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伟斌 《家教世界》2013,(7X):162-163
"偏"从形容词逐渐转变为程度副词"最,特别",范围副词"独,只",以及时间副词"正好",意义虚化,语法功能加强。而当"偏"发展到用以表示"故意要做某事"时,已完全演化成了一个语气副词,这种用法,现在仍保留,并且成为了"偏"最常用的用法,此演变受语义演变,句法结构,语言环境以及同源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功能的低成本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可网络收集、感知和分析信息,以达到监控以及控制等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以及协作功能为传感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在简要分析传感网关键技术基础之上,研究分析传感网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阅读教学应基于"品读",关注整体,感知文本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应多维聚焦,即聚焦学生、聚焦语言、聚焦朗读,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文本的表情达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知文本写法,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4.
王秀 《海外英语》2014,(5):250-251
通过搜集影视文学中"你什么意思"的片段,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出发,旨在揭示"你什么意思"由于受具体语言环境以及特定场景的制约,和交际对方回应以及反映的限制,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所在,经过实证研究发现,"你什么意思"在影视文学中主要有两类意义及用法,即相当于实词意义以及虚词意义的变异用法。  相似文献   

5.
李亚群 《语文知识》2012,(3):118-119
日语中的某些新兴词语随着网络、动漫以及电子游戏等渠道涌入中国并迅速使用,"萌"便是一例,其语义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萌发",而是一个日语借词,又是一个兼类词,具有多种词性和语法功能。本文探讨"萌"的来源、用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6.
杨旸 《天中学刊》2013,28(3):104-106
"各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指量结构,传统上该结构一般只用于修饰名词性成分,但近年来"各种+谓词性成分(VP)"的用法开始大量出现。本文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理论以及语用模因理论,对"各种+VP"结构的用法和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Nancy Farmer是一位"建筑师",她为线性时间成长中的克隆人搭建起一个个场景——罂粟田边的小屋、"蝎子之屋"、阿约山、浮游生物工厂等,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场景之间环环相扣,而场景系统的构建又与克隆人马特自我认同的存在感知息息相关,通过语言媒介,一环一环促成个体的社会化,并确认其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as"是英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其用法很复杂,在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最常见的是用作介词、副词、连词、关系代词等。为了把"as"的一些疑难用法搞清楚,本文主要从词法、句法和语义功能入手,对"as"的一些疑难用法进行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探索,重点弄清"as"一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变化以及该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词组、短语、句子的各种功能和用法翻译技巧,达到准确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到家"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的一种具有多重身份的语法单位。在语言历时演变的过程中,"到家"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由一个动宾词组演变为一个形容词,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虚化为一个程度副词。本文将探讨"到家"在历时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的用法以及共时平面上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扩展现实(XR)技术具有交互性、智能化、情境性、沉浸性等特质,可以为学习者带来"沉浸、交互、构想"体验.扩展现实技术应用于法学教学中,可以实现虚拟场景可视化,使营造的虚拟环境具有真实性和想象性.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扩展现实技术,能实现感观模拟的功能创新,赋予法学教学类人化感知;进行客观事实的情境再造,助力法学教学的多维度整合;完成沉浸场景的智能重构,实现法学教学中的情境叠加.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在酒楼上》在叙述方式上缩减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采用了大量的具有暗示性的意象,凸出"迁坟"、"送剪绒花"、"教授子曰"等故事所散发出的个体体验,让一个个的故事成为了人物传达存在感知的抒情场景。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和人类社会生活意象,把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并置在"酒楼"的氛围中,结合意象的巧妙安置,让把酒闲话的生活场景拥有了多重意蕴,展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给他"存在一种虚化用法。"给"的强影响性和"他"的虚指用法的发展以及"给他"在一定语境下的高频共现,使得"给他"中"给"和"他"各自的语法功能淡化,"给他"被重新分析为一个表示影响性并具有起加强语气作用的准语法词。本文从历时角度入手,试图探究"给他"虚化的动因和路径,也在共时平面上从句法、语用、语音对该结构进行了大致的描写。  相似文献   

13.
与普通话中相比,淄博方言中的"来"字具有更加丰富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本文重点探究"把NP来VP+补语"结构的结构类型、句法功能以及语用意义以及"来"充当语气助词时表达的语用色彩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用认知语言学中"语法化"的概念对现代汉语中的量词"个"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个"从古至今有许多用法,现只讲座其作为量词的用法,主要从它所处的位置以及语义演变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这两大现代社会思潮中由"异化"概念所统摄着的自我与社会这些黑格尔式的主题,批判性地考察了黑格尔哲学对"异化"概念的解释以及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这两大现代社会思潮对其做出的不同回应,揭示了"异化"在这些哲学派别中作为一个评价性而非纯粹描述性概念的用法,强调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潘海华(2006)、胡建华(2009)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做了更为精细的分析;发现"都"和"只"虽然在表面意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都"表示"汇总概括","只"表示"限定排除";但是,在这种差异的背后却隐藏着某种相似性:它们都能引发排他性解读。本文着重探讨了"都"字句产生排他性语义的动因,以及"都"和"只"在关联对象、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焦点的话题化和关系从句化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系列句法语义特性和限制条件;指出在表排他性的语义环境下,"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咱/咱们"是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人称指示语.本文通过对现代典范白话文著作中"咱/咱们"用法的分析,详细考察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从语言标记理论的角度将其用法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两种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所具有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咱"指称自己时最为普遍,乃其无标记用法,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有标记用法分别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 "咱们"的无标记用法是用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其他的用法像指示说话人及其伴随方、说话人自己或者听话者为其有标记用法."咱/咱们"除了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外,还有语用移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说真的"存在多种用法,本文详细考察了它用在转折关系语句、因果关系语句以及对话中的情况,并分析了它在这些用法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兀的"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口语词.在元代北方话中,"兀的"功能和用法比较丰富,今晋语继承和发展了其功能和用法.今大多官话方言区的"兀的"功能萎缩,但山东费县方言的"兀的"比较特殊,其句末助词的功能用法代表了这一方言点的方言特征.尽管费县方言句末助词"兀的"的成因难以从历时的角度去发现轨迹,但仍可以对其进行语法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make是及物动词,用法很多,这里只谈它的一个用法。make表示"使;迫使;使……成为……;使某人的处境或某事的状况如何"的意思,用作使役动词,后面接复合宾语,即"宾语 宾语补足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