍。备课取向:在主题意识与语文意识间取舍苏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一文,通常会有几种备课取向:走近孔子、走向古文、走向尊师、走向思维方式、走向表达意识……编者把本文安排在"尊师"单元,该单元还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不少教者从单元主题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走上主题教学之路。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这是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然而当下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某种意义上看,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呢?笔者以为思想"革命"往往比操作层面上的改变更有成效,立足"三观",才是践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笔者由词语的表象入手,通过对"桃红柳绿"、"意味深长"、"愿意、希望、盼望"等词的品析,引导学生深入至文本情境中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一番,去体悟翩翩君子的风度,去领略儒家"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用独特的解读,巧妙整合课堂《孔子游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这篇课文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的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崧舟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从“老师”这样一个角色,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于是,这一主题的高格决定了这堂课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教学步骤的相关性和层次性对于一堂语文课的成功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以王崧舟老师所上的《孔子游春》一课为例,探寻教学步骤相关性和层次性的体现、优势和影响因素,能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文识字"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生字放至词中,将词放至句中,在课文的语境下认知、理解和运用生字。基于儿童立场,借助小调查、小游戏、小研究和小伙伴,让"随文识字"有准度、温度、深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0.
王莹 《生活教育》2016,(5):78-79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从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凸显儿童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引导儿童主动进行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下,历史教学已与史学研究日益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为此,以提升学生史学素养为重要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充分、高质量的史学阅读基础上。有"学者型教师"之称的李晓风老师认为,"学术是教学之本",许多历史教师狭窄的知识面和陈旧的观点,已经严重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我们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史学阅读在深化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只有通过充分、高质量的史学阅读,不断了解教学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上,将活动教学思想与胡安定先生的商讨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商讨教学课堂,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的语言经历体验感知、深入联系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深度开垦中唤醒他们的言语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出链接生活,借助原始经验深入理解,借助丰富资源补充印证,借助统整把握强化认识,借助实践练笔读写统一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也是检验其学识和专业素养的试金石。因此,教师须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不囿于成见,不照搬教参,这样才能于司空见惯中读出"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学不失为解读文本的理论依据之一,它的引入必将为语文教师提供解读的新视角、新方法。兹以《孔子游春》一文为例予以论述。所谓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反复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还可以感受到孔子浓浓的“水情结”。笔者现就后者对《孔子游春》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史学阅读是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把史学阅读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掌握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相似文献   

17.
18.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的育人智慧和对弟子的关爱以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是"文本言语—内部言语—外部言语"的体验,历经了"言语—思维—言语"的往复运动过程。语文教学的指向是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言语智慧,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言语内容的智慧性,即内容中有精辟的见解、洞见、哲理;一是言语表达本身机警、妙趣、含蓄、幽默等,即言语形式包括遣词造句的艺术。思维是智慧的载体,让言语智慧在言语思维上落脚,语文教学就不再虚无缥缈。  相似文献   

20.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语言优美,语句朗朗上口,意蕴深刻,特别是孔子论水的一番言论,发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走近并最终走进这样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文章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选择教法时进行深思熟虑。著名特级教师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