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古代汉语中的代词"是"不是一个普通的指示代词,而是一个确指代词。当它复指前一分句并充当后一分句的主语时,随着前一分句的简化,"是"的指代性越来越弱,就演化为表确认的用法。系词"是"的用法和焦点标记"是"的用法都是由这种表示确认的"是"发展而来,它们是同步发展,也都是在差不多中古的时候发展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的连用情况、“说”的用法进行了语法分类和语法分析,特别是对介词“向”、“为”引进受事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说”这一当时新出现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语言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口语往往先于书面语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在汉译佛经中,并列连词“及”发展出新的用法,扩大了自己的使用范围,出现了一些和中土文献不同的用法:1、由于仍然保持了其固有的陈述性表述功能,所以“及”所连接的动宾短语常用作句子谓语;2、并列连词“及”可以连接两个或几个在结构形式和语义上都存在一定相似性的句子;3、在话语行为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及”连接对话双方以及连接在话语地位上同处于说话者或听话者一方的两项的用例.而这些用法,都是中土文献中未见或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甚大”作状语最早出现于东汉译经,魏晋南北朝和唐代译经续有沿用,用例甚多。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甚大”作状语在中土文献中极为少见,我们只在《太平经》、《太平广记》、《祖堂集》、《敦煌变文》等几部文献当中发现了几个例子。所以,“甚大”作状语能在中土文献中出现,是佛经语言现象“直接移植”的结果,而其不能真正融入汉语,则是因为与汉语的语法规则有抵触。  相似文献   

5.
罗贻畅 《英语辅导》2011,(4):165-167,185
“and”一词看似简单,实则不然。“and”是英语中最早使用的连接词,在英语中使用频率极高。“and”一词多义。意义丰富,多姿多彩,不胜枚举,其用法灵活,变化多端,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and”,的用法与汉译。准确掌握“and”的准确涵义对促进交流,加强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All在英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有多种词性充当不同成分,此处我们主要分析它作为形容词与不定代词表达"所有"含义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传入掀起了汉语史上第一次外来语输入的高峰。“合璧”词便是汉语吸纳外来语的产物。文章主要考察了汉译佛经中的“合璧”词的构成、特色及其影响。研究表明,“合璧”词不仅体现了汉语与梵语水乳交融的时代特色,也对后世的外来语引进和汉语自身词汇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汉译佛经中"人称/指示代词+曹辈"结构很是常见,分析研究发现该结构中的"曹辈"是一个语法化程度较高的复数标记,正处于由词汇向词缀演变的过渡阶段,但是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缀"们"。这种用法的主要原因是翻译过程中受原典语言影响。  相似文献   

9.
佛事故事中相思病母题,包括因情不堪得相思病而死,女病貌丑不欲夫见,相思病疗法,女性因相思病死,被盗墓辱尸等.外域传来的这一母题,借助宗教载体在下层民众中产生较大影响.一者,母题带来了外域较为自由纵放的情爱观念,使华夏传统情爱观受到冲击;二者,后世男女情愫自由大胆表达,有了文本依托;三者,母题以其最有人性活力藏蕴,成为此后叙事文学表现青年男女性格行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母题之一,持久地产生着先在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对西晋以前汉译佛经中“说类词”的连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是近代汉语的初期,<唐五代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唐五代时期语言面貌的断代词典.共收词语4500多条,以唐五代出现和使用的口语词、方言词为主,也酌收一些唐五代的名物词和其他方面的词语.但是,有些实际上早在汉译佛经中就可以找到它的源头.以<唐五代语言词典>所收部分词语为例,对<唐五代语言词典>中与汉译佛经有关的16个词语进行比较,对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作简单的梳理,以求对近代汉语词语研究提供语料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助动词"应该"跟"该"的语义及用法似是而非。首先,当表达道义情态时,"该"可以以内嵌的形式出现,"应该"则不可以;"应该"可以跟虚化的"说"搭配,形成"应该说"的固定用法,"该"则不可以。另外,当表达认识情态时,"应该"可以跟有时体标记的宾语搭配,"该"则不可以;"该"可以出现在反问句和感叹句中,"应该"则不可以。文章最后指出,两个助动词的主观性强弱决定了用法和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汉译佛经诵读方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的研究认为 ,汉语佛经的诵读来自梵文的诵经。本文认为 ,汉译佛经的诵读方式 ,更多地是借用中国传统的唱诵形式 ,或者说 ,以此为基本方法而吸收了梵文诵经的某些方式。主要根据是 :咏经之声律创自曹植的说法 ,是咏经之声传自汉代的证据 ;“译文者众 ,而传声盖寡” ,是佛教翻译家对华声之诵经主要吸收我国传统吟诵形式的间接说明 ;汉译佛经的本文采用传统赋的形式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汉译佛经的诵经方式是对传统赋的讲诵方式的继承 ;佛家的俗讲主要借用秦汉以来俗赋的诵读方式 ,这进一步证明 ,汉译佛经的诵读方式源于秦汉以来赋的诵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谈谈“-ism”词的语义及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谈的“-ism”词,是指以“-ism”为后缀的英语名词。初看起来,这是一个不值得一谈的话题,因为大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ism”是英语构词中的一个后缀,就是汉语的“主义”之意,如“capitalism”就是“资本主义”,“colonialism”就是“殖民主义”。因此,在翻译带有“-ism”后缀的英语名词时,就往往将其译为什么什么主义。然而,我们在此之所以认为有必要谈一谈“-ism”词的语义及汉译问题,就是因为发现“-ism”这一后缀在实际的英语构词中,其语义并非如此单一,翻译时宜谨慎为之,如在“commercialism”(商业用语)一词中的“-ism”是表示…  相似文献   

15.
探求词语或词语的某义项最早出现时代,是历史词汇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弊恶"、"臂钏"等词、"开拓"、"壮年"等词的某些义项,早期汉译佛经中已屡见用例;"晨朝"、"迁变"等还同时见于南北朝时的中土文献.这些词语<汉语大词典>引例均嫌晚,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可以为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6.
佛经汉译始于东汉,东晋南北朝隋唐达到极盛,宋以后渐趋余绪尾声。在以传播佛教为主要目的的佛经汉译活动中,它的组织形式、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等都在随着佛教在汉地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的变化而变化,视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佛教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古译经中有一类特殊云何,用于疑问句,却似乎不表疑问。《维摩诘经》的梵汉对勘表明,该经汉译本中这类云何有两个来源:在云何+(某某)+选择问中,云何对应梵语疑问助词kim,属于语言接触中的语法复制;在云何+(某某)+反诘问/(Adv)VP不/是非问中,云何是对梵语疑问小句tat kim manyase的简式翻译,具有与梵语疑问小句相当的询问意见的功能。《小品般若经》的对勘材料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使用频率的角度来说明词语本身语义弱化的原因,通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统计对比,发现“这个”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频数远远高于书面语体,而话语标记正是其语义弱化的一个产物。在口语语体中,“这个”还有话语标记功能,即引发话轮和延展话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正藏》汉魏六朝时期佛经中的“见”字式被动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时期“见”字式确实已属非主流标志被动句句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生命力,表现在句式并不单一、谓语部分变化丰富、句法功能多样等多个方面。并且“见”的意义又进一步引申,正在产生指代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