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孔子初创启发式教学法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之际,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离开教师,才可以超过教师,才可以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2.
"倍的认识"是学生认识"倍"概念的起始课。因为地位特殊,其成为公开课的宠儿。而此课要上出与众不同、精彩纷呈的效果,应通过八"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教材在三年级安排了一个“搭一搭”的数学实践活动,意在通过“搭小正方体”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部分老师觉得这个内容相对简单,习惯以各种练习题代替学生的操作和体验。笔者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看到同课异构的两节“搭一搭”.这两节课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其中一节课复习导入的题目恰巧是另一节课新授的主要例题。看来,每一位老师对教材、  相似文献   

4.
正在希腊神话中,一位名叫普洛克路斯忒斯的人,终日守在路边,迫使每个过路者都要躺到他特制的一张床上去,凡身体超过床长的均要被锯掉,不及者则要被硬拉成与床一样长。神话毕竟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似乎有些荒诞,但只要我们稍加联想,不难发现这样的"床",至今也还存在于各个领域。就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而言,受源远流长"科举作文""应试作文"的影响,一直就存在着这样一张"床":以一种僵化的规格,束缚并且残忍地切割着儿童鲜活、自由的书面生命表达。  相似文献   

5.
叶刚 《小学语文》2011,(12):33-35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却始终难以解决。近年,笔者从“必修课”(优化习作指导)、“阅读课”(相机读写结合)及“生活课”(活用生活资源)三方面着力,以“三课”联动方式,在习作教学实践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提升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呢?”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让人感到越来越困惑,大有“台上磨破皮,台下难动笔”之感.习作教学似乎成了语文教师心中永远的结.针对习作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内容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了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觉得有东西可写,笔者经常有目的地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习作前的开放视野,是习作练习的必要前提。也是习作中,开放思维的基础。因此,只有“放手”,才能使“开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已经于2019年春季和大家见面了,新教材给了老师们新的感受。怎么以教材为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好习作课,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其习作能力呢?一、明确习作内容编排的新特色与现行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也是依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三、四年级的年段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及"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与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要求,依然在教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习作教学富有成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优化的习作教学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在此浅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习作是他们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习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具有能动性、发展性。处理好困扰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题材、训练、评价等问题,不但有利于小学生乐写、善写作文,而且可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生习作是他们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习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具有能动性、发展性。处理好困扰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题材、训练、评价等问题,不但有利于小学生乐写、善写作文,而且可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探究”——体现了“创造性原则” “启发——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为:“学生感知—探究发现—理解—迁移创造”,大胆变革了传统的“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教学程序,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教材习作板块突出的特点是回归习作的本质——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教材中一方面大量编排了实用类习作,这类习作有明确的交际对象和实用性,内容聚焦;另一方面在习作要求增加了“分享、交流”等提示,强调读者意识。此外,在不少记实类作文中还增加了具体的交际语境。  相似文献   

14.
<正>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年度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一定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又是很低级、很初步,甚至是朦胧的。这时他们正经历由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学段的习作训练的重要过渡。在这样一种犹如种子发芽但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环境、特殊条件的制约中,我们的习作教学常常面临着学生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以至无从下笔的症状。即使勉强完成的习作,也是干巴巴的,丝毫看不出学生想要表  相似文献   

15.
我的女儿临临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没有过多辅导她的学习,而是注重培养她具有快乐人格,使其内在精神和行为方式积极适应现代生活。我们的招数就是“分享、坚持、自信”。  相似文献   

16.
钱月珍 《考试周刊》2012,(89):42-43
促进习作有效教学.既要注重开展层次性的读写训练,又要注重选择生活化的习作内容,还要注重坚持广泛性的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写作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新型人才的根本素养.小学习作教学对于涵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小学生思维与习作能力,乃至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至关重要.可以从教学理论、课堂应变与态度价值三个层面入手,结合习作教学案例,具体探讨小学习作教学的应为、巧为与必为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核心与最终目的是生活,生活化课堂的创设有助于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语文是一门指向儿童完整性生长的学科,兼具实践性、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语言类学科。2022年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建设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旨在强调学生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最终掌握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与生俱来的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当我们把这份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为学生的习作动机时,他们便能思维流畅,甚至不吐不快。而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易于表达”、“乐于表达”理念的具体表现。当学生沉浸于表达过程的愉快时,也就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作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从而达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训练无痕”。  相似文献   

20.
走向"精准知识"的习作教学,通过面向文体类型的习作知识开发,使习作课堂"一课一教",让儿童"一课一得",让教师不仅做习作教学的"组织者",更真正担当起习作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从而有力提升习作课堂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