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1):79-84
山冈(2016)([1])指出日语"配虑表达"(配慮表現)①具有规约化特征,即某些特定的日语词汇或语言形式被规约化后,原语义淡化甚至消失,最终形成了固定的语用义的动态过程。本文以应答话语中副词「たしかに」的语义功能演变为例,从语用学的视点考察并解释其规约化过程,以此来加深对日语"配虑表达"特征的理解。其规约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具有连续性:1)原语义表"确认事实"功能;2)原语义淡化,兼表"确认事实"及"赞同"功能;3)原语义消失,仅表"赞同"功能。副词「たしかに」的感叹词化现象体现了"自我中心与合作相融"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53-59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同'义副词要通过细致的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站在比较的视角上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应用这些副词.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表重复义的副词"还、也、又、再"的区别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差"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作为程度副词的"差1"分为两类,即表轻度的程度副词"差11"和表高度的程度副词"差12"。"差11"是由"选择"义动词"差"和"差别"义名词"差"语法化而来,到了现代汉语中,只作为文言词语使用。"差12"到了清代,几乎已经不见用例。从六朝时期开始,由"差12"发展出的表"毫"义的否定性副词"差2"被广泛使用,发展至现代汉语,已不见用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从历时视角考察了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死活""横竖""反正"的语义演变过程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1)"死活"的语义演变路径有两条:一是"偏义复词链",即从加合义到选择义再到偏极义;二是"语义虚化链",即从加合义到概括义再到任指义,而"横竖"和"反正"仅经历了"语义虚化链"的演变过程。"横竖"从加合义到概括义,再到任指义;"反正"从动作义到加合义再到任指义。(2)三个词都经历了语义虚化的过程,其背后的认知机制是概念隐喻与侧显,这是任指义产生的必经之路。(3)"死活"和"横竖"在任指义产生前均通过概念转喻"部分代整体",语义量达到全称遍指,而"反正"由于自身概念语义的宽泛性和概括性,可直接映射到抽象域中表达遍指。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稍微"和"多少"既有很多共同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语义角度看它们都既可以表示比较义,也可以表示非比较义,区别在于"稍微"是单纯地侧重于表现程度量级的轻微,而"多少"还可表示对某事物具有属性的肯定.从句法功能角度看,它们都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和形容词性成分,区别体现在:(1)对呼应成分的依赖程度不同;(2)修饰名词性成分情况不同;(3)用于已然、未然情况不同;(4)修饰否定形式情况不同;(5)与能愿动词共现时,位置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中的副词“必”可用于表示假设,相当于“若”或“如”。“必”表假设的用法是词义吸收构式义的结果,是构式义与词汇义互动的结果。必类副词的词义演变在上古汉语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其具体过程包括语义漂白、语境吸收和规约化等。  相似文献   

8.
"不过"在婺源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涵盖了连词、副词和词组等多种用法。作连词时其转折义高于"就是",在一定语境下与"就是"能够替换使用。作副词时,"X不过"结构甚为独特,"不过"在其中作程度副词,表"X"程度很高,而非最高。"X"成分以感官型形容词和心理情感型动词为主。  相似文献   

9.
