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人还是凡人——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备一直被《三国演义》的作者和读者视作英明的君主。实际上,刘备只是一个平凡无能之辈,他志大才疏,不分是非,固执己见,言而无信,轻才重色,实在有愧于“英雄”的称号。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也堪称一部妙笔传神的英雄史诗。作者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竞起的历史题材,描绘了一群性格殊异、形象鲜明的乱世英雄,表明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贤是与”的政治主张。小说在“拥刘反曹”的观念统帅下,着力刻画了一个以仁义和贤明匡世济民的英雄君主形象——刘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之林中不可多得的仁君贤主的典型,“刘备”无疑是被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这一个,这既是人物自身性格丰富的生动体现,也是作者刻画人物手法多样性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写刘备,是把他当成圣君、仁人形象来写的,我在题目中却对“仁人”两个字加了个引号,为什么?因为刘备虽然是罗贯中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仁君形象,但在作者冷静的描写中,刘备这个“仁人”,有时颇有点儿作秀味道。爱民《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创作小说,儒家提倡“明君仁政”,就是希望有圣明的君主,能够按“民为邦本”的思想对老百姓行仁政。汉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向往清平世界,向往有“明君”拯救他们。刘备就被罗贯中塑造成这样一个人物。刘备在小说中一露面,“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明确表达这样的理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一生讲究仁德,他的队伍所到  相似文献   

4.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备是作者极力推崇、褒扬的胸有大志、仁德爱民、忠厚诚信、知人善任的明君典型,作者对刘备形象的描写塑造寄托着儒家的仁政爱民理想.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一直颇受人们关注,研究者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写得非常成功。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6.
刘备是三国故事中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历史文本中的刘备是有霸气、有作为的一代枭雄,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却被塑造成万众敬仰“仁君”.《三国演义》在塑造刘备形象时,对历史素材做了大量的删减,对其形象做了较多的净化,使其形象更加符合大众的需要.从“枭雄”到“仁君”,刘备形象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文化心态的微妙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备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仁主明君的典型,为了突出人物的这一主要特征,作者以眼泪作为创作手段,从笼络贤士、收取民心、智脱险境、赚取城池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发挥了眼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形象存在着突出的一致性,如贪吃、呆傻、眷妻恋家等是二者共同的特色与气质。猪八戒形象的塑造应该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故事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种关联正是猪八戒形象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由清代八旗子弟所创制的子弟书这一说唱文学,今虽佚失其曲调和很多文字篇章,但经由各方收藏家保留下来的文本资料,我们仍可探寻彼时的文学和社会风貌。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中的母题研究方法,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考察子弟书改编自《三国演义》的篇目中女英雄母题的变与不变,据此来探求隐藏于文本之后的满汉文学交融史。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塑造了刘备善“哭”的性格特点。对于他“哭”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他的哭,为立业,为求才,为兄弟,为求生。从个人生活到政治主张,再到用人治国,一应俱全。所以对刘备“哭”的研究与剖析是理解和把握刘备形象所不应忽视的一点。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刘备故事具有了相当完整的情节,主要表现为《三国志平话》一书的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之前的有关三国及刘备故事都是零散、片段式地见于典籍,《三国志平话》最大的意义是以编年的方式连缀了较为完整的三国及刘备故事。刘备在《三国志平话》中被塑造成一位平民化的草莽英雄和理想化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13.
刘星红 《文教资料》2007,(19):72-73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形象变化不定,给人一种“不正常”的感觉,因此本文针对此种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画廊。在《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蜀汉"五虎上将"形象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展示的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充满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的世界,作为小说中的女性,历来不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也很少对女性进行描写。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我们试图通过对书中部分女性言行命运的分析,对此作一个换位论述:美丽的战场之花。  相似文献   

16.
<正>《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不仅记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还刻画出了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著名、也是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孔明。作者在刻画孔明形象时用墨最多,全书共120回,从第38回定三分隆中决策到第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叙述从孔明出山到死于五丈原军中28年间的事迹用了一半以上的篇章,可见孔明在作者心目中地位之重。毛宗岗在评论《三国演义》时将孔明评为智绝,笔者认为,孔明无论是在军事、政治、外交还是治国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其治理蜀汉,发展蜀国经济,增强国力军力,也为蜀汉政权能够在他死后继续得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以金戈铁马、尔虞我诈的男性形象著称,然而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也存在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三国演义》的文本出发,通过分类对比,讨论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征,并选出每一类型中的典型代表进行说明。同时归纳出她们在时代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领导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崇高的理想信念鼓舞人,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以高超的笼络手段驾驭人。他在知人善任、适度放权、把握平衡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达到了用心治人、驾轻就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刘备急于立足,事属可谅,以诡道成功,也尚情有可原。但他攻伐一个并非无道之主,杀戮得胜而置酒作乐,自此圣王而毫无愧色,这种酒后的真性大暴露,可以反映出刘备人性的另一面。本文试从仁的内涵出发,剖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思想,进而说明,在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中,迫于当时形势,刘备也只能走上"以力假仁而霸"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仁义”中有“虚伪”,“雄才大略”中有“个人意气”这一矛盾性格的揭示,认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从而为今后运用多种手段分析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