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古代,诵读诗文的方式是"吟诵",可以随时随地"吟诵",不像今天的"朗诵",是必须在"大雅之堂",在正经场合,当作一件需要认真的事,拿腔作势进行的。可叹息的是,上千年的传统,仅短短六十年,昔日连小的知识分子都熟悉掌握的"古诗文吟诵",至今日竟成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中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告诉我们,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诵读。本文以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古诗《江雪》为例,探讨"诵读先行"创新型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古诗文吟诵正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兴盛而逐渐为人所知,但是目前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却没能广泛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这无疑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损失。我在经历了三年的古诗文吟诵教学后,探究初中古诗文吟诵教学。古诗文吟诵法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诗文之美,于耳濡目染间增加背诵积累,提升古诗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当前古诗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古诗文在现行教材中所占的重要比重,使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中煞费苦心。但很多语文老师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古诗文最基本的模糊美,重讲解轻赏析等问题突出,使得原本最具语文气息的古诗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让学生感觉不到该有的"语文味",从而对古诗文课堂感到厌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吟诵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特有的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那么,是否可以将传统吟诵引入小学古诗文课堂,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吟诵是一种古老而又陌生的事物,真正见过吟诵、能够吟诵的人已经很少,更不用说年仅十来岁的小学生了。但是,当我把吟诵和古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明了古诗文吟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首先,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一种文字,具有自己的整体性。其次,汉语是世界上最具音乐性的一种文字。吟诵,是一种接近于唱的读书方式,可以清晰准确地演绎出每一个汉字的声韵之美。根据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特点,或者汉字和汉语的独特性,古诗文吟诵的教学模式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吟诵教学是充分发挥了古诗文的音乐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用声音去诠释古诗文的音乐之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其内容,体会其情感。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古诗文吟诵教学是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7.
陈宏 《学语文》2002,(4):44-44
余恕诚先生说:“诗词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吟’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好琢磨。”又说:“诗是最近音乐的文体,有许多情感内容体现在声音里面,有许多美也体现在声音里面。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大量的仄声,显得似长嘘,似短叹,把她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8.
吟诵教学是古诗文科学的教学方法.它是学情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传统初中古诗文课堂改革的需要,更是体现古诗文本身声韵节奏特点的需要.基于此,古诗文教学需要守正创新,在"三维、九段"的吟诵教学模型和形成性评价系统中落实、落地、落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有人还在提出疑问: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我想这是由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这就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意义所在。令我们深感鼓舞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  相似文献   

10.
古人历来重视诵读,他们在很多场合都谈到文学作品要在诵读中表现其摄人心魄的美。《礼记·乐记》中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尚书·尧典》也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论语》中,孔子曾兴冲冲地向众弟子表达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精神世界里,我们的先辈们都很注重声情并茂地表达。这时,文字的滴露在声音的长河里潺潺流动起来,你凝神细听,也许能感受到金声玉振的余韵。  相似文献   

11.
<正>吟诵,不仅是古人的读书方式,也是古人学习和创作古诗文的方法,这足以说明吟诵对学习古诗文、理解古诗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吟诵的理论、吟诵的方法及吟诵的意义古代鲜少有人研究。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所说:"只见从前人很喜欢‘吟’、‘啸’,却没见到一部专讲‘吟’、‘啸’方法的,大概他们也都是‘以意为之’。"不过,吟诵发展至今,虽曾经历断代,但是,通过对诗词格律以及古诗文的声韵分析,吟诵依旧有迹可循的。近年来一些吟诵爱好者通过不断的搜寻,已渐渐地复原了吟诵的原貌,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亲近吟诵,学习吟诵,研究吟诵。本文将通过阐释吟诵的"因声求义"  相似文献   

12.
吟诵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诵读方式承载着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精髓.“吟”强调旋律感,“诵”更注重节奏感,吟诵的音调与平仄的声调彰显了语音的张力.吟诵教学,年纪越小越容易受到感染,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开发传统吟诵课程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和终身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传统吟诵注重依字行腔、依义行...  相似文献   

13.
钟表是现代人类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一个社会对于时间的重视程度,可以判断出该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和文明水平。世界发展到今日的高科技时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在《望江南》中这样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帆为船上的器物,他用“千帆”借代过往的船只,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在古诗词中借代是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回顾一类诗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孟浩然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苏轼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近几年积极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实验和专项课题研究,从理论认知上形成四点常规,从实施路径上践行六项举措,从内容拓展上辐射七个维度,从学习范式上探索七线贯穿,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改革,有力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吟诵,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了传承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诵读比赛、网络传播等三种方式来进行,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回归语文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课程标准、教师以及学科整合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教学软件资源的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成功来之不易,古诗文教学软件的出版为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时效性长、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吟诵是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法和教学法,同时也是鉴赏法、度曲法、歌唱法、创作法、健身法.要做有文化的教育,要深度鉴赏古诗文,要关注学科的核心素养,吟诵教学意义非凡.它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得以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谷秀娟 《教书育人》2014,(11):80-80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想象,我们的先人,他们在写诗时是多么的快乐。想一想李白在一轮皓月下,衣袂飘飘,举酒对月,朗声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寒冬的黄昏,一场大雪即将来临,室内,小火炉里,暖暖的火苗淘气地舔着炉壁。白居易不由思念起许久未见的好友,于是,有一首绝句应运而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情景,只是想着便已感到温暖与幸福,怎么还会有写作的绞尽脑汁的痛苦?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似乎更多的是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如果你做一个问卷调查,相信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并不多。因此,我们的许多孩子厌倦本应是温馨从容的语文,害怕写作,语文失却了应有的诗意。  相似文献   

20.
《西藏风情》这一课是根据苏教版音乐教材第八册中的《我的家在日喀则》改编而成的。原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演唱歌曲、学敲藏鼓来了解西藏、感受西藏的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显然,要实现这一目的,仅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设计本节课时笔者基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思考:1.如何围绕教学目标整合资源?2.如何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如何遵循音乐的认知规律引领孩子认识、感受音乐?4.组织怎样的体验活动才不会泛化为形式而深入孩子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