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 ,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 ,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 ,它包含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内部的很多尚未被认识和发掘的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巫蛊信仰在清水江流域广为盛行,这种信仰受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严重影响该流域的婚姻结构和村落秩序。贵州省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地三穗ZT村的社会生活长期受"酿鬼"文化的制约,从文化场域视角解读巫蛊信仰,有助于学者更深层次了解当地的运作机制和社会结构,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巫蛊一直流传在湘西苗族地区,至今还有很多苗族群众依然相信蛊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但是同样是处在落后的地区,巫蛊在苗族地区更为流行,其主要原因是,在认识论上,巫蛊流行迎合了苗族的阴阳思想;在制度上,过去苗族地区缺乏制止巫蛊流行的社会管理制度;从其产生和流传来看,苗族地区有"匠嘎"对"蛊病"的诊治和社会舆论对巫蛊流行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4.
巫蛊一直是影响苗族地区人们生活的文化事象之一.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苗子放蛊事象进行阐释,放蛊现象是巫蛊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被辱为放蛊的女性是苗族巫蛊文化内部持有者用本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塑造出来的假想敌.  相似文献   

5.
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苗族社会普遍存在着巫蛊方面的民间信仰。有人幻想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认为此术可以感应并取悦异性。性爱巫术属于一种鲜为人知的“秘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勾魂巫术实际上是人魂合一观念的表现形式,而用某些动物、植物配制成爱药来激发所迷恋对象的性爱、性欲和性力,也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出来的有关“蛊”的迷信思想,始终影响着苗族的性爱观念。  相似文献   

6.
苗族信仰的世俗性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信仰对象的世俗性;信仰目的世俗性;宗教仪轨的世俗性。正是这种世俗性,使苗族信仰别于其他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而停留在较原始的自然宗教信仰阶段上。  相似文献   

7.
苗族对万物的认知及族群认同主要借助其宗教信仰表达出来,通过对海外苗族文献进行历时性梳理研究,了解海外苗族基本信仰情况,知晓国内外苗族在信仰上的异同,也为全球化背景下探讨苗族内部的文化认同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苗族信仰的世俗性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 :信仰对象的世俗性 ;信仰目的的世俗性 ;宗教仪轨的世俗性。正是这种世俗性 ,使苗族信仰别于其他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而停留在较原始的自然宗教信仰阶段上  相似文献   

9.
在汉文献与苗族神话中,对蚩尤神格的描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汉文献中蚩尤作为神出现,经历史演化后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又作为战神倍受信仰;而在苗族神话中,蚩尤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系列文化的创制者,从而兼具英雄神与文化神的二重神格。二者同时呈现出完整的蚩尤神格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苗族神话则反映出蚩尤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信仰与民族心理的契合——信仰整合了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支撑着信仰,由此产生了关于蚩尤崇拜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神话作为民俗文化的文本性注释,也就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格头村苗族信仰自然、信仰祖先和鬼神、崇拜万物有灵,他们将神灵寄托于原始丛林加以敬仰,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格头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构建苗族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美化苗族地区的生活环境。它对维护苗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建立中国式自然保护区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苗族银饰瑰丽夺目,彰显着苗族艺术的魅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关的呈现与苗族银饰中所蕴藏的自然美、艺术关、形式美、意境美等美学取向有密切的联系。这是苗族长期审美实践的结果,是苗族历史、苗族信仰、苗族习俗、苗族情感与审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苗族服饰代替了文字的功能,它是苗族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和信仰的视觉再现。苗族人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通过服饰展现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情爱信仰、原始而古朴的图腾意识及生命感悟。苗族服饰不是简单的民族工艺品,而是积淀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文化趋同的今天,让苗族服饰在保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美术工作者们的应尽责任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近年关于巫蛊事件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把汉武帝说成事件的主谋者。事件本身十分复杂,为武帝是主谋者的说法找一些根据并不困难,但从其整体发展脉络来看,似仍需进一步讨论。本文认为:一、汉武帝没有策划易嗣,把他说成巫蛊事件的主谋者不符合历史事实;二、汉武帝迷信神仙,是酿成“巫蛊之祸”的重要原因,江充集团捣鬼有术,是“巫蛊之祸”的主谋者;三、事件过后,武帝反思一生所为,“悉罢诸方士侯神人者”,下轮台诏书,是他一生,也是西汉历史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5.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6.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一个存在"多神信仰"的民族,不同的神灵在苗族社会中有着不同的故事,针对苗族社会发挥出的功能也不同。苗族将不同神灵的故事嵌入民间法中,演变为案例,保证了民间法具有权威力。  相似文献   

18.
信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东西,它给予了人们生活的力量,引导人们的前进方向。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正是因为这些信仰的不同才造就了与众不同的世界,而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的名族文化以及名族信仰,而与之对应所衍生出的文化内容与形式都是多姿多彩的,而今天我想说说苗族中的原始宗教文化信仰对苗族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鼓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在毕节苗族聚居区的传播现状,呈现出长期、广泛、无序、自发、具有民族复杂性和国际关联性等特征,部分群众对基督教信仰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盲目性,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彻底去除盲从和迷信,摆脱功利和实用的局限,让基督教信仰升华为纯粹的精神性信仰,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苗族群众,在实现人与自我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全面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苗族的图案内容蕴含丰富的原始生殖信仰信息,形态各异的龙、蛇、鸟图案和蝴蝶、鱼、蛙造型中包含着苗族先民对子嗣繁荣的憧憬和向往。苗族朴素的生殖崇拜观通过龙、蛇、鸟、蝴蝶、鱼、蛙的史料佐证和这些神灵、动物的生殖特点逐渐呈现出来,表现了苗族人民对生产力再生和种族繁衍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