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小兵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11):41-42,44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对话体政论性著作,是研究西汉时期语言面貌的重要语料,其一大特色是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词汇。考之于《汉语大词典》双音词数条,对词典中失收、义项漏收、释义欠妥等词语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2.
陶绍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1):128-130
《唐摭言》的编纂条理有欠规整,曾受过岑仲勉和李慈铭等人批评,编纂思想也未予述明。但从分布于各卷后的论赞和部分条目下的简短评议中,以及对相关人事评骘的语气上看,其编纂是有着明显的思想倾向。大致来说,主要为二:一是对进士科地位的高度重视;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鄙薄士风、惩戒未来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笔记《唐摭言》专述有唐一代科举之人事,内容驳杂琐细。通过对是书文本的解读,我们认为,王定保在《唐摭言》的编纂过程中,经过缜密思考,慎重分类,形成了类似主题的笔记作品的编纂体例范式。 相似文献
4.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刻录中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现就其中四个进行了考释:"五百人"乃"五百",与"所由"同义,"仰占"指观察天象,"地"乃"酹地"之误,后被接受又常写作"酬地"、"地","貌寝"指样貌普通。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54-156
《唐摭言》是研究唐代科举文化的珍贵文献,姜汉椿先生的《唐摭言校注》百密一疏,留有一些明显的疏漏。有些属于史实考释在辨析上的错误,其中王起知贡举的时间应是较为典型的一例。有些则是对《唐摭言》原文中的讹误没有给予深入辨析所致,"王起会昌六年知贡举""顾非熊及第归庆见父亲""会昌五年特放杨严""陈商前进士身份"等处均未在校勘中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刻录中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现就其中四个进行了考释:“五百人”乃“五百”,与“所由”同义,“仰占”指观察天象,“地”乃“酹地”之误,后被接受又常写作“酬地”、“地”,“貌寝”指样貌普通。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引用《唐摭言》一共一百三十二条,大部分条目都比较遵照原文,且更加简洁明了。但是仍有一些异文存在,需要探讨。辨明这些异文,不仅对《太平广记》和《唐摭言》的校勘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有利于史实真相的探明。 相似文献
8.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我们考释了其中的六个:“作梵”乃“作犯”之误,“继”指病名,“灶瘃”乃“龟瘃”之误,“条”指鸟之粪;“丫戾”乃“了戾”之误;“羊脾”与“羊髀”同. 相似文献
9.
郜林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1(2):55-57
义净所译《根有律》反映了唐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对研究汉语词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考释《根有律》中“惩息”“洒捩”等词语若干条。以求补词典释义之缺失。 相似文献
10.
史书词语向来就是训诂学研究的材料之一,准确释读史书词语,有助于汉语史及史学著作研究的深入。本文考释《新唐书》中诸家辞书未收或释义不当词语15条,供辞书编纂者及《新唐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张凯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51-53
敦煌变文中有许多不为历代辞书所载的口语俗词,兹就敦煌变文中“切要”、“寻讨”、“造次”、“承领”、“消宁”,“对当”六个词及带有“禀告”类义项的一组词汇作考释或补释。 相似文献
13.
14.
<说文>注释成果显著,却仍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修正:"趣步"一般解释为"疾走",不确切,应解释为"行走、举步";"水门"应解释为"水闸";"縻绠"应解释为"绳索";不是一个词语、一种乐器,而是两个词语、两种乐器. 相似文献
15.
黄昭寅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也是唐宋词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世人有”唐诗宋词”之说。事实上,从词的产生年代而言,其前身应该称为唐词。唐词至少分两个层面,或者说,它是至少沿着两条平行的道路前进的,最后殊途同归。第一条道路是清商乐与“胡夷、里巷之曲”结合所产生的宴乐。第二条道路是唐诗绝句以及七言歌行在演唱过程中泛声实词化而形成的诗乐合一形式。第二条道路又分两个方向:一是选取唐诗绝句加以演唱;二是选取唐代七言歌行加以演唱。 相似文献
16.
17.
《史记》注译著作甚多,然于词语注释亦颇多歧义。今择取《史记》中几千里、慎、空人之国、为家、庸等5个词语的古今译注进行考辨,以纠正古今译注中的错误和偏颇。 相似文献
18.
张纹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29-31,92,93
《读书堂集》梁应扬笺注呈现注重文章作法的笺注特色,它对简朝亮《读书堂集》的地理沿革、历史背景、作品对象、文章文意等方亩均有涉及,且注重搜集简氏作品的各家评点,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但是梁氏笺注的过于简略以至遗漏现象,以及述多评少的不足,又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翻检常见的一些文言文本,其注释有不少错误:或注音,或义训,或引文,或粗疏,或不明词意,或不明文物,或不明史实,或不明文意,乱加标点,造成失误。文本列举训诂的诸种方法,以便对古代各种文献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正确的训释。 相似文献
20.
刘玉环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76-80
呵、咆、殴、居等四个古方言语气词不见或少见于传世典籍及字典辞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使用语气词“呵”和“咆”,反映了汉代口语面貌,其意义和用法分别与“兮”和“也”相近。“殴”是具有秦国方言特色的语气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也”,但表达的语气比“也”更加严肃和沉重,多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居”是具有齐鲁地方特色的一个语气词,有时写作“其”或“期”,至今仍活跃在山东人的口语当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