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方针,并尽可能引述一个词或一个义项的始见例或较早出现的书证,然而仍存在书证滞后的现象。本文对《训世评话》中的语词与《汉语大词典》对读,主要对《汉语大词典》中所举初始例证可提前至《训世评话》进行考察,藉此来说明《训世评话》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训世评话》作为一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具有重要的近代汉语语料价值,但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非汉语成分。本文梳理了《训世评话》中“害羞”一词和短语“等一会(儿)”的特殊用法,并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但是与《老乞大》和《朴通事》相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训世评话》书名为切入点,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训世评话》进行再认识,以期在重新充分认识《训世评话》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给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从语言、内容、文体三方面比较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与中国"评话"的异同,探讨其改造和借用中国"评话"形式,可以看到今天应用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可能:首先,《训世评话》改造了"评话"的语言形式,采用文白对照,这样就能使朝鲜人发挥其原有的文言文优势较易理解白话,从而提高口语教学效果;其次,《训世评话》借用了"评话"的故事功能,对"评话"的题材有所取舍和创造,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再次,《训世评话》灵活运用"评话"的叙事方式,采用"评话"中模仿说话人口吻的特点,尽量通过人物对话来叙事,而舍弃了"评话"中的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7.
《训世评话》文白对照,从共时平面上反映了15世纪初汉语口语面貌,也从历时角度上反映了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演变概貌。本文以语义为单位,先选取其中的12类语义动词,依据其文白对译例证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补充和说明这类动词在明初的新旧质素的兴替概貌,借此为明代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可靠断代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生活方法新论为副标题的《新世训》何以为“训”来展开论述,其一它是“接着讲”而并非“照着讲”;其二它是“周全之道”而并非“偏至之端”。  相似文献   

9.
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考察了几组代词在《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中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元明常用代词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元代常用人称代词"俺""咱""我们""恁"在明代分别被新的常用代词"我""咱们""你"所取代;元代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在明代完全取代了"阿的""兀的""兀那",继续成为明代常用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0.
"九寡"一词见于《文选.枚乘〈七发〉》,《汉语大词典》收有该条,所引书证即为《七发》之文,编者采用了《文选》张铣注,张铣释其词义为"九度寡也"。参之李善注,则解作"九子之寡母"。从句法及词法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词义训释以李注为是。但张铣注明了该词形始见于《七发》文中时所生成的典义,此为李注所未及,故应采入以使释义完备。由张铣对词义之误释可见对典故词的构词形式进行溯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在编排训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指正,同时对二书超越前人之处亦给予了褒扬。  相似文献   

12.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命训》《常训》中蕴含丰富的“中”思想,其中为政者治国安民时所坚持的适度原则,则深刻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因而,研究《度训》《命训》《常训》“训”的内容,以及体现儒家政治伦理的“中”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具有义项完备、释义精确、引证详实、源流并重等优点。本文借用文献学中的“本校法”,对《汉语大词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在选立词目、释义、书证、校对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千字文》作者为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相传梁武帝令人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1000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的。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他就召员外散骑侍郎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内地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只剩990余个相异汉字)。《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构思精巧,内容丰富,音韵谐美,对仗工整,文采斐然,易诵易记,故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被称作"训蒙长诗"。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千字文》不仅各地蒙馆塾师用作儿童课本,亦为社会上诸多行业所采用,如考场试卷编号、商人账册编号、大部头书籍编号之类皆以《千字文》字序为序。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论坛》2013,(15):61-62
《千字文》作者为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相传梁武帝令人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1000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的。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他就召员外散骑侍郎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内地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只剩990余个相异汉字)。《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构思精巧,内容丰富,音韵谐美,对仗工整,文采斐然,易诵易记,故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被称作"训蒙长诗"。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同时,《千字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独特地位,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隋唐以后凡著名书法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作品传世。《千字文》不仅各地蒙馆塾师用作儿童课本,亦为社会上诸多行业所采用,如考场试卷编号、商人账册编号、大部头书籍编号之类皆以《千字文》字序为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黄廖版《现代汉语》这部极具影响力与普遍性的教材为例,指出目前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词类误用"存在的困惑可从两方面予以解决:一是,教材编写与教学活动要把词类在语法活动中的本用与活用的二重性分开来;二是,采取"三主三式"的教学结构模式。这可基本解决词类误用教学中的困惑,提高学生对词类误用的认识水平与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型世言》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价值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本文采用的底本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出的标点本),作者陆人龙,全书四十回,刊行于明代崇侦初年,大体与凌蒙初的《两指》同时,全称为《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该书中的许多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小说词语汇释》以及《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等大中型辞书在收词、立目、例证等方面的不足。(一)书中许多词语以上辞书未收[敲实]第十三回:“富尔谷道:‘我说叫先生阿爱也晓我有才,二来敲一敲实。’夏学道:“如今敲走了!这不关胡行…  相似文献   

18.
黄侃将《尔雅》中一些条目列为"连言为训",其中《释言》部分的条目最多。经分析,《释言》部分被列为"连言为训"条目中有的并不属于"连言为训",还有一些被称为"连言为训"的条目经过分析在解释上有的能够成立,有的不能成立。进而从形式上归纳总结出在释词与被释词可以组成近义或同义的关系,并在形式上组成并列或对文时,这种"连言为训"一般而言是正确的。而在词义上本身没有关联性,在形式上是本体和喻体,或所充任的句子成分不同,或词性不同时,这种"连言为训"一般而言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作者陆人龙,全书四十回,刊行于明代崇祯初年,大体与凌蒙初的《两拍》同时,全称为《峰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但此书三百多年来鲜为人知,因明末即在国内湮灭,只有部分故事收在《幻影》、《三刻拍案惊奇》《别本二刻拍案惊奇》中流传下来,大多数又被作了删节裁割.近年,法国籍学者陈庆浩教授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海外孤本,国内多家出版社旋即进行勘校,出了排印本.这本书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小说研究史上的大事,也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很宝贵的语言材料.笔者在阅读中,随手记下一些材料,感觉是书不仅对词汇研究、辞书编篡有拾遗补阙之用,就是对语法研究也有一定裨益.本文采用的底本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出的标点本.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角度对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进行研究,可说是国内这几年近代汉语研究的一个小热点,书中有七、八十条词语用例,可补正向以“源流并重”著称的《汉语大词典》所引的书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