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把"幻象"视为新诗的内在质素,闻一多谈"幻象"常常用意象来表述,其创作的意象大致存在两个有机联系的系列,即"红烛"系列和"死水"系列,体现着不同的审美特征。闻一多新诗形象所构建的幻象,包含着观念的具象、描叙的事象、诗人的心象、自然的景象和戏剧的场景等。闻一多新诗的幻象创造提升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水平,推动新诗进入新的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2.
激情点燃智光——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充满了革命的激情。这激情在三个层面展开:一个是政治层面,一个是历史层面,一个是理想层面。诗人在这三个层面展开的激情,都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相一致的,这也就决定了其点燃的智光中,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民族历史的思考,对祖国未来的想像和预言,都直接地打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烙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与审美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后现代哲学家齐泽克以其独特的写作和论述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他的幻象意识形态理论。该理论在逻辑前提中把意识形态当做与现实或实在对立的幻象来批判,又在具体论述中把幻象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模糊化甚至同一化,并进而模糊和取消了现实或实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分和对立关系。这就使得任何意识形态批判实际都已不可能,因为幻象意识形态已成为无法打倒的“崇高客体”,我们所做的似乎只能是“穿越”意识形态幻象,触摸实在界的面庞:意识形态已经一方面具有准物质形态的现实感或实在性,另一方面又以一种非物质的形态获得了永恒性和常在性。这就是幻象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基于此,齐泽克以其对幻象的批判成就了对当代或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现象的批判和揭露。  相似文献   

4.
幻象观是闻一多新诗诗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一直以来人们对此不够重视或误解颇多。故本文对闻一多的“幻象”进行了阐释并对其幻象观作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诗界的革命取消了传统诗歌样式的合法性,白话新诗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诗歌。"五四"白话倡导者"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与拒绝传统的偏激,使其"发难者"的理论倡导与具体创作者的写作实践之间存在着不短的距离。大多数新文学作家在理性上认可新诗的合法地位,但在个人情感上仍难以忘怀于旧体诗词的书写。新诗与旧诗的共存状态,不仅有外部环境的推动,而且是诗歌内容、形式、语言等本身的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6.
密利本德将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政治认同中的作用定义为政治的社会化和合法化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生活中,不仅政治上的保守党,甚至左翼工人政党都在制造大量"民众政治"的幻象。宗教、民族主义、大众传播和文化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手段,在确保资本主义政治正确和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精神生产与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密利本德对当代西方国家政治认同策略的研究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蝶 《教学与研究》2023,(10):127-136
齐泽克宣称后马克思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模式已经变成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他围绕“幻象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将精神分析理论中幻象和现实的含义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虚假与现实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并刻意不加区分地混用,以此建构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通过商品交换活动中人们误将商品和货币的抽象普遍性认成了真正实体,从而倒置了抽象普遍与具体特殊,以此说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运作原理。最后用“律令就是律令”这一命题的自我阐明过程和将意识形态幻象与信仰类比,去解说意识形态幻象的运作方式。齐氏的论断看似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颠覆,实则并没有越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框架。当今社会日益增强的符号性网络的权威性作为齐泽克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本质上也并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8.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20
在萨特的戏剧《苍蝇》里,有大量关于"太阳"的描写。本文对"太阳"这一审美幻象的意蕴进行了历史性描叙,并试图发现《苍蝇》中的"太阳"的政治含义。结合《苍蝇》产生的历史语境和萨特思想发展的状况,参照"太阳"幻象出现的上下文关系,本文认为,"太阳"这一隐喻,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纳粹的强权统治及其统治方式——意识形态暴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时代革命文艺的女性再现以刻写着国家、阶级、政党的妇女解放话语和消匿传统女性气质的女英雄、"铁姑娘"类型的雄强女性形象昭示着主导性的性别意识形态与权力,建构性别平等的乌托邦。美籍华裔作家闵安琪在其自传体畅销书《红杜鹃》中运用文学再现领受、疏离、质疑与解构了毛泽东时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宰制,在书中以迷恋中的依从与沉醉,性焦虑中的矛盾与断裂,同性恋中的激情与颠覆抒写了性别政治的文化反拨。  相似文献   

