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形式动词主要有"进行""给予""加以""给以""予以"等。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共收集到相关语料1063条,其中,偏误用例有165条。留学生习得形式动词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加、遗漏、错序和误代四类。形式动词偏误的成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和回避策略的使用等。针对这些偏误,提出相应的建议。教材编撰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形式动词,并符合难易度原则;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形式动词和一般动词,可以从共现率高的搭配入手,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动词时出现的语义方面的偏误进行研究,学生偏误分为词义偏误和语用偏误两种。其中语义偏误分为词义理解错误、近义动词混用两种情况。语用偏误分为句子主语和动词搭配不当和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两种情况。针对学生偏误,本文提出在动词教学过程中要以词项为单位进行教学,要加强动词释义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搭配语块输入。  相似文献   

3.
泛义动词是语义比较宽泛的一类词,它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文章以动词"做"为例,对其泛义用法作了简要分析,将泛义动词"做"的用法分为三种:"做"+宾语;"做"+补语;"做"+补语+宾语。随后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有关留学生使用泛义动词"做"时例句进行了偏误分析,最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定量统计和分析,对泛义动词"弄"的发展脉络作概括描写,并从语法化和认知的角度对泛义动词"弄"语义虚化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弄"语义虚化的原因是述补结构的形成与未然态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语背景的留学生在汉语词语习得的过程中存在着偏误个性。经过对语料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西语国家学生主要存在词语误代、词语误加、词语遗漏、词语错位以及词语生造等偏误类型,这些偏误主要是因受西语的负迁移和对汉语的过度类推造成的。文章还从实义词、功能词、词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8.
中级阶段泰国学生使用"把"字句出现的偏误有遗漏、误加、杂糅、误代四个方面,其原因即母语的干扰、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教材编排和教学不当。解决对策为:采用对比式教学,进行汉泰对比;注重"把"字句语义关系和相关知识的讲解;"三个平面"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考察中亚留学生使用副词“才”和“就”的偏误,总结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用和错序,然后指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策略的干扰及教材和教学是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副词“才”和“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甲级连词"而且"是留学生产生系统性偏误的常用虚词之一。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归纳、对比发现"而且"的使用偏误类型集中在误代、误加、遗漏三个方面。除去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这些偏误主要是由留学生对"而且"及其他相混淆词的语义及语法用法的不知、不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以越南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个人因素、教材教法、环境、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14.
"弄"字作为一个动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泛义动词。在河南周口方言中,动词"弄"的使用尤其频繁。从句法结构上讲,它与其他语法结构的组合能力比较强,可以带各种形式的词组作宾语和补语。并且,它在语义上可以表示很多种不同的意义,既可以代替意义具体的动词,也可以代替意义抽象的动词。"弄"字在方言中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口语化及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5.
"而"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遗漏、误代、错位、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而"的多义性、教学误导有直接关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强调语块理论和标记理论,减少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作文语料为基础,考察西班牙学生汉语定语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级I阶段西班牙学生单定语结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双定语结构。该阶段的主要偏误是“的”的误加、遗漏与错位,其次是量词充当定语成分时误代、遗漏与误加,再次是定语的错位。偏误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本文针对以上偏误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副词是汉语词类的一大类别,在汉语语言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副词的使用情况复杂多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出错率极高。"已经"是外国留学生经常使用的时间副词,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查询,"已经"共出现2774次,出错次数高达2031次。就"已经"的偏误情况看,偏误类型主要有错用、误加和缺省。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过于泛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并列连词"和"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积累的语言资料可以发现,"和"的偏误主要出现在留学生的初级阶段,共有遗漏、误加和误用三种类型.偏误形成的原因不仅有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外语干扰以及由此产生的使用规则过度泛化,还有教材和教学上的疏忽.因此,教材的补充、教学上的使用规则强调和语言对比分析是避免此类偏误产生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各地方言中,存在许多极有特色的泛义动词,它们发挥了重要的语言功用。如宁海、象山方言中的泛义动词"装",使用灵活,语意宽泛,搭配性极强。各地方言中的泛义动词虽然在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但在语义虚化、功能语法化和语义边界化等方面是相同的。要准确理解泛义动词的产生和发展,必须理解方言和口语的语境场。泛义动词正是借助语境场的优势,通过语境场来提示、生成动词的实际意义,实现其灵活方便的语言交际功能。同时,由于语境场的影响,方言中的泛义动词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尽管韩语是SOV型语言,但韩国学生仍易出现句末误加宾语的偏误。经考察,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不及物动词后误带宾语、离合词后误带宾语、误加个别动词、遗漏介词并将状语误用为宾语、"一……也/都"句式中误加宾语以及成语后误加宾语六种。汉语教师应针对各类偏误的特点在教学时予以强化,尽量减少此类偏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