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重视高中语文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审美教育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树立语文审美教育新理念,如何利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  相似文献   

2.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对美的鉴赏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知识教学相比,美育教学又是较难进行的,笔者做了以下尝试,愿和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可见语文新课程把美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但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表示:注重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并对这一理念解释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红 《现代语文》2011,(9):18-20
审美教育(以下简称“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分割的重要任务,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美育往往被忽视,语文课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和能力提高的手段。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表现出厌学情绪,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主要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审美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忽略语文课堂上“审美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蓝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现行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是经过岁月的淘冼、沉淀后的文化精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那浩淼沧碧,雄伟壮丽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使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培养初中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养成"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的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文学浩如烟海,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启迪。通过阅读名著,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一个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一种“复制”式教育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利于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潜移默化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树立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理念的新的语文课程观,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审美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语文审美化教育有利于语文教学过程实现优化,有助于学生心理减压并健康发展,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应重构语文审美教育的课程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语文教学的“体悟“学习,构建语文审美教育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使课堂教学发生重大变化,它必然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实现课堂管理的根本转变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课堂管理思想要由"确定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转变;课堂管理目标要由"促成程式性问题解决"转向"促进课堂生长";课堂管理方式也要由"控制"转为"交流与沟通";同时,课堂管理也必然由"惩罚"走向"激励".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福建省迎来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同时也是该省高考理综首次实行自主命题的高考。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突出能力考查,凸显新课程理念,较好地实现了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审视这份试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认真分析总结这份新课程高考试卷,  相似文献   

19.
新德育课程观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对传统课程观的反思与批判,课程的研究范式逐渐从“课程开发范式”走向了“课程理解范式”,这使得课程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对德育课程观的新认识,即德育课程不再是一套外在于师生的强制性的价值规范体系,也不再是一种老师向学生灌输这些价值的过程,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由此不断建构新的道德意义,实现德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阅读教学行为,必须寻找相应的阅读教学新策略,这些新策略主要包括:从教学目标观上看,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从教学价值观上看,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从教学方式观上看,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从教学主体观上看,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从教学过程观上看,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