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与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不仅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而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教育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文字艰涩难懂,内容主旨更是难以把握。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是在理解的层面上明其义,会其意。那么只有言、文兼顾,重在对文意的理解才能真正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避免单纯串讲和翻译。因此,只有收集作品背景,注重利用人文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家心灵,才能领悟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才能传承古文精髓、汲取古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是承载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更要肩负起这一重任,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承传统文化,优化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增加知识积累无可厚非,关键是用什么方法能既积累知识又提高兴趣,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念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一个民族的根,想要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传统文化,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言文教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尝试从四个方面加以渗透。一、强化文言文诵读文言文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通过诵读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还能促使学生"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  相似文献   

5.
高中文言经典作品,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通过高中文言文诵读,让传统文化精华在浅唱低吟中脉脉滋润学生的心田;通过课堂情境教学,展现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挖掘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扩大传统文化吸纳途径,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代表,凝聚了数千年来先人的智慧与才干。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来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但目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单向传导,且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会直接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将展开系统化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驰 《广西教育》2013,(12):44-44
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初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体现了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滋养,是华夏儿女赖以生存的根基,但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存有瑕疵,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展开论述,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部分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指出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存有的缺陷即轻人文性重工具性的教学现状,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第三部分即本文重点写作部分是如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分四点进行解说,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9.
孙浩文 《学周刊C版》2019,(19):113-11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精于“一”开始,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位大师的一部经典之作,细心揣摩透熟,注重背诵。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这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语文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被很多初中学生称为"天书",生僻的文言词语,古怪的文言句式,成为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阻力。那么,如何能让初中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如何改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实际的教学有机结合成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个重要目标。一、培养语感,了解文言文写作背景1.指导学生"读"懂文言文初中学生没有文言文语感,而要想读懂文言文,就必须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新探——文言文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今年秋季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高中语文课本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重由原来的约1/3增加到约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长期以来,中学课本中文言文应该占多大比重,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肯定的意见认为,古诗文流传千百年,是经受了历史长河淘汰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学习汉民族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对现代语文的健康发展是大有益处的,中学语文理应偏重文言文;否定的意见认为,作为现代语文教育,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现代白话文可作典范,何必舍近求远到古代去"搬救兵"?笔者以…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付出劳动乃至心血的结晶,并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较为显著的指导性作用。当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展现在方方面面,尤其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因而,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带给人的美。以下主要是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展开的研究和探讨,并对其传承对策进行了合理化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积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当代初中生对传统文化不仅知之甚少,而且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对古文化的了解严重不足,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严重缺失。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一、以阅读教育培养传统文化1.初中阅读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灿烂遗产,是炎黄子孙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学子,应始终秉持弘扬并继承传统文化的不屈精神,在语文学习中尽全力发挥自己所能,为多彩文化的传承之路出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度整合学习资料,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融合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文化气息洋溢于整个校园,使传统美德得以科学传承,这种教学途径既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又能从整体入手帮助初中生们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社会。  相似文献   

15.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如汉字、文学及哲学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等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展初中生的视野,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为初中生热爱、保护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当代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了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希望利用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更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闫惠敏 《文教资料》2011,(10):48-50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发展性具有非凡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传统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A0):40-4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教育内容;巧用互联网资源,优化文化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传承乡土文化,实现良好的文化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所任教的高一年级246位同学中做过一份有关传统文化知晓度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惊讶不已。结果显示:近86%的孩子不知道四书、五经、六艺这些传统的儒家经典指什么;近90%的孩子从  相似文献   

20.
一、继承“思无邪”的诗教传统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朱熹解释说:“孔子之称思无邪也,以为《诗》三百篇,劝善惩恶。”“劝善惩恶”的诗教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是几千年来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保障。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有无数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形成了并不断发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大民族精神和以“悟”为基本特征的民族智慧。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继承诗教的优良传统,就要从语言入手,在培养语文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