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冷""热"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对反义形容词,目前尚未发现关于这对"温度类"反义词的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比前人"大小类"反义词的研究成果,以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冷""热"这对反义词从词汇、语义演变和句法三个层面的不对称进行具体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石锓先生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统计法分别探究"纷纷""扬扬""纷扬"在古代文献中的历时使用情况。"纷纷扬扬"是明代出现的一个形容词的AABB式,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纷纷"和"扬扬"在组构AABB式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这表明虽然从汉语史整体的发展脉络看,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渐萎缩,但通过个例研究可见此时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仍在不断产生新词,并尝试以四字格的形式保留在汉语中,由此可见形容词AABB式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崭新"是现代汉语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词,与之同构的还有像"崭晴""崭齐""崭劲"等词语,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崭"在古汉语中最初单独当作形容词来讲,但又经常与一些性质形容词组合,其语法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词衰退成为构词成分,词义也伴随着发生虚化,由表示具体的性状意义演变成表示抽象的程度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崭"已经不能单用,但还存在着"崭X"结构,这属于历时演变中的残留在共时平面的体现。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崭X"经历了由非词形式到词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来描述"崭X"的形成历程并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介词"对"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关注度较高的一个介词。本文以"对"字句语料为依托,将介词"对"分为"对1""、对2""、对3"和"对4"四种下位子类,从共时层面对其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探讨四类"对"间的深层语义关系,从而构拟介词"对"历时的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与日语中虽然都有形容词"黑""暗",「黒い」「暗い」,但是在表达"天黑"这个事件时,却采用了不同说法。本文调查了这两种形容词的词源与语料库当中实际使用的情况,其结果显示,对于"日落天黑"这一自然现象,汉语倾向于"色彩"变化,而日语倾向于"光线"变化,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体现在语言的具象层面与抽象层面。  相似文献   

6.
汉语各地方言是汉语言的活化石,从各地方言中的现时差异中能够看到语言的历时变化痕迹。文章从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古今普方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及苏州、上海、长沙、南昌、福州、厦门、梅县、东莞8地的方言中目部动作词"看""见""视""睇""睹"的古今普方的异同。以期对这一组动词的共时差异和历时变化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并期望可以以此为例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演变特点和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语料库数据,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考察了英汉空间维度形容词在时间域内映射特质的异同,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英汉时空性状维度映射均存在选择制约性和映射频数差异,且英语的制约强于汉语;英汉空间维度形容词在时间概念范畴化中都具有等级性,并遵循一条共性:等级的高低与映射的难易度成反比。该特质的异同为空间概念范畴化等级、语言类型及认知识解协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位"可分为述宾短语"到位1"、述宾式动词"到位2"、形容词"到位3"。先从共时平面分析三个不同的"到位"的语法特征;再从历时平面分析"到位"由短语到动词再到形容词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引言 本文以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包含有历时的相对时间观为哲学基础,利用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在共时状态的现代汉语中对新词语进行历时考察与监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汉语单音形容词"深"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深"的语义内涵、"深"语义衍生扩展的路径,并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东南亚学生使用"深"各义项的情况,探究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到家"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的一种具有多重身份的语法单位。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由一个动宾词组演变为一个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将探讨"到家"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用法以及共时平面上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维度范畴框架和语料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汉语中的非标记性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双音节词化现象,阐释词化能力与人类认知等级之间的关系。汉语非标记空间维度形容词双音节词化等级次序如下:高深长宽远粗厚大。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等级次序的原因是人类空间认知层级的近似原则,这在心理空间中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就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十分"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语义、句式等角度进行共时描写,同时从历时的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十分"进行比较,以勾勒出程度副词"十分"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人深入研究"起来"基本义和引申义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汉语学习者在"起来"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1)将"越来越+形容词"与"形容词+起来"结构杂糅;(2)结果义"起来"前动词使用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考察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假设连接词的词频,各自在假设连接词语表达系统中的功能负荷量等语言特征,以此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对比。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假设连接词为"如果"和"要是",前者占了大半的比例。古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假设连接词为以"若"开头的词组"若不""若是""若非"等,总共约占一半,"如果""要是"次之。由此可以看出,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重要的假设连接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若"开头的词逐渐失去核心地位,而之前相对较次的功能词取而代之。研究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现代汉语对双音词的偏好,以及对词语的语义分工。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中"状补易位"现象进行历时和共时地比较和分析,结合时序象似性原则,指出将现代汉语补语分成次级谓语和后置状语的不合理因素。最后,通过感知难度测量,论证汉语语序带来焦点性状语的"补语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共时层面上,时间词"明日""明天"在句法组合以及语用表达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认定两者是完全等同的;从历时层面看,两者也呈现出一个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同时这种状况也在方言调查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使动用法和意动法是文言文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大都习惯将其归入词类活用的范畴,其局限性在于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未能深刻和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只有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廓清使动、意动及其相关用法的真实面貌。从共时的角度着重讨论两个层面,一是语法特征,二是语义关系;从历时的眼光来看,则应联系古今汉语的源流关系,探求其产生条件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由"姑娘"亦可指称"姑妈"这一问题,探究"姑""娘""妈""姑娘"以及"姑妈"等词的本义及演变发展义,并分别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探究词汇在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从历时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唐代出现状语结构助词"地/底"开始,状语位置对形容词的描述性要求逐渐增强,单音节形容词因描述性较弱,而不再发展其做状语的功能;另一方面,唐代以后动结式迅速发展,使得句法结构"表示动作结果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停止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词法现象,原有的句法组合或消失、或作为历史句法现象沉淀于现代汉语之中。从认知角度来看,依据经验主义的认知观,人们倾向于对受关注度较高、易感知的动作行为分类,还倾向于用动作行为场域中恒定出现的性状为其分类,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在语义上多是给动作行为分类,该结构的组构需满足人类的这两种认知倾向,因条件过高故而不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