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_(1 )+V_1+得+N_2+VP"句式歧义是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容易引起争议。本文以对"N_(1 )+V_1+得+N_2+VP"句式的概念整合分析为基础,分析了"那孩子追得我直喘"类歧义产生的深层认知动因,从概念整合角度证明了这类歧义句存在三种解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类歧义现象以及更好地发挥概念整合理论在汉语现象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项娟 《现代语文》2016,(4):72-74
"NP_1的NP_2+V得R"句式是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近年来成为语法学界热议的句式之一。人们通常将"NP_1的NP_2"称为准定语或者伪定语结构,并从生成语法角度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构式语法的研究视角对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具有固定的句法形式,但是语义内容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句式各组成成分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该句式特有的构式意义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给予"类三价动词有两种基本的句式结构:"NP_1+VP+Np_2+NP_3"双宾格式和"NP_1+P+NP_2+VP+NP_3"格式。本文根据萧国政先生的传息语法理论,对这两种基本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配价成分可缺省与不可缺省的情况做出解释。配价成分能否缺省,即NP_2或NP_3在具体的句子中被省略后句子是否仍然成活,这不仅取决于句子的语形结构和语义结构,还取决于句子的语息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学界,"N1+V1+N2+V2"句式从名称到内部结构到涵盖范围一直都存在争议,与"N1+V1+N2+V2"句式有关的歧义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专门的歧义现象来加以分析。试图在描写此句式的基础上,讨论"N1+V1+N2+V2"句式中的歧义现象,并且从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入手,探寻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现代汉语可逆句句型的分类,以"X+死+了"为切入点,选取"NP_1+V+死+NP_2+了"致使类句式为例,对语言环境中的真实语料进行分析,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NP_1+V+死+NP_2+了"致使类可逆句式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汉语中"NP_1+V_1+NP_1+的+N_1,NP_2+V_2+NP_2+的+N_2"此类格式进行初步探索,从形式到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该类结构,同时对该格式中真伪定语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相遇合时产生的言语意义,它本身固有的语义是肯定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静态]是"有+VP"句式的语义特征.通过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可知,"了1"是一种过程性成分,而"有"则是一种非过程性成分."有+VP"句式的语用价值是强调、聚焦和完句功能.  相似文献   

8.
歧义句即为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在+NPL+V+N"句式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NPL+V+N"这一歧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冯歌 《现代语文》2010,(6):26-27
"给N"的多种赋格作用和相同的语表形式为"给N+VP"的多解歧义提供了可能性,但在现实语言生活中,大量使用该句式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表意不清的交流障碍。本文认为,除句外语境因素的提示作用外,句内因素对该句式的歧义分化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谓语动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程度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比三类"谁让"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别于现有意义的特殊"让"字句—特殊"谁让+N+VP"句。文章立足现代汉语语料库,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研究特殊"谁让+N+VP"句的语义特征,并对特殊"谁让+N+VP"句做了语义类型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13.
"VP+去"结构语义复杂且存在歧义结构,研究价值甚重。语义关系方面,从"去"的词性和由此所组成的两种类型的短语结构入手。歧义结构方面,从"去"的词性、VP与"去"语义关系及VP的不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该歧义结构中VP和"去"之间同时包含两种语义关系的原因,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配价分析法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功领 《学语文》2012,(2):61-63
一、引言本文讨论的"主谓补语句"是指形式为"(NP_1)+V得+NP_2+VP"的述补结构构成的句子,其中的NP_2和VP可以构成一个表述。V是动词或形容词,NP_1和NP_2是体词性成分,VP是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18,(1):77-82
现代汉语语境中,存在着"VP1+不+VP2"和"VP2+不+VP1"的表意形式,如"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一类。该格式中,由于"VP1、VP2、不"这三构成要素前后顺序的不同,会形成选择、预设条件等不同的表意模式。这应该和"不"的否定辖域及VP1、VP2的内部动宾关系有关。通过对比分析"VP1+不+VP2、VP2+不+VP1、不+VP1+VP2、不+VP2+VP1"四种格式,探讨其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正反问句"VP-neg-VP""VP-neg"和"K-VP"三种类型中,前人一般将乳山话"是不/是没+VP"分为未然体("是不+VP")和已然体("是没+VP")两类,归入"K-VP"类型中,K="是不/是没"。但经本文调查,否定词"不/没"与VP联系更紧密,"是不/没"连写易从形式上对该句式类型划分产生误导,故将"是不/是没+VP"中的"+"省略。研究发现"是不/是没VP"中"是"读轻声,"不/没"为否定词,VP可以为形容词、动词和动宾短语。"是不/是没VP"句式很可能是从"VP-neg-VP"句式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屡见不鲜,前贤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从(N)、V、得、NP、VP五个部分着手,对此类句式的成分构成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程度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A/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1”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19.
朱蓉蓉 《华章》2007,(12):231-232
排歧问题是在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计算机句处理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句式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言运用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把+N+给+N\Pron+Vt+补语"这一句法格式进行分析和歧义消解.  相似文献   

20.
复杂动结式“NP1 VP1 得 NP2 VP2”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发现表层结构相同的A、B两类句子有着不同的底层结构,而C类句式的歧义就是来自于兼有两种不同的底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