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语》公理化诠释的目的,在于以公理化的基本形式,依靠定义、公理,按照严格的逻辑方法推导出命题,从而为客观地诠释《论语》及孔子思想探索一条新的解读途径。这是《论语》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尝试,它既需要对传统的《论语》研究有深切的反思,也需要清醒认识方法论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5,(4):53-58
公理化方法源于数学领域,旨在建构学科的演绎系统。公理化方法运用于诠释传统经典《论语》《老子》是一种新的尝试,而考察《论语》《老子》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准确含义,是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两书的前提。《论语》中的"道"属于伦理学范畴,指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生存的价值取向;《老子》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指万物生成的本源和运行的规律。《论语》《老子》二书中的公理,在万物本源、政治理念、修身养性、学习求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体系的区分。这种区分与春秋后期的历史背景关系密切,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桃源 《现代语文》2008,(4):108-110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的一部书,<论语集注>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训释.  相似文献   

4.
《诗经》“二《南》”(指《周南》《召南》)列于十五国风之首,而十五国风在正式礼仪场合演奏过的乐歌见于文献记载的,惟有《周南》《召南》中的数篇.且被称之为“正歌”.孔子对“二《南》”亦给予极高的评价.此皆昭示着二《南》在十五国风中有着某种特殊地位.此外,今本《诗经》其它十三国风皆冠以地域名称后附“风”字,而二《南》究竟产于何地,则始终困扰着人们,且直称《周南》《召南》,不附“风”字,也令人们猜测二《南》是否独立于国风之外.总之,十五国风中关于“二《南》”的名义诠释争议最多,久讼不决,未见定谳.今试综述前贤之论,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桑冷燕 《学语文》2020,(1):94-96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在学界享有盛誉,但其中有些注释似乎还有可商之处。笔者通过分析有关材料判断",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释为"鄙陋"更合理些",敢问崇德,修慝,辨惑"中的"慝"当释为"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对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欠妥当的两个词语"逝"、"讱"进行了重新的解释,认为"逝"是"往";"讱"是"语言谨慎"。本文主要通过考其本源,借助字典辞书的帮助,并且比较其在其他文献中所用的意思,综合各种方法,希望求得更加贴切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论语译注》在正文中的并列成分、主谓之间以及分句之间存在断句不当现象;在分句中,对个别表示并列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句式的判断,对个别词、句的解释、翻译时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词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论语》的副词也有75个。这种做法没有从现代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副词表示行为或状态的各种特征,主要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谓语有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名词谓语等,副词对它们都可以修饰。副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但却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谓语。副词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它总是依附于谓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副词是谓语的重要标志。副词的含义大多比较具体,用法也比较灵活。大多作状语,…  相似文献   

9.
高小方教授的《论语通解》为国学经典《论语》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兼顾学术深度和传统文化普及的范本。《论语通解》在语言考证与义理阐发、传统延续与时代更新、古典文化普及与提高等方面很好地把握住平衡点,言而有据,多方启诱,频见创获。而晓畅雅洁的译文、简断扼要的说明如同为读者铺设了通往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适便之径,使得其门而入。同时始终把握贯穿孔子政治、道德、伦理、哲学诸方面思想的教育主线,时时加以剔发,对当下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论语》最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和平发展、导德齐礼、见利思义、教育均等、顺天应命等几个方面,对世界文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对它的解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重要的一面即是方法.本文认为用文本解读文本的方法来解读《论语》,即用孔子的话来解释孔子,更能维护古典文本中孔子思想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十三经"之一,研究者甚多。该书保存了丰富的古汉语研究材料,它所传递的思想至今沿用,足以看出其价值所在。本文以《汉语语汇学》为理论支撑,对《论语》所包含成语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以求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丰富汉语语汇。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何晏注是对汉魏<论语>训解的一个总结,对后世的影响远胜过汉魏说<论语>其他诸家.何注既注意文字训诂,又重视经理阐释,其视角较为合理.何注主要是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也用本字训释通假字、以方俗语训释通语.何注所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继承汉代学者的用法,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论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涉及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以及方法来看,《论语》明显具有人类学的性质,而《论语》中的人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社会组织、艺术文化以及宗教文化这四个方面,这些丰富的人类学思想是构建人类学本土化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人类学分支学科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是现代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留给后人的一部启迪教与学智慧的著作,《论语》中的对话蕴含了众多教育的道理以及做学问的方法。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试从教育与为学两个方面来论述孔子所实施的教育举措以及教导学生做学问的方法,以期从中吸取教育智慧的火光以及为学之法之精华。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一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颇巨。《论语》的题材选择、体裁形式、文本结构、语言风格,对《语林》一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廷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