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为俯视图.和三视图有关的题型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2.
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表现为学习目的、学习形式、学习特点的不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存在着课程、学习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文章从时代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对知识性质的看法不同、心理基础不同、着眼点不同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讲学稿中学生对“预习·自学”勤思考、善提问这个环节的做法,总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生如何“问”的方法:1.从文章的内容“问”;2.从文章的位置“问”;3.从不同的文体特点“问”;4.从不同的角度“问”;5.从不同的方式“问”。  相似文献   

4.
责任的召唤     
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责任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来区分,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去认识.  相似文献   

5.
"横看成岭侧成峰,东西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因而对已知事物变换角度去认识,就可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的特征、新的性质和新的功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维,从不同侧面认识事物并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不但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庐山多姿多彩的风貌,更让人们体会到诗中的数学哲理.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同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能看到的却是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这就是视图.如图1,就是从三个角度观察同一架战斗机得到的图片.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为了研究立体图形,在数学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从正…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2.学习二维空间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按不同的方向排列时,有时它的次序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能从不同方向确定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相似文献   

8.
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同的收获.解决物理问题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注重“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活跃解题思路.从而最大程度拓展同学们的潜能.本文举例分析一个运动学问题的三种解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平面几何题以其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学生往往可以从不同的知识层面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不同角度的思考又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领域,从而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本文以一道竞赛试题为例,从不同角度来探求它的证法.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工委部队训练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培训对象从将军到士兵,从专家、院士到技术员,从博士生到高中生.培训内容因岗位、工作性质和文化基础而异,缺乏共同训练的条件.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培训对象、不同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是能否达到训练目的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科工委部队训练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4~95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发散于不同的方面,即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表现为依据定义、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前进,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那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看到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现象面.对于中学生而言,数学解题是我们经常从事的数学活动.我们必须从数学研究意识的高度来从事这一活动,才能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教师》2013,(14):45-45
1.教学背景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7~62页,尝试利用www.baidu.com查找并思考以下预设问题:问题一:假期旅游若从海南到哈尔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问题二: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问题三:假期旅游若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一样吗?为什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可以得到其不同的视图.视图通常有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三种.画几何体的视图是重点,对我们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而由视图确定小立方块的数目是个难点.  相似文献   

16.
艺术创作中面对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采用何种手段,传达何种观念.”本文从技术手段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在不同时代在作品中的重要程度,来辨明在不同时代评价作品的不同标准.使得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正确的评价和研读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料中概括出六种由"什么"构成的反问句,从形式上考察了该反问句词语的构成方式、词性、音节等因素对句式构成的影响;从意义上归纳出各句式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出现的语用意义,并分析制约其表意的各因素.不同语境,由于否定对象、始发句句子类型不同,表意可能不同;同一语境,使用的句式不同,表意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导论在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大部分对社会福利这个名词相当熟悉,但要为社会福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非易事.在翻阅过一些社会福利的定义后,大家会明白不同社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生活习惯及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下,对社会福利自有不同的看法.直至现时为止,世界上仍未有一个统一的社会福利定义.社会福利既是从西方社会发展起来的,本文不妨从西方学者现时所持有的一些主要看法,和从英、美社会不同的发展过程等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个概念.二、社会福利概念的逻辑社会福利这个概念是由英文的“社会”(social)和“福利”(welfare)二词复合而成的.从语源学的角度讲,社会意味着“伙伴”,福利则意味着“福祉”或“幸福”(well—being).从社会福利研究者的理解来看,David Macarov把社会诠释成“影响人们的任何事物”(Macarov.1978.P.22)Paul Spicker把福利解作“福祉或对人们‘有益’的事”(Spicker.1978.P.3),按照这种解释,如果大家把社会和福利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组成社会福利的概念后,似乎可以把它理解成为社会为当地人士所谋取的福祉或为社会人士所做的有益事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Hello"一词,从美国地方言的角度,从美国几个不同地方对"Hello"一词的不同说法.从这些地方问候语的方言中,简单谈了一些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内涵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阐述,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根据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得出我国农村教育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