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莫高窟南区南段维修加固工程作准备,一九七九年七至十月底和一九八○年四至六月,我们对第130、146、152窟窟前地面进行了清理发掘。参加这项工作的有马德、潘玉闪、蔡伟堂三同志。通过前后七个月的清理发掘,在第130窟窟前清出上、下两层建筑遗址及主室地面遗迹。现予以介绍。第13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南段下层,距莫高窟南端尽头的洞窟约160米。它开凿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时代,窟内塑造倚坐大佛一尊,高26米,造型庄严雄伟。它即是著名的“南大像”,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5窟“北大像”的第二大像。此窟后经晚唐、西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内容新探贺世哲据考古排年,莫高窟第420窟大约开凿于开皇九年至大业九年(公元589———613年)略后的一段时期内。①主室平面为方形,覆斗形窟顶,西、北、南三壁各开一龛,龛内各塑一佛,均结跏趺坐,属于三世佛造像。关于窟顶的...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观音经变彭金章第14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北端,是晚唐时期开凿的一座中型洞窟。分前后室,前室已残,东西残长2.18米,南北宽4.6米。前室西壁门北存晚唐绘天王一身,南壁为宋绘净土变(残),其余壁面所绘均已模糊不清。通往后室的甬道长1.5...  相似文献   

5.
第296窟位处莫高窟南区偏北处。中型,主室为覆斗式,西壁开一龛,是敦煌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此窟的北壁贤劫千佛之下、金刚力士的上方,以传统的横卷式绘有一幅故事画,长4.32米、宽0.40米,除其最东端为近代穿洞所破坏外,其余诸故事情节和画面等,都保存完好,是莫高窟故事画保存较好的一幅。  相似文献   

6.
一、第108窟保存现状莫高窟108窟为五代所建的大型洞窟。窟内有中心佛坛,上有一趺坐佛(五代塑)、二弟子、四天王。该窟在莫高窟窟区中部的下层。窟内地面比现在窟区地面低2米左右。窟内阴暗潮湿。甬道处可见以前沙埋的痕迹,证明以前流沙曾将该窟埋没。60年代加固工程施工时为了开拓上层通道,甬道加长2米左右,在没装门以前阳光不能直接射入窟内。1986年安装铝合金门。窟门下部与甬道顶部相平,空气不太流通。沙埋时窟内湿度大,潮湿空气不易排出,窟内四角处湿度增大,下部地下水及崖体自身水分的侵蚀,壁画全都酥碱。  相似文献   

7.
关于莫高窟第454窟的营建年代和始建窟主,学界历经多年热议,仍难达成一致看法。总体来看,先后有曹延恭夫妇功德窟、曹元深功德窟和曹元德功德窟之说,近些年来,似又回归曹延恭夫妇功德窟之说。文章通过讨论莫高窟第454窟主室南壁东起前三身供养人的排序关系,以及甬道的重层供养人现象等,认为霍熙亮和马德两位先生主张的第454窟为曹元深功德窟的看法更接近实情,即第454窟是节度使曹元深于940—942年间始建,时隔30余年,其子节度使曹延恭与夫人慕容氏又重修此窟。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第476窟考古清理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月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人对莫高窟第476窟进行了考古清理,发现了陶灯、文书残片、木构件、织物等遗物,本文是此次清理的考古报告.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61窟是敦煌石窟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洞之一,是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所开,建成年代在947—951年之间。俗称“文殊堂”,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最下层,主室为覆斗形顶,窟室中央设佛坛,坛后有背屏直通窟顶。坛上原塑有文殊菩萨及其侍  相似文献   

10.
正莫高窟第305窟建于隋开皇五年(585),是一个方形覆斗顶窟,窟顶中央是华丽的藻井,藻井外在南、北两披分别画出东王公、西王母及其侍从的形象。东王公和西王母也是中国传统的神仙。莫高窟西魏第249窟就详细描绘出东王公、西王母及开明、飞廉、朱雀、玄武等各种侍从的形象,但在第305窟,在东王公、西王母前后,除了乌获、羽人外,还画出众多的飞天。此外,在东、西两披,布局大体一致,都在中央画摩尼宝珠,两边各有四身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定莫高窟第 4 5 4窟主室东壁门南第 1身于阗国王像不是李圣天 ,而是 96 7~ 977年在位的尉迟输罗即从德或其他。从于阗国王像与洞窟可能的几位功德主共存时间关系来考察 ,第 4 5 4窟窟主为曹延恭 ,即由曹延恭创修 ,曹延禄续修完成。  相似文献   

