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怀平 《文教资料》2005,(4):131-1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一、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作品,文章词句优美,语段精彩,结构精巧,无不让人感到美的存在。在那些…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精练,词句优美。小学语文教材也收录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古诗,其中也不乏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题材的古诗。古诗中蕴藏着语言精华,是小学生进行文学积累、语感培养、提升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的良好载体,也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优秀资源。本文将基于农诗文化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郝桂清 《成才之路》2009,(27):40-40
审美能力作为人的非智力要素,在人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小学阶段是个人社会化的奠基时期,加强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中隐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他们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鼓舞、陶冶着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12)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占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做法一、注重审美素质的培养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对小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旨在通过教材阅读、作文课外活动,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注重“陶冶爱美的情趣”,作文教学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明辨美丑,多观察描绘美好的事物,如美丽如画的河山、优雅别致的校园、先进人物的美好心灵等等。  相似文献   

6.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散文篇目数量较多、题材多样,同时散文还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优美以及情感真挚的特点,小学生在优美散文的学习中通过进入文本的情境,体验散文独特的美言美语,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小学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重视“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围绕“写”,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笔者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以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是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重要的审美教育资源,不但内容优美,且情感丰富而深邃,对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价值。但在教学实际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古诗文学习技能,忽视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弱化古诗文的育人功能。对此,探究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意义重大,下面就主要基于对古诗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学会对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美进行欣赏,不断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小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使小学生自身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材中,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以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文,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营造了引人入胜的优美意境。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形象、意境和词句。让教材这些审美内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作用学生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而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与人交流时词不达意的现象,或者在进行语文写作时,总是词语匮乏,写出的文章也是没有吸引力和美感,甚至出现语句不通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小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以及系统的语文优美词句框架没有构成,所以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词句的积累上来,通过词句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9)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诗的作用曾作过很高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教学实践中,诗歌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蕴藏的美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艺术鉴赏的载体和沃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的实践化,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以“距离”的美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美学理论有“距离”产生美感之说,它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发挥着引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情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与学生固有的语言知识的距离中寻找认知的契合点。有人说:“诗是形象化的修辞学,是魔幻的修辞学。”诗的语言有独特的“诗家语”现象。它讲究辞律、平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复述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读”与“说”的整合,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复述教学进行再认识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中提高阅读能力;在诵读、记忆词句中丰富语言积累;在模仿、迁移训练中提高说话能力;在激发、维持复述情感中积淀人格,从而达到在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中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