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研究范式探讨非熟练藏汉双语者在不同学习、测试语言情境下英语词汇语义通达情况。实验结果:反应时结果表明,当学习语言与测试语言一致时,汉语学习方式下抽象词汇通过汉语通达语义,藏语学习方式更利于具体词汇通过藏语通达语义;当测试阶段采用多种语言时,抽象词汇与具体词汇均能通过学习语言通达语义,比一致条件更具优势。正确率结果表明,测试阶段采用多种语言更有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英语词汇通达语义的过程中对藏语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具体词汇比抽象词汇更容易与藏语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新疆大学哈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运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来研究被试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状况,因变量为反应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及结论:在实验一中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缩短,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实验二中同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与测验阶段被试出现了同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没有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效应。结论:非熟练汉—哈双语者哈萨克语与汉语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词汇表征是独立储存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共同存贮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两个"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对汉、英、日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进行了考察。实验1要求二语、三语均非熟练的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日语(三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英语单词(二语)的真非词判断任务。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了抑制加工。实验2要求二语非熟练、三语熟练的被试完成与实验1相同的任务,结果出现了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没有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抑制加工。综合两种实验结果可知,二语非熟练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符合特定语言提取阈限假设。  相似文献   

4.
运用语义启动实验的基本思路,通过语言内和语言间不同水平的实验,采用典型的启动效应的实验方法,考查不同熟练度对蒙族双语者英语表征的影响。结论:(1)不同熟练度的蒙族双语者的英语表征都存在语义启动效应;(2)不同熟练度的蒙族双语者都存在L1-L3、L2-L3的语言间启动效应。L1-L3、L2-L3之间的连接强度要高于L3-L1、L3-L2的连接;(3)不同的熟练度会影响双语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4)蒙语和汉语都是蒙族双语者的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考察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采用重复启动范式,以60个汉、英对等翻译名词为实验材料。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产出由呈现的名词刺激联想到的相关动词。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已学名词刺激引发的动词产出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其未学名词刺激,表明动词产出过程中存在重复启动效应;2)被试一语汉语动词产出的反应时和重复启动效应均显著小于其二语英语动词产出,这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影响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迁移适当加工观和修正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6.
7.
WANG Xiao-long;YU Peng(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844000,China)  相似文献   

8.
于娟 《英语广场》2015,(7):53-56
修正后不对称模型说明了双语者的跨语言加工应当呈现不对称性。最新解释表明启动词和目标词语义因素不对等导致了跨语言加工的不对称性。实验通过对两位数字的加工实现语义对等,考查英语水平对跨语言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双语者能够在两种或者多种语言之间切换的认知机制是什么,这一话题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抑制控制被认为是双语切换的核心机制,为此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行为、脑电和功能成像实验来验证抑制在双语者语言加工和切换中的作用,但并未取得一致意见,这种争议可能源于研究者对抑制控制内容和影响因素缺乏统一认识和考虑,鉴于此,本文系统分析抑制控制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未来研究要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引用双语加工非抑制控制模型、细化抑制控制内容、拓展影响抑制的因素、结合脑电和核磁来明确抑制控制作用位置和探明抑制时间进程等。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包括两类:一是语言因素,如文本的难易程度、对字词句语义的快速关联能力;二是非语言因素,包括背景知识因素、阅读材料内容与形式因素、阅读兴趣因素、对语义逻辑的预测类推与修正判断能力以及个体的心理及社会的隐含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非语言因素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随着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个体语言学习差异的非语言因素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讨论了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中影响学习效能的非语言因素:学习动机、学习机会和学习能力。成功的语言学习是多种学习因素以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主要以非语言交流中的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这一肢体语言所传递的讯息为中心,对中日两个国家在以手势表达含义时的异同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使今后的日语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它们的不同,以期为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增添一味润滑剂,为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和提示。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成为跨文化交际学重要的研究对象。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词汇及语义、语法、语用、文字等几个方面,而其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及语义。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语教学使高校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高校在双语教学效果的分析,还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如教学模式、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双语教学环境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使教学模式多元化、科学选用教材、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构建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多数高校的商务日语专业都开设了商务洽谈课程,本文从中日企业文化、职业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以及商务礼仪方面的差异等非言语因素角度入手,探讨针对日语商务洽谈课程的有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正在得到各方的认同,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虽然教师已投入大量精力从事双语教学,可课程设计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不多,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双语课程的接受度。本文从地方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中,发现学生需求在双语课程设计中被忽略,而学生才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于是,我们围绕学习需求设计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形成了提升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职生学习动机相对较弱所导致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真正发掘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并加以有效激发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文章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分析范式,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介入式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资料,进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归纳,从质性分析的角度找出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本质因素,并提出了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9,(3):92-98
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相关理论,采用跨案例研究法和分层目的抽样,通过对P大学5位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不同教师对于MOOC教育属性和传播属性的定位存在差异,据此可将受访教师的MOOC观总结为四种;教师自身教育理念与MOOC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教师的MOOC采纳行为,而不同理念导向下的受访教师可被划分为MOOC的积极践行者、冷静旁观者、慎重考察者等三种实践类型;教师感知到的技术有用性与易用性,会间接影响其MOOC采纳行为。文章的研究可为高校教师开展MOOC教学实践、找准MOOC定位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推动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双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影响甘孜州藏汉双语教育政策绩效因素中的学校领导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得出影响该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绩效的学校领导因素为:双语教育目标的制定与执行、领导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和领导的专业能力。双语教育政策绩效既要受到学校领导因素的影响,同时,各因素间又相互呼应及配合,长年进行后,双语教育必可收到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对15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质性分析,揭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体特征、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服务支持都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素养的发展。据此,提出改变认识观念、优化服务体系、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