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死”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在苏格拉底那里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思考和反思苏格拉底之死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爱弥儿》一书是历史上的教育经典之一,其中体现了很多智慧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部分。文章根据“不教而教”的理念,从父母的角色、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爱弥儿》中的早期儿童教育观,提出了父母要对孩子陪伴引导、教育方式要顺应天性以及教育内容要按需而教的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林燕飞 《考试周刊》2011,(84):214-214
本文简析了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育思想,以此引出他教与自教重要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陈达红 《现代语文》2010,(11):76-77
《腊梅花开》是七年级《新人文读本》上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如何通过活动组织学生从外形、香味、颜色等方面捕捉腊梅花开之景,从而品味梅之精神,理解作者追求梅之精神的写作目的,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笔者三次执教《卧薪尝胆》,三次打磨,三次提升,有了一些深入思考,逐渐理清了认识,走出了误区。困惑一完不成目标怎么办?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一年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许多教师一边用新的课程观去审视、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边积极探索如何建构新的课堂活动方式。以下试以三个课例,谈一些体会。例1传统初中地理教材,《时区和日界线》(人教版)《时区和日界线》一节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执教者是一名优秀教师。一开始他就清楚地向学生解释时区、区时的概念。然后,按照训练为主线的思想,设计了许多训练题,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不同时区之间区时的换算,即当北京是几点时,东京是几点,伦敦、纽约又是几点;当纽约是几点时,北京又是几点。在教师的帮…  相似文献   

9.
易安 《湖南教育》2004,(6):22-22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形态和性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属于知识性文章的范畴。初中第四册一、二、三单元全是说明文,许多教师依照传统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认为教学生掌握说明的要素就足够了。这种封闭的教学观念,僵化的知识体系,导致了说明文教学死气沉沉、枯燥乏味。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0.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在最近的教研活动中,我曾经两次教《游园不值》,由于出示的图片不一样,学习的效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读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看到苏格拉底为了信念而自杀时,不禁考虑,如果是自己面对同样的选择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带着对苏格拉底"舍生取义"的丝丝疑问,看了一些论述死亡的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完成这篇拙文.  相似文献   

12.
孙倩 《文教资料》2009,(18):4-5
苏格拉底之死构成了西方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学当中的核心事件,本文试图重返苏格拉底之死与苏格拉底的申辩,借以探寻在这一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关于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倪呜 《小学语文》2014,(3):38-39
记得我在写“教学理念”一栏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让学生需要我,让学生可以离开我”这句话。在这一理念的指引,我自然而然立足于学生之“需要”去审视教学内容、审度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23日阴周五我依然在《高达SEED》的气氛中,挥之不去的是想也想不通的有关战争的理解和各式各样的人对它的概念。刚才看到芙蕾因父亲的死而扭曲的表情,昏倒后睁开眼就又看见战舰爆炸的一刹那,哭叫时看见那个曾向她承诺(在她眼中)的驾驶员,眼里的是绝望的怒火吧,  相似文献   

15.
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那么,阅读课到底该教些什么呢?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6.
从孩子作文《为做官而读书》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教育科学》2006,(8):46-47
  相似文献   

17.
廖纪元 《辽宁教育》2012,(13):92-94
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那么,阅读课到底该教些什么呢?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哪吒闹海》给出了答案。一、教必须的知识当下的阅读课,什么也不缺,唯独缺少了知识。要让阅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申辩篇》描述了其老师苏格拉底接受法庭审判并最终被判死刑的全过程。参与审判的原告、被告、审判官等三类角色的基本人格及行为特征贯穿着审判的整个进程,是分析此文本的主要线索。《申辩篇》的一大特色在于苏格拉底放弃他惯常使用的诘问术,而选择在法庭上怒斥原告及向审判官慷慨陈词。为深入辨析苏格拉底“转变”的细节,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层关系、权力运行中的理性问题等的哲学探讨,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并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之于当代社会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终于可以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我心目中的名师的课堂了,特别期待和激动。听说窦校长的感冒还没好,昨天晚上还开了行政会,晚上九点多办公室都还亮着灯呢。哎!上天保佑,窦校长的感冒快点好起来,不仅仅是出于想听她的课,而是出于内心深处真诚的爱戴。课快要开始了,窦校长一直都在喝茶,看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伊始,窦校长声音小小的,但随着她那略带沙哑声音的引领,渐渐进入佳境,我仿佛随着孩子们一起步入了牛郎织女那美丽的民间故事中。  相似文献   

20.
《山民》一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其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山民向往“大海”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首先,从注释中可以看出此诗是发表于1982年。此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年头,经过十年“文革”浩劫的人们,十分渴望了解外部世界,渴望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许多年轻人纷纷出国,纷纷“下海”,诗人此时不过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大展才华之际。可以说作者在写出这篇诗时,一定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渴望祖国人民能像“山民”一样,具有他的这种“山民思想”———不达到目的,不见大海誓不罢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