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2.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3.
李祥 《考试周刊》2013,(78):68-68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解决一个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需要的技能是前人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却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问题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更高境界,是一种能动的、理性的冲动,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实现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氛围、设计问题情境是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的举措。因为多媒体以其鲜明的图像、灵活多变的画面以及适宜的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让很多生活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以“加速度”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复习提高中采取不同的策略,通过问题链与课后提问单等方式有效营造提问氛围,配合提问箱与自主命题等策略,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或矛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不仅在西方国家的教学改革中被广泛推广,而且在世界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它将对物理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问题教学,使之成为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8.
提问,亦即发问。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对人而言,提问是思想的发端,也是思想提升的支点和台阶。正是不断的提问,引领着人类去探究世界,认识世界,"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正是基于提问对人之发展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同题也就没有了数学的生命,因此.要将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融于。双基”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教学月刊》2002,(4):44-45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即使是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启发,提问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这说明,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陈庆煌 《福建教育》2005,(1A):44-44
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学生能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不能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句号”与“问号”,张梅玲教授有一段非常经典的阐述:“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把书中的句号改为问号,又要把头脑中的问号改为句号。”“问号”与“句号”的转换过程,其实就是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提出问题一解决新问题一………过程。李政道教授对“学问”也有一段精辟的阐述,“求学问,先学问;求学答,非学问。”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课后访谈,分析学生课堂提问现状,并提出“恰当选择教学材料,让学生有问题可问;努力营造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合理运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善于提问;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提问”等策略,让学生学会提问,提高学习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则典故: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还没有用数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曾说:"中国的孩子只会解决问题,不会提出问题。"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在学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只学不问,学生学习的知识没有理解,运用知识不能创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能力尤其重要,因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阶梯",  相似文献   

18.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长进矣”。德国数学家希尔伯十分重视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他认为,能提出问题的人,不仅说明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而且是将来能不能在科学上做出贡献、取得成就的最基本的条件。一个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怎么能进行科学研究呢?有问题才有研究对象。在他的数学课上,他最高兴的事是学生能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越多、越深刻,他越高兴。他把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作是他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状况的调查,发现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反思了教师教学中的失误。文中提出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今年暑假,我赴南方讲学,列车上遇到这样一幕: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不停地向他的父亲提出问题:火车为什么叫火车?火车为什么能跑?火车为什么有轮子?火车多少岁了……他的父亲耐心地解答,可孩子仍不满足,还是一个劲地刨根问底,把这位父亲问得都有些招架不住了。但孩子的父亲依然满面春风地笑对提问,毫无倦怠之色。我大略数了数,孩子一口气竟提了49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