《世纪金榜》(全称《高中全程复习方略》 ,延边大学出版 ,2 0 0 3年最新版P1 93)对 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这么一句话“晚会上 ,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 ,他们的节目 ,无论从创作到演出 ,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是这样解释的 :“句中的‘无论’是个副词 ,不能和介宾短语‘从创作到演出’连用” ,应删去‘无论’或改为‘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出’。”初看 ,似乎很有道理 ,把“无论”说成副词 ,一切迎刃而解。那么“无论”是副词吗 ?为避免总复习时对高三学生的误导 ,这里不妨探讨一下。“无论”何以是个副词 ?根据是什么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转喻、隐喻、心理扫描、突显等认知机制对持续时间副词"仍然"的多义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转喻是"仍然"词义生成的认知理据;(2)它的词义延伸依赖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3)本义和扩展义组成一个包含图式、范畴和次范畴的复杂网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副词"总归"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性的状中式偏正短语,由最初表示"全部归结于"演变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表"对已知事实价值和特点的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关于副词"总归"的演化过程及其功能演变,目前我们还未见具体的论述。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厘清副词"总归"的形成过程,探讨其演变的动因、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文教资料》2008,(33):50-51
"怕"由心理动词演变为表揣测语气的评注性副词,经历了两条虚化途径:第一条是由心理动词到评注性副词,第二条严格说来是"怕"的实词虚化过程,主要由隐喻机制延伸出"怕"的多个语境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副词“总归”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性的状中式偏正短语,由最初表示“全部归结于”演变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表“对已知事实价值和特点的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关于副词“总归”的演化过程及其功能演变,目前我们还未见具体的论述.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厘清副词“总归”的形成过程,探讨其演变的动因、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适”时间、语气两类六种用法。“适”衍生出抽象的位移义后,就可以出现于动词前面表情状,并进一步被重新分析为“正好”义。本文将“正好”义区分为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两类,一方面源于二者句法及语义的细微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揭示从时间到语气的内部变化。从时间的“正好”进而产生近过去义和“偶然”义;做语气副词时不仅仅表强调、确认,还可以表假设和反预期。虽然“适”的每一步演变都可以在汉语史上找到类似情况,但从语义演变链来看,“适”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引言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文言读本》的‘虚字’部分对于‘故’和‘自’的一项用法是这样讲的:“[故](五)与‘自’、‘复’、‘当’、‘应’等副词连用,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其人诚无行,其诗故自佳;卿故复忆竹马之好否?故当是妙处不传;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自](四)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本身无显明意义(此儿故自可人;正自不易言;终自有尽时)。”这里,《文言读本》把‘故’、‘自’、‘复’、‘当’、‘应’、‘正’等都定为副词,并指出了它们经常连用这一事实。本文准备由讨论《世说新语》里这类副词的单用式入手,进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今年第 3期“一题一评”专栏发表的上海教育考试院霍敏先生对 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试题 (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25— 30题,材料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的“自我解析”与北京朝阳区教研中心裴松年先生对试题的“评头论足”,其中几处实属误解。   一、第 25题,要求解释“王徒好其言”的“徒”在句中的意思。霍文认为,“‘王徒好其言’中的‘徒’在句中作副词用,解释为‘白白地’。”裴文认为,这个“‘徒’字见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徒见欺’。”   我认为,“王徒好其言”的“徒”在句中应解释为“只”“…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共15题,每下题3分)(i)方程21og3x一于的解是()‘A)x一;;‘”)x一粤;‘C)x一侧。;(“卜9(2)把复数1+i对应的向量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2兀邝,所得到的向量对应的复数是 (),‘、1一了3气2飞夕一一舀一一 ‘丫百 一1+了j十一一二一 艺艺;(B)一1+了互一1一训3:’ 2(C)一1‘侧亏 21一训亏2一勺,。、1一侧豆气」夕夕—又一一 ‘(A)圆,(B)椭圆,(C)双曲线一支;(D)抛物线.(。)设全集I={(x,刀)【x,万〔R},集合材 、,万一3 二{(x,万)渭…一秀二1};N={(x,窗)1刀笋 口‘’x一2‘声’一’、““’口‘’口’ x十l}那么五了百可等于()(A)必多(…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的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讨论了名词在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很’类副词+N”格式时,所分别陈述或指称属性意义时的各自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定语位置到谓语位置、然后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张谊生先生把程度副词分为两类,即"客观程度副词"和"主观程度副词"。"所谓客观程度副词就是客观性地、单纯地表示程度义的副词;所谓主观程度副词就是在表示程度义的同时通常兼表主观评价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大量的程度副词都属于"客观程度副词",例如"很、太、最、非常"等,而"痛"属于"主观性程度副词",类似的还有"、怪、可、很、真、太、最、死、"等。本文主要对"痛"的语法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9,(2):101-105
"有"字句在汉语南方方言中是一种典型的多功能性语法形式,对此学界已有较多研究,但尚未发现"有"作为程度副词的报道。浙江吴方言台州片仙居话"有"具备程度副词的功能,且通过分析其语法化过程和动因发现:(1)语义上,仙居话的"有"经历了"客观领属>高程度"的演变,动因为主观化;(2)句法上,"有"从领属动词语法化为程度副词;(3)仙居话"有"的主观化和句法化经历了语用理解和句法功能从相互龃龉到再平衡的特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