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戴正兴 《辽宁教育》2012,(11):11-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期待中"启程",并将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在语文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应从读书、为文两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诉求,只有坚持读书,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写作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专业素质。语文教师写作,对于修炼自身、体察学情、指导教学都有积极作用。语文教师要敢写、勤写。  相似文献   

2.
1.我爱生活,所以我爱语文;我爱语文,所以我更爱生活。我爱教师职业,所以我爱学生;我爱学生,所以我更爱我的教师职业。2.读书、写作、反思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习惯,成为语文教师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不喜欢读书、不乐于反思、不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语文教师的要务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勤于思考,能够写作。3.我一直坚信无论是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还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都不能脱离汉语特点,都不能丢弃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第一课时师生共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生字生词,探讨了学记生字生词的方法;二是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而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与发展。因此,我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读书随写",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写作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还可以起到有效的积累知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使学生能够喜欢读书,自主读书,养成"重写作、重积累"的学习习惯,在提升自身写作能力的同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觉得读书很烦,写作文很若,所以不爱读书,厌烦写作。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讲课非常生动的语文老师,于是就渐渐地爱上了阅读文学作品和写作了。  相似文献   

6.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7.
林华明 《考试周刊》2014,(71):55-55
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各有其规定和任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一纳一吐,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地揭示了读与写的关系。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作者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妄谈输出。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阅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是无果之花。只有广博地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可能打开写作思路,从而铸就华美篇章。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不知道阅读哪些读物,如何阅读才更有收获;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才更有实效。姚绍清老师认为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走读写一体化训练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期待中“启程”,并将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在语文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语丈教师专业发展应从读书、为文两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诉求,只有坚持读书,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写作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专业素质。语丈教师写作,对于修炼自身、体察学情、指导教学都有积极作用。语文教师要敢写、勤写。  相似文献   

10.
一直想把女儿引上读书和写作的道路。我总觉得读书和写作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而且能让一个人变得气定神闲且目光如炬。我就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笃信“有其父必有其女”。但现在看来我的努力似乎有点枉然,因为女儿与我已是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当把这个问题提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读书仅仅是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者听。不,我决不是为了写什么才阅读,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著名的哲学家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是学习之母。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作文学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提高作  相似文献   

13.
作家声音     
正阿来称写作不是通向文学,而是通向表达日前,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全国总决赛期间,阿来在北京大学为参赛学生作了题为《在人生最美的年华遇见写作》的讲座。阿来表示,学习语文,是为了学习做人,做一个能够充分表达自我的人。"尽管我是一个从事文学创作,以写小说‘为生’的人,但我不希望大家有一种偏颇的想法,以为写作就是文学。"阿来说,写作不等于文学,文学只是写作当中小小的一部分。学习写作不是为了通向  相似文献   

14.
正"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多读才能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多读才能表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才能在写作时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古往今来,多少人对"读"做过推崇与肯定。而这些,都说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没有读书的声音,那是语文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的声音,那是语文的倒退。这是我身边的一位名师对语文朗读的注释。语文课,没有读,也就不成为语文,读是语文的根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的重要性。读是中国教育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古时诵读,到现在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位爱书人。细细地审视自己从学生到教师以至到有点名气的语文教师的历程,能够让我心存感动、倍加珍惜、让我与语文难以割舍的就是读书,是书把我带进了语文学习和研究的更高境界。我读书的经历跟现在的同学差不多,只是那时的书少得可怜,后来报考大学时我不假思索地填报了中文专业。在曲阜师大孜孜求学的日子,我读书的梦想在那里得以放飞,我尽情品尝读书的幸福。我如一个饥渴的人,纵情地在书中游览秀美的山川大地,纵横上下几千年瑰丽的历史,享受书的美好,那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信念也更加强烈。清晨,当我在幽静的校园小道上,伴着淡淡的花香读书时,我感到好似在跟一位哲人谈心,昂扬的斗志时刻撞击我的心灵;晚上,在幽幽的书房里,读书入迷时就进入了一种超脱生命的美好享受中;时空变得不再辽阔,百川尽收胸中,觉得生活之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我国传统的教学科目之一,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其中"写"即指最终目标——写作。由此可见,写作教程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构成语文教学的模块之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文是大家比较反感的话题,从而导致写作能力低下的局面。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3:08读书和写作是你最大的爱好?兰雅琴:20:13:52不仅仅是爱好,对于文字,我有一种痴狂。"阅读"二字对于我来说已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双音节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的一部分,在心的荒原上艰苦卓绝的拓荒旅程。  相似文献   

19.
[写作感悟]写作宛若素描,我喜欢这句话。同时,我更喜欢将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用最简单、最干净的语言还原成一个真实的纯真年代的写作理念。摒弃矫揉造作,放弃虚无缥缈。安静地读书,干净地写字,幸福地做人。虽然有时在夜的深处,我会有一种恐惧:生怕有一天真情幻散,我的文字趋于死寂。但现实中没有丝毫文字天赋的我,却依然执著地用真情去弥补我的先天不足。恐惧显然是多余的,文字永驻。我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这个梦想,并将文字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吃饭、读书、写字,做一辈子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20.
丁卫军(江苏南通青年名师):“通过读书采集花粉、通过反思确定酿造方法、通过写作酿出蜂蜜。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习惯,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一个不喜欢读书、不乐于反思、不善于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