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地处华北大平原和太行山脉的接壤处,距离市区约50千米,占地面积0.24平方千米。这里是中国猿人遗址,也称为“北京人”遗址。70多万年前,“北京人”的祖先就生活、藏身和保存火种在龙骨山上的天然洞穴中。数十万年间,“北京人”在此留下大量遗物及部分遗骸,直至20世纪初,开采石灰岩的工人在作业时发现了这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神秘洞穴。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考古学兴盛,巢湖流域10余处史前文化遗址被发现与发掘。地下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揭露,证明了巢湖区域30万年古人类的历史活动,也证明了文献记载有巢氏的很多故事。和县猿人、银山猿人、薛家岗、凌家滩等遗址,其文化遗存和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筑巢而居”、“编槿而庐”的历史。遗址出土“杉树”、“阳鸟”、“猪首”、“龟”等特有的玉雕,不仅证明了有巢氏生活区域所在,也证明了有巢氏崇拜树木的精神文化,7枚“人俑”玉雕出土,展现了距今5千年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就是有巢氏人物。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06,(1C):82-82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科学史上举世公认的重大事什。20世纪20年代末期,当时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学说虽然正在传播,但由于缺少化石证据而难有说服力。待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出土以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揭开祖国历史的第一页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编原始社会部分,向学生揭示了我们伟大祖国历史的第一页。本编的教学目的要求似应为:第一、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特别是北京人文化遗址的讲述,有力地说明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第二、通过对北京人体质特征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三、介绍山顶洞人的社会生活情况,使学生知道一万七千年前,北京周口店附近的人们已进入  相似文献   

5.
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乐器中,磬是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殷墟遗址出土的石磬按其使用的场所及其演奏的形式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除此之外,殷墟还出土了少量体型较小的非乐器实用磬。文章以殷墟出土的“磬”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分期以及类型进行研究,以厘清“磬”之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太阳神树”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太阳神鸟”,作为典型器物,分别是两种考古文化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宗教寓意和神话色彩方面,还是在古蜀人所使用的历法等科学方面,都体现了金沙遗址文化对于三星堆遗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这张历史挂图,是配合《中国历史》第一册“氏族公社”的教学的。为了说明原始农业的发展,编选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陕西宝鸡出土的石铲,李桦同志绘制的原始农业版画。为了反映原始手工业的成就,选编了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划花陶盆,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半坡遗址发现的陶窑复原图。我国是世界土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大约在一万多年以前,就已开始出现农业。当时,氏族制度有很大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分布地区也逐步扩大。在  相似文献   

8.
在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国,服饰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和其他一些地区遗址发现的骨针和骨锥,证实古代先民已经初步懂得了缝纫技术.这一时期,以砾石、鱼骨、蚌壳等为原料略作加工的头饰与颈饰也出现了.原始图腾崇拜的绘身、纹面、统理发式则是另一种重要的装饰类型.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曲江县“石峡遗址”出土的“舞蹈陶片”一直未被中国舞蹈史研究所注意。该舞蹈纹样的舞为四人手牵手排开,体现了舞蹈的动态感和韵律感。从形式上和历史逻辑上看,它要早于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中国舞蹈史上从杂乱的原始舞蹈到大通县出土舞蹈纹样的中间形态,是值得特别重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的两件玉佩进行释读,院墙湾出土的“人物驭龙”是一块“神人操两龙形”玉佩,熊家冢出土的“人物驭龙”则是一块“神人操一龙形”玉佩,二者从造型到寓意,都属于同一文化概念的作品,它们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四鸟绕日”金箔片有着相似的外形构造与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它和湖南、湖北的另两座土司城遗址一起,2015年被列入了“中国土司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西南民族地区中,播州杨氏是最强大的土司势力之一,从唐至明统治播州地区700多年,除海龙屯之外在贵州大地上还留下了众多与之相关的遗存,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杨氏家族墓群。在考古工作者持续不断的探究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清理发掘并确认了杨氏自唐末杨端至明末杨应龙29世土官或土司中15人的墓葬。文章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杨粲墓、杨价墓、杨辉墓等出土的器物、壁画、碑刻、石刻等,揭示杨氏墓葬体现的“华裔杂糅”的文化交汇融合,并结合文献阐释文物背后的史实。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阿坝州近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新资料,茂县和汶川花灯戏中歌颂大禹唱词,以及重庆云阳新近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说明“禹兴西羌”说及“大禹文化西兴东渐”确有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房山区的夏商周时期遗存集中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三次文物调查工作中。琉璃河遗址发现了西周燕国的都城遗址、居住址,以及贵族及贫民墓群,墓葬中出土器物的铭文证实了该地是西周燕国的封地所在。镇江营与塔照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北京地区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渐趋清晰。窦店城址的调查和试掘,了解了城址的平面形状、城墙残存情况、筑城方式和城的维修及使用情况等。丁家洼遗址是北京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居址。南正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陶器的谱系编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房山区现已发现的夏商周遗存在北京域内的夏商周遗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人和上海文化之源 ,是近年来上海学术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考古学和文化传播学角度 ,论述了远古时期“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由来及其特征。从而推论 :最早的上海人就是现今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所出土的崧泽遗址上生活在距今约 60 0 0年前的崧泽人 ;而由崧泽人及其周围的史前上海人所创造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了上海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江苏海安青墩遗址代表了江淮地区原始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填补了新石器化在南通地区的空白。在大量出土物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其化史的延续性,揭示出了美和美学史的发展规律。青墩遗址具有首次化性质和原创性审美特征,诸如鹿角回旋镖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为最早制造和使用,它和带柄穿孔陶斧、长江北岸五六千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均为我国所首次发现。其鹿角剖纹是《易》起源的最早证明。青墩遗址的化渊源十分深厚悠长,青墩人的智慧和思维及其方式得到了极早的开发。青墩遗址的出土物以有形的载体承荷着大量无声的历史化信息。其石器同农耕化、陶器同饮食化、骨器同象数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青墩遗址大量出土器皿造型的精致性、线条的流变性,体现了水化的智慧性、机巧性特征,它与环太湖圈的吴化区的审美格调如出一辙,代表了当时华夏化-美学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陕北、晋西北的黄河沿岸地区相继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青铜器。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山西柳林高红遗址为这些青铜器找到了归属。但是,由于李家崖文化发现早,学术界习惯上把高红遗址归属于李家崖文化。近年来,随着我们对高红遗址的深入研究发现,高红文化与李家崖文化有着天壤之别,实属两种文化。所以,高红文化具有独立命名的必要性,不能把山西高红文化与陕西李家崖文化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27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很大,约有10多万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至21小题每题2分;22至 27小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 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2.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 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饮 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 A.山顶洞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 C.半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 C.藩镇割据D.分封诸侯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 为…  相似文献   

19.
一、独领风骚1.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2.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5.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6.春秋时期孙武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7.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是河南安阳殷墟,目前所见与殷墟甲骨文最有血脉关系的应是在郑州早商遗址发现的牛骨刻辞。2003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新出土了介于殷墟文化二、三期之间的商代甲骨文,令人关注。此外近几十年来,在陕西周原遗址、山西洪赵坊堆、陕西长安张家坡、北京昌平白浮、北京房山镇江营和琉璃河、河北邢台南小汪等地西周遗址也出土了一系列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