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滕朝阳 《教育》2008,(5):21-21
随着高考临近,人们对高考加分的消息似乎格外敏感。最近,湖南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定,引发社会热议。而所谓“适当降分”,其实就是变相的加分。在此之前,浙江省宣布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高考加分政策,取消类似加分政策的还有江苏、江西等地。  相似文献   

2.
《教师博览》2008,(4):19-19
4月9日。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确定。为畅通社会和考生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渠道.浙江省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考“阳光工程”制度化。 据悉.浙江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对政策加分考生.今年首次实行考生所在地和省考试院两级公示和省级主管部门会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高考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2014年12月17日,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17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及两项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也要取消,相关政策按照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的规定执行.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共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这些项目占现行全国性加分项目的54.55%.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4,(3)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4年高考加分政策,首次规定,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可以加分。今年共有四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享受加分投档政策,分别是: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全国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者、参  相似文献   

6.
《教育》2008,(13)
随着高考临近,人们对高考加分的消息似乎格外敏感。最近,湖南宣布取消以往高考录取过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职工子女可适当降分"这一不成文规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10,(1):27-27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考“进一步缩减、调整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的规定要求,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经省招委会研究决定,我省普通高考从2010年开始取消以下五大项政策性加分照顾项目:省教育厅评选的“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者;团省委、省教工委、省教育厅、省学联评选的“全省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者;团省委评选的“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者;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4年高考加分政策中,首次规定,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可以加分。对此,彭亚平在2月4日《现代快报》撰文中进行反思:多年来,可以享受加分投档政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般是省级优秀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以及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今年第一次将思想品德纳入加分范围,对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在高考录取时适当加分投档。这一改革信息传出后,在高校和中学中激起强烈的反响。给思想品德好的考生加分,高校普遍持赞成态度,认为这一规定对引导中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大有裨益,是顺应潮流之举。作为高校,在招生中都希望招到…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的高考加分共有两大类:一是照顾性加分,如对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加分等。二是鼓励性加分,如对学生自身成绩的鼓励,对学生家庭成员的奖励诸如纳税大户、高校教职工、见义勇为子女加分等等。加分类型之多,使高考加分呈现一片混乱。因此,清理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一应取消鼓励性加分,使高考在最大限度上回归原始的公平;二  相似文献   

10.
谭敏 《教育》2015,(1):15
谭敏在2014年12月18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备受关注的高考加分和自主招生新政终于"揭开面纱"。近日,教育部对外正式发布了《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近年来,所有的高考改革举措,无一不是为了公平。加分和自主招生政策,一直是高考的焦点问题。此次明确取消所有的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了"烈士子女"等5类扶持性加分项目,不仅是对民意的有效回应,也是对高考的纠偏之举。要知道,高  相似文献   

11.
自从媒体曝出一些地方的高考状元多是"武林高手"的丑闻后,"全面取消高考加分"再次被提上议程.然而,在是否取消高考加分这个问题上,各方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有人认为加分是一种特权的表现,取消加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人认为加分政策对特长生来说是科学的,盲目取消只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正高考加分政策起源于对特殊群体的特殊照顾,随后发展出对特长生以及模范生的奖励。高考加分政策走到今天,其内容与项目已经非常复杂而多样,同时对其的批评也越来越尖锐。有反对者直接要求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但高考加分政策不能简单取消,还需要多加反思。相对而言,社会对于补偿性加  相似文献   

13.
进入5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公布了2012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在教育部一再发文要求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的背景下,各地的高考加分项目依然纷繁复杂,名目累加超过百种,加分标准也是千差万别.以少数民族加分为例,各地的加分分值就有好几个版本,加5分、10分、15分、20分的省份都有.这样的混乱使高考加分再次成为"高考月"里广被口诛笔伐的靶标,一时间取消高考加分的呼声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14.
高考加分乱象丛生,使其逐渐偏离政策制定之初所追求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理念。高考加分政策逐渐异化为权势阶层子女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敲门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异化为制造和加大东部、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帮凶",高考加分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提升政策的权威性;建立高考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积极推进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是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完善,使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初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荣誉不需要加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27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说:河北省教育厅对今年高考中各市县申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审查时发现,有80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符合条件,被取消资格。教育部门指出,一些学生为达到高考录取时“加分”的目的,千方百计地走“后门”、拉关系,甚至  相似文献   

16.
为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新一轮改革,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新高考加分政策大幅削减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引发广泛热议,公众认为大幅削减鼓励性加分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高考不公平。大幅削减甚至取消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将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特殊人才选拔、不利于高考招生公平。据此,提出高考鼓励性加分政策的调整策略:政策制定应发挥加分导向作用,政策执行应坚守人才选拔初衷,政策监督应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动态     
《职业教育研究》2004,(3):74-74
教育部公布2004年高考加分政策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04年高考加分政策,首次规定,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可以加分。今年共有四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享受加分投档政策,分别是: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全国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者、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考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考生。教育部规定,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投档规定,投档时,按其最高的一项分值加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省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毕业当年开始,奥赛省赛一等奖等四类项目取消高考加分。  相似文献   

19.
高考加分,这是许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问题,但对于高考加分,家长和考生也都存在着疑惑,到底哪些属于加分项目?加多少?各大学对于加分持有的态度一样吗?……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今年的高考加分政策!《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下面简称《规定》)对今年高考的招生工作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加分,规定从三个方面谈了具体的加分情况。一.加分投档今年有七类毕业生在高招时可加分投档,最高20分。这七类考生请见本刊2007年第5期P13相关内容。特别提示:这七类考生必须是应届毕业生。要提醒考生的是:今年对运动员类认定更加严格,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要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3,(19):22
政策透视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0年开始,已调整部分高考加分政策。取消艺术和体育比赛获奖的应届考生享受加5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的应届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5项照顾政策,对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