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一首300年前的小诗火了,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这首小诗就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栏目重新唤醒,孩子们用最质朴无华的声音唱哭了主持人,也让亿万中国人在这一刻被感动。这首小诗为何会感动亿万国人?道德与法治课能否借助古典诗词的力量变得生动有趣、精彩纷呈?一、巧用古典诗词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人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  相似文献   

2.
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岗位上,经过近40年的摸爬滚打,我是自信能够用心读懂这首诗的. 未届弱冠,忝列杏坛,俯仰之间,卅有九年,往事如烟,良多慨叹…… 一、初为人师 迄今为止,我先后在山东和北京的五所学校做了24年高中语文教师,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期间,在微信中看到边远山区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情吟唱《苔》,我感动得泪流不止。《苔》是清朝诗人袁枚写的一首励志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梁俊以此诗唤醒了孩子的自信,孩子们以朴实无华的天籁之音唱哭了评委,也让亿万中国人在那一刻被感动。  相似文献   

4.
正"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是乾隆年间诗坛的旗手和主将袁枚《遣兴》诗中的一首。该诗以诗论诗,给后来学诗者以启迪。诗中的"夕阳芳草"即为"寻常物","解用"是懂得采用的意思。在袁枚看来,只要"肯寻",又有"灵犀一点",  相似文献   

5.
咏苔诗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中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绿苔”便是对“陋室”的映照,给人以荒芜寂寞之感。唐人李成用的《苔》诗曰: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吟亭侵壤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苔痕看似“闲”、“静”,其实它的生命是在“侵”、“掩”的运动之中。清代袁枚也有一首《咏苔》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痕虽然不起眼,但竟然可以同“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以《滕王阁序》闻名的王勃,曾经写了一章《苔赋》,其曰:“背阳就阴,违暄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  相似文献   

6.
这一课两首古诗,《所见》为五言绝句,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这首诗描写的是牧童生活。《小池》为七言绝句,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所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小池景色。虽然两首诗描写的对象不同,内容各异,一叙事,一写景,但都是写夏天的景象,都具有通俗活泼,清新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正>"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是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写就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苔》。我喜欢这首小诗,常常觉得自己就是那小小的青苔。一、从求学他乡到反哺故里,教育征程自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现了"斜"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诗的原文是这样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淮海集》收秦观诗四百三十余首,其《秋日三首》(其二)有句"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这是一首闲适诗,涉及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从这首诗中可以探知少游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及最初对闲适的追求和自身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文学批评家袁枚《随园诗话》中有言:"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有句无篇者,一首之中,非无可诵之句,而通体不称,难入作家之选。二者一欠天分,一欠工夫。必也有篇有句,方称妙手。"他说的是诗,用之于文,亦可。笔者近日重读  相似文献   

13.
南朝诗人梁云有一首《别诗》,云:"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颇有意趣。  相似文献   

14.
读袁枚《随园诗话》,其《补遗》卷十有这样一条记载: 诗往往有畸士贱工脱口而出者,如成容若青衣某有诗云:“一杯一杯又一杯, 主人醉倒玉山颓。主人大醉捲簾起,招入青山把客陪”。 使我感兴趣的不仅因为这首诗出自一个婢女之口,还在于她描绘出主人(成容若)那豪爽待客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等重要文献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若干.兹再集中公布袁枚集外诗51首,并略加考释,以推动袁枚研究的发展.这些集外诗可以增加我们对袁枚隐居生活与人际交往的了解,加深对袁枚思想的认识,并体会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是十分可贵的资料,弥足珍视.  相似文献   

16.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句诗:"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最近,在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双金在福州上的《走近李白》一课后,我真是深有体会。在这课堂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个故事。说起这故  相似文献   

18.
师: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为什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请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完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它命个题目吧。(拟定的题目有"无题"、"离人"、"忧思"、"望乡"等,)出现了这么多的题  相似文献   

19.
在古诗剑作中,有这么一种特殊而有趣的现象:一首诗往往脱胎于前人所作,但因超越了前人而成为传世佳作。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便是一例。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最后两句互为因果,互相映衬,极其形象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色,诗意蕴藉,富有哲理,历来被誉为写景名句,为后人所传诵。其实,这首诗的景色早在唐代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中出现。请看:“一枝红艳出墙头,墙  相似文献   

20.
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教者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重点学习现代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爱国情怀,认识"鼓点式"的写作特点.由于这首诗很短小,如果一堂课只学习这首诗,就显得课堂的容量不足,因此,教者准备学好了这首诗之后,再让同学们自学另外两首诗歌.这样的安排可谓四平八稳,无懈可击.可是,当这堂课进行到一刻钟以后,却出现了教者意料之外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