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与翻译策略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寒山作为一个在本国默默无闻的诗人,他的诗作在日本和美国却成为经典.文学他国化是比较文学的新兴理论,寒山诗在日本、美国的流播正是一个文学他国化现象的典型个案.日本和美国立足于本国文学的文学传统及其文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规则,来对寒山诗进行本土化改造,从而完成了文学他国化的过程.寒山诗在日本、美国他国化的过程体现了日本和美国自身的文化特质.通过对寒山诗在日本、美国流播情况的考察,寒山诗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也随之凸显.  相似文献   

3.
张静华 《海外英语》2020,(7):154-155
寒山诗在故土诗坛上未留下经典地位,却在20世纪初东渡日本,后西行远游,经文化交融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寄予.该文着重探讨美国现代诗人史奈德译介中国寒山诗在译语文化历史环境下译者独特的寒山情怀,翻译的"创作"取向和创作的源泉.史奈德与寒山诗你我相遇、超越时空,写入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作为文艺批评理论的一种,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出了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同时,重视读者"期待视野"隐含着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美国受到空前的追捧与推崇,这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密切相关。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讨论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英译本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的成因,以期找出寒山诗在他国"经典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于1958年在美国《常春藤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译著《寒山诗二十四首》,数量虽小,但影响深远,使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唐代诗人寒山和他的诗篇在美国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文化外译中的经典案例,并一度成为美国年轻一代追捧的精神偶像。寒山及其诗作在美国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以拉斐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以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为研究对象,从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因素出发,阐述翻译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操控,以便探析寒山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英译寒山诗歌(1954)之前,法国学者马古礼已经在其中国诗歌史论著( 1951)中对寒山及其诗歌予以了特别的关注,探讨了寒山诗对初唐诗歌在形式探索上所作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寒山诗由于与佛教文学的关系而进入法国汉学家的视野,使法国汉学的寒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寒山诗在法国的传播对当代法国思想文化的意义主要通过哲学、语言、文学和生活各层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影响并不大,在正统文学史上甚至没有详尽的记载;但是寒山诗在日本却被奉为经典,寒山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是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世界文化人之一。然而,这种境遇悬殊的待遇并不是偶然的,与两国的文化差异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浅析中日文化的不同,并在寒山诗的传播与接收的特殊文化现象中,发现两国文学和文化的某些深刻的分歧,以此来获得隐含于其中的一些有益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寒山诗的研究,较多限于禅学语辞与诗的解读;对寒山诗的背景--禅的思想史及其细致脉络,未克作联系性的分析与考释.如果结合马祖思想在中唐时期的盛行与终成流弊的史实,透过<祖堂集>等禅宗史料与诗语的互释,详论其间隐含的观念交涉与思想线索,将可还原其中的禅思想谱系.由此可以发现:寒山诗作为一代禅宗文献,隐然映示了唐代禅宗两大主流的消长过程.原先的马祖一系,正是由于过于强调了"作用是性"的激进思想,而终于分化出其对立面的石头一系.石头对于马祖的颠覆,不仅在其他史料斑斑可考,而且也可用寒山诗来部分证明.通过这样的工作,既为禅宗史发覆祛疑,也为寒山诗发皇心曲.  相似文献   

10.
入境化禅:再评斯奈德英译寒山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诗人加内.斯奈德翻译了二十四首寒山诗。在这二十四首诗里,禅机玄生,禅境叠出。从禅境角度出发,比较寒山原诗与斯奈德的英译,可以看出,由于禅境乃中国古诗之特有文化产物,译文难以译出原诗禅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唐代诗人寒山在美国文化中被接受的原因在于,译者施奈德为了迎合垮掉派亚文化运动的意识形态建构,对寒山的文化身份进行了限定和重塑,使寒山具有了杂合的文化身份,从而使其成为美国垮掉派的精神领袖,在改变美国道德和文化方面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杨晓茹 《海外英语》2011,(6):222-223
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使得翻译研究不再拘泥于文本内的批评或不同文本间的比较,而是将翻译纳入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把历史观,系统观,动态观引入了翻译研究。该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美国诗人斯奈德翻译寒山诗的文化语境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与中国唐朝禅僧寒山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共鸣.这种文化共鸣体现在行为方式、宗教信仰与诗歌风格三个方面.实际上,加里·斯奈德所翻译的寒山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深层文化共鸣.  相似文献   

16.
"寒山"是寒山诗里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象,其幽邃深远的气质与日本幽玄的审美品格有着多重契合。日本文人倾向于将"寒山"意象作为寒山子精神世界的象征,并强调其心性的深远;"入寒山"的解读中有着对"入幽玄之境"的觉悟;寒山幽奇境界的体悟来自于日本民族的山林崇拜,突出了万物有灵的神性。这种崇敬感正是来源于日本人对神秘又不可思议的幽玄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The Collected Songs of Cold Mountain》(《寒山诗》)是著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的译作,也是美国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寒山诗》全集。本文从书名、意象解读、名篇解读三个方面分析其翻译特色,关注他作为一位禅宗行者在翻译与再创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本文探讨斯奈德对寒山的诗译介和译介文本在美国广泛接受的原因,主要以文化学派中的社会背景和主流诗学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从后殖民翻译视阈出发,选取语言、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四个方面,通过对寒山诗和史耐德英译诗的比较分析,发现史耐德在翻译寒山诗的过程中受到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影响,重构了寒山子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0.
寒山子《寒山寒》诗有云 :“寒山寒 ,冰锁石。藏山青 ,现雪白。日出照 ,一时释。从兹暖 ,养老客。”今按“寒山寒”后一“寒”字 ,既承寒山子隐居之处名而言 (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云其“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岩”) ,又有引伸而别具意象 ,且与后之“暖”字相应 ,盖言己 (诗中“老客”乃寒山子自称 ,说见项楚先生《寒山子诗注》 ,中华书局 2 0 0 0年版 )得道则心不寒也———心不寒 ,庶几身亦不寒耶 ?又 ,寒山子《人问寒山道》诗云 :“人问寒山道 ,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 ,日出雾朦胧。”与前录“日出照”而冰雪“一时释”有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