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曾为孩子们除了教科书,几乎无书可读苦闷过,可是经过多年的播种,我和孩子们的阅读生活渐渐地丰富多彩起来。班级读书会从2011年开始,每天中午我与孩子们开展趣味横生的"毛毛虫班级读书会"活动,每天读两三本经典的绘本,至今我们已经读了两千多册绘本故事书,孩子们的绘本续写日记达到近十八万字。师生共阅读,教学同相长,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家长们也被动员起来。我通过短信等方式给家长们推介书目,还指导家长  相似文献   

2.
正消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共读——班主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童书,共同经历一段旅程,那样我们就会在书的世界里"相逢",共同编织美好生活。一、共读——共同经历一段旅程1.书信,开启芝麻之门。阅读之初,我们一般用书信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一本新书,或者告诉他们这本书将带给我们什么,或者我们将讨论什么问题、要做什么准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共读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五 但是,仍然会有许多教师担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听起来很美,只是,没有了分数我们无法生存啊!只有等到我们拥有了分数,或者说闯过了分数关,我们才能够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呀。  相似文献   

4.
正朱永新老师指出:"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实践表明,学生与同伴、家长、老师共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期教育》2007,(2):F0002-F0002
随着2007年的到来,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可爱的小猪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猪图像在班级中布置,大家共同欣赏,随后围绕着主题“小猪的故事”开展活动。我们给孩子讲小猪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不同的词汇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拥有共同的语言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共读,就是共同生活:共读.就是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相似文献   

7.
女儿在日本读小学二年级.前两天,我收到她班里的孩子们写来的感谢信: XX同学的妈妈: 谢谢您带领我们去了小区的超市,我们在超市里了解和观察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非常非常感谢您. 那是上个星期一发生的事情了.那天上午,女儿要上一堂“生活课”.这是她们班级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让孩子们暂时离开课堂,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商店去考察并实地采访,采访完毕之后孩子们再聚到一起,根据采访笔记进行分组交流,共同撰写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8.
亲子阅读,也被称为亲子共读,是长辈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在家庭中,大人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能传递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信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读书,他们很爱我,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子共读则是家庭中一项重要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以书和阅读作桥梁,沟通大人和孩子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亲子共读——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姚燕鸣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让他们用自己的翅膀飞,应将"班级流动日记"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0.
亲子阅读,也被称为亲子共读,是长辈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在家庭中,大人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能传递给孩子一个重要的信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读书,他们很爱我,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子共读则是家庭中一项重要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是以书和阅读作桥梁,沟通大人和孩子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编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他们把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生活中的数学,才能把数学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2.
钟乐江 《中国德育》2013,(21):59-59
“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据《楚天金报》报道,有的家长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杨洁 《宁夏教育》2013,(10):24-24
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乡村的孩子善良淳朴,他们常常带着自家种的玉米、蔬菜来到我的宿舍,中秋节时还带来了妈妈手工做的月饼围着我,说着笑着,我完全和他们融在了一起。他们的课余生活很单调,上体育课也没有像样的体育器材。一次,我看着孩子们围着蚂蚁窝用芦苇在逗蚂蚁,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找到生活的乐趣。我给他们讲蚂蚁搬家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还围着我讲故事,我找了一些《故事会》等有趣的书借给了他们,课问与他们一同玩游戏:跳皮筋、跑方程、扔沙包……那时我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当孩子们走进学校时.最让他们感到惬意的是,这里有许多小伙伴们正在等着他们。也许爸爸妈妈没有给过他们任何兄弟姐妹.但他们却从此可以不再感到孤独。人类合作的本能.儿童寻求伙伴的天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展现。但凡孩子们在一起时,快乐就会传染.笑声永远是他们共同的生活基调。儿童们在一起共同营造的只能是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当然也会有争吵.  相似文献   

15.
现状描述1.我们对孩子们寄予什么希望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教育帮助孩子成长并逐渐融入成人的世弄。我们希望以我们的爱伴随他们。我们希望将自己拥有的、他们需要的重要的知识及认识交给他们。同时我们也要开放地、尊重地面对孩子们,与他们共同学习,并向他们学习。一方面,孩子们需要在一个给定的规范和界限中安全地成长;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自由空间以便逐渐自立和独立。我们要给孩子们明确指出方向,而随着他们的成长,同时也必须面对他们的提问和批评。我们要相信他们能够逐渐自立,走自己的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对于我们德国人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张玮丽 《生活教育》2012,(8):36-38,41
将爱与责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附之以"假日小分队"的形式载体,藉此推动班级管理、班级特色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假日小分队行动"开发了孩子们蕴藏的潜能,培养了他们细腻的心思,释放了他们生活的热情,记录了他们蹒跚前行的脚印。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促使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看待儿童的视角,甚至改变了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假日小分队行动"让爱与责任弥漫着整个班级,"班级无小事,事事皆尽责"成为孩子们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们走进学校时.最让他们感到惬意的是,这里有许多小伙伴们正在等着他们。也许爸爸妈妈没有给过他们任何兄弟姐妹.但他们却从此可以不再感到孤独。人类合作的本能.儿童寻求伙伴的天性,在这里都能得到展现。但凡孩子们在一起时,快乐就会传染.笑声永远是他们共同的生活基调。儿童们在一起共同营造的只能是快乐的生活。在这里,当然也会有争吵.  相似文献   

18.
朱慧 《广西教育》2013,(33):52-53
在一个班集体中,往往靠一种相互支撑的尊重维系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和谐与默契。我所带的四(8)班虽然才30多个孩子,可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教育这一帮孩子,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子,但他们仍无动于衷,照旧我行我素。经过再三反思,我决定从"学会尊重"入手,利用班会课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课前让孩子们去搜集尊重的多种表现,理解尊重的重要含义;课中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尊重的重要作用,掌握尊重的提升方法;最后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尊重的行动意识。我是这样上班会课的。  相似文献   

19.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老师是幸福的,和老师一起读书的孩子也是幸福的。课堂是语文老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师生共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共读可以建立师生共同的语言,在共读中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促进交流,最终达到能够促使学生初步养成"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坚持终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本文主要介绍几年来在"自育自学子课题课外阅读"课题实验中具体开展师生共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共读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家杜威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班级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单位,每个学生都是组成班级的一分子,他们每天在班级里学习、生活、成长,他们在班级中是否快乐,与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有着必然的关联。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活蹦乱跳、天真烂漫的孩子,我常常紧张着、思索着:到底应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班级?我不断地学习着,积极地探索着,也慢慢地尝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