12.
施萍婷 《家教指南》2007,(4):29-33,插4
本文以佛经与壁画对照,通过说法图的表现,七重罗网、七重宝树、宝池莲花、宝楼阁以及天乐、花雨、宝鸟等形象的分析,确认了莫高窟第225窟南壁龛顶壁画为阿弥陀经变.  相似文献   

13.
关于莫高窟外貌变迁,五十年代初,宿白等专家进行勘察,并发表了报告。六十年代配合莫高窟加固工程曾进行考古发掘,在底层洞窟前发现一大批窟前殿堂遗址和遗迹,我们对窟前的变迁有了新的认识。一窟前地面、河床、台地的变迁莫高窟开窟以来,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窟前地面升高,河床东移,台地扩大。隋唐以前,洞窟凌空开凿,窟前地面远比现在地面低。根据较为典型而且挖得最深的第53—55窟区段的窟前地层堆积和崖面遗迹来作说明。第53、55窟窟前殿堂遗址均为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第156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之一,是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是吐蕃之后莫高窟洞窟营建新的里程碑式洞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其营建年代和洞窟功德主,根据窟内供养人题记和《莫高窟记》,学界有不同观点,传统认为洞窟建于大中五年至咸通六年,其中前室和甬道是由张淮深续修完成。也有大中十二年完成说。经仔细梳理归义军相关史实,重新省思题记题写的习惯,可以肯定张淮深没有参与该窟的营建工程,实由张议潮主持下完成,时间当在大中五年至大中十年间。  相似文献   

15.
观经六缘变相释说梁尉英敦煌莫高窟第209窟,是初唐(618-704年)所建,位于南区武周延载二年所造北大像(高34米倚山弥勒佛像)即今第96窟的南侧上层,①下层有五代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大窟,即今之编号第98窟。第209窟是个小型洞窟,主室覆斗形...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书P.4640《大蕃沙州释门教授和尚洪修功德碑》记载吐蕃占领时期高僧洪曾在莫高窟"开七佛药师之堂",一般认为即今莫高窟第365窟。此窟西壁设佛坛,上塑禅定七佛,浮塑背屏,七佛右肩后的背屏上各存一方榜题,文字存大部,可知为"过去七佛"相关内容,主要出自元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佛名经》。本文认为第365窟七佛塑像为初建时原作,榜题系宋代重修此窟时题写,其内容与初建时期所表现的药师七佛信仰完全不同,是研究宋代过去七佛信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吐峪沟石窟,古代称作了谷寺,位于新疆鄯善县火焰山脉吐峪沟悬崖上,西至吐鲁番县城60公里,距著名的高昌故城15公里。吐峪沟现已编号的洞窟46个。第44窟位于沟谷东岸南端较高处。窟的平面近方形,南北3.6米,东西3.7米,窟高约3米,窟门朝西,门高约2.5米,宽1.2米,门道长1.2米,也是方形。吐峪沟第44窟与敦煌莫高窟北凉时期的第268、272和275窟,尤其是后两窟,无论是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85窟微气象环境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底层 ,是一个较大型的唐代洞窟。 85窟的气象环境监测始于 1994年 4月 ,在 1998年 5月前 ,在洞窟主室的中央和主室的北壁分别布设 1个温湿度探头和 1个墙温探头 ,分别用于监测洞窟的温湿度变化和窟内壁画表面的温度变化。洞窟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环境变化对洞窟壁画的影响 ,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固沙保护壁画。本文通过对 1995 - 1997三年数据的分析 ,总结了莫高窟 85窟气象环境的变化状况 ,可为今后对 85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莫高窟第207窟为回鹘时期重修的洞窟。通过参考相关佛典及图像,文章认为第207窟南、北壁说法图的内容均为释迦佛鹿野苑初说法。对图像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后,可发现这两铺初说法图中的图像元素不仅与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初说法作品十分相似,还可以从龟兹石窟群追溯至犍陀罗地区同题材作品。第207窟保存了敦煌石窟中目前已知绘制时间最晚的、仅见的通壁初说法图。第207窟的配置内容也蕴含了大乘与部派思想兼备的佛理。  相似文献   

20.
大桃儿沟石窟位于吐鲁番盆地火焰山西段的大桃儿沟内,现存10个洞窟,是一处藏传佛教石窟。其中,第9窟两侧壁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图像。与西藏江孜白居寺以及莫高窟第465窟四壁下部的大成就者图像对比可知,大桃儿沟第9窟的图像与莫高窟第465窟更加接近,均出现了执镜师的图像(不见于江孜白居寺)。这隐约表明它们的绘画底本为同一个版本,可见莫高窟第465窟八十四大成就者图像是大桃儿沟第9窟的源头,这是宋元时期藏传佛教向西传播的一个鲜明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