10.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受拉康的影响.他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和主体批判理论为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激进政治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现象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剖析,拓展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新的理论场域.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在对主体进行建构的同时也造成了"真实的缺失".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是一种"社会存在",而我们自己就置身于意识形态幻象所创设的社会存在的环境之中.齐泽克将意识形态幻象划分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他指出:人们试图走出意识形态的动作恰巧是人们被"拉进意识形态的方式";人们借以衡量意识形态扭曲的中立的标准、超意识形态的依据以及纯形式的操作程序所带来的深层效果或许是最为纯粹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看成是支撑现实的幻象建构,认为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通过整合与维系社会关系强化人们的信仰与服从,并修饰和填补能指秩序的裂缝,赋予其一致性的意义,从而消弭社会对抗,实现社会整合.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消弭社会对抗的"不可能性"的论述,则明显表现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随着斯大林教条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已被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两大解读范式所打破,在当前学术棱镜诉求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在实现从“全民皆马”到“千面马克思”的嬗变后,面临着“中介化”解读模式所导致的非马克思主义话语倾向的挑战,尚需全面摆脱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呈现多面相的幻象缠绕。要穿越幻象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需要全面坚持意识形态输灌和学术批判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坚持讲台与论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以综合创新的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说构成了一幅全息的上海地景图,其所呈现的文化图景和空间政治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国族认同、阶级构成和现代性想象,并体现了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地域在这个地缘政治空间中的立场和处境。王安忆1990年以来的底层小说与其说是反映了当代中国急剧阶层化的现实,不如说是在编织着一个以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主体的文化秩序与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记文学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传统,即:尊重历史,追求历史真实;强调伦理道德,弘扬正气,激浊扬清;讲究谋篇布局和表达艺术。其中,追求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之魂,是中华史传文学的核心精神。1949年后,传记文学的历史传统由于特定的政治语境而中断。在意识形态的扭曲下,所谓的传记文学作品出于思想教育的需要,普遍存在着虚饰夸张的问题。传记文学写作背离传统,沦为政治工具。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写作努力回归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仍然谨小慎微,为尊者讳的现象仍然存在。香港的传记文学写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方面继承历史传统,真实客观地叙事;敢于直言;另一方面,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意识统率写作。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由民间传统秧歌改造而非自然传承来的延安解放区新秧歌一改传统秧歌戏谑调笑、自在不羁的特色,而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激励鼓舞民众战斗激情的武器。作为意识形态的直接产物,新秧歌应时而生的意识形态特质已将民间秧歌的本质内核彻底改写,其在创作观念、文本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与传统旧秧歌截然不同的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诗教"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中国新诗建设者曾对它的历史不足严加批判。但是,"诗教"的事实在新诗中依然存在,传统"诗教"理论中的核心意识"天人合一"其原型是中国的"化生"神话,而中国新诗将其演化成了一种"生生"生存诗教,应对着中国现代的"苦难"历史语境。通过对"化生"神话与中国新诗的"生生"生存诗教之间关系的梳理,对中国新诗的民族性考察以及重建中国诗学话语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歌谣作为新诗自我创生重要的诗歌资源,在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催生了四次新诗取法歌谣的潮流。围绕新诗究竟是应借用歌谣曲调及“可歌性”优势还是应走“去音乐性”道路、新诗与歌谣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文类界限问题发生过的二场学术争论,其背后不同的学术谱系的观念分野清晰可辨。探讨“新诗”和“歌谣”,必须进入一种资源发生学视野:不仅歌谣,任何审美资源被启用的过程,都无法脱离复杂的政治、文化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学情境。通过对这二场论争的梳理,可在具体情境中还原历史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初期伴随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型,浩然与"文革"极左政治一同受到了新的历史时期主流文化的质疑,接受了新的文化语境的重新评价。作为连接左翼政治与新时期政治的天然关节点,浩然重评折射着革命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的转型中,两者之间的断裂与勾连,以"历史浮标"的形象呈现出新时期文化语境的些许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诗经>到现在,中国诗歌创作已有3000余年历史,形成了深厚的传统."五四"以来的新诗创作,深受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影响,同时在80余年发展中又有新的开拓,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所突破,形成了新的传统.否定新诗传统就否定了几十年来新诗的重要成就和众多优秀诗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相似文献   

20.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