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朔现象”是新时期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从王朔的成名作发表以来,他的每一次出击都会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尽管人们对王朔褒贬不一.尽管其消费主义媚俗倾向对文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他已经成为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王朔现象的研究在类型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品内部的探究,即内涵阐释;一类是对王朔现象作文本外的研究,主要是文化思考,即外延拓展。  相似文献   

2.
王朔现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现象的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这种大众文化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3.
王朔可谓当今家喻户晓的一位高产作家,对于王朔的作品,几乎从青少年到老年,可能都会看过他的一两部影视作品,如《我爱我家》、《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红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连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教授都说:今天的大众文化其实是王朔和王朔的作品召唤来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却被大多数作家和知识分子冠以"痞子作家"并成为争议最多的作家呢?他又是以怎样的写作风格去征服广大读者的呢?人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在哪里?他对中国近20年的文坛又作出了哪些影响呢?为什么他惯用的创作手法会也在作家群中掀起一层层波澜呢?甚至连他面对媒体那赤裸裸的狂言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语的代言人,而文坛上对王朔褒贬不一的评论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出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坛及文化现象的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内容之一,拟通过对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朔是中国当代坛颇有争议的人物。本认为,“王朔现象”是大众学在新时期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了现代大众学的特征,显示了中国大众学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活力,代表了当今大众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几年柳永及其词的研究做简要的回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柳永生平、思想性格、悲剧心态、悲剧成因研究;(2)柳永词研究;(3)柳永与其他作家及柳永词与其他文体比较研究;(4)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在文学史上如何定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公民道德的内涵、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公民道德研究、公民道德的层次以及和谐视阈下的公民道德等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从不同层面对公民道德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公民教育、公民道德意识以及公民道德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进行思考与探析,试图找到公民道德新的研究路径,进一步推进我国公民道德研究进步。  相似文献   

8.
对于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的“王朔现象”,文化界历来是褒贬有加,莫衷一是。笔者拟从王朔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情节结构两方面出发,阐释自己对“王朔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王朔的批评文字大致可分为两个主题:一是谈论自己的创作与文学理念,二是评论文坛上的各种文学、文化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金庸和鲁迅的批评。王朔对当代文化和文化人物的点评的行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掀起一股“王朔潮”。王朔采取调侃的说话腔调,以惊人的准确性和艺术概括力反映了20世纪末一部分中国市民的流浪心态,其作品被称为“痞子文学”。其实,那群“边缘人”的显示现代情趣的精神的流浪,正是现代中国人企图摆脱精神困境的一种艺术“活法”。  相似文献   

11.
论文借助现代性理论,从启蒙伦理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消散为切入点,深入王朔小说文本的内部进行叙事考察与美学分析,进而对众说纷纭的王朔现象作出思想史视阈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朔是个牛虻式人物,时时要在化的身上找毛病刺痛一下。他来自边缘的批评当然未必全面和准确,但他牛虻式的刺激仍然会给我们一些反思的可能性。我觉得他其实是批评一种大众化的保守和庸俗的风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朔在世纪末的丰置文坛独村一帜且声名显赫。他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走红并成为九十年代最炙手可热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王朔现象”及其批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诸多评论家对"王朔现象"的评论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客观的分析之后.指出王朔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以及王朔所代表的市民文化的崛起对传统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学的影响和消融。  相似文献   

15.
王朔的小说总是以反理性的精神取向解构现实人生、摒弃幸福爱情,抹煞了英雄、爱情与信仰,充满了顽主、小人物与价值的迷失,呈现出浓厚的世俗性与后现代性特征,由之而迥异于经典的叙述话语,迥异于传统的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沉默(Reticence)在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也引起了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课堂沉默的成因来自文化、语言、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外语课堂沉默的研究从现象、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素材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文学中,王朔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他是"新京派小说"和"痞子文学"的代言人,也是大众文学的代表之一。我们要研究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绕不开王朔。他的巨大成功与颇受非议,昭示着文学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王朔的成功 ,首先是话语的成功。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对王朔话语进行分析 ,从中探寻王朔话语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成败之间的关系 ,以期对“王朔现象”的成因作一个新的视角探究。  相似文献   

19.
久闻王朔之“骂”名,但始终不得见其庐山真面目:孤陋寡闻的自卑心理作祟,我决定根据他的言行给他塑个像,摆在家里独个欣赏,到时候还可以跟大伙儿吹嘘:“我见着王朔啦!”  相似文献   

20.
"王朔现象"在文坛被广泛重视,而这又与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流行关系密切.本文就从"王朔现象"入手,分析一下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