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心理和谐量表与自编的社会公平感问卷对随机抽取的重庆市13个区县的1.544名民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民众的社会公平感四个因子(财富分配公平感、地位公平感、机会公平感、权利公平感)与心理和谐四个因子(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社会态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民众社会公平感中的财...  相似文献   

2.
公平是社会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社会公平感是对社会公平问题进行判断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认知和情绪因素都对公平判断的形成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对公平感心理机制的研究一直都存在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之争,前者强调人类认知在公平判断中的作用,而后者则更重视情绪、动机等热认知机制对公平判断的影响.在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中,内隐情绪、文化情境差异都将进入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社会排斥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以期寻找到造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真正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以期寻找到造成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真正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学前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实现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公平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的现状,需要从政府责任、立法赋权、弱势补偿和规范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综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教育公平则是首要而重要的任务。关注我国教育现状,表明教育公平问题己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职业教育要持续发展必须消除教育不公平问题。政府应在营造良好的教育制度和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从而为实现教育公平尽责尽力。  相似文献   

7.
8.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机会公平的进程中,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通过阐述流动学童在流入地受教育的现状,深入探讨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实现基础教育的真正公平。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5,(3):53-55
组织公平感是一种主观的个人体验和感受,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是指组织中的员工对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领导方式等的公平感受。大部分研究将组织公平感作为自变量去讨论对组织的作用,而探讨哪些因素影响组织公平感的形成,则可以从这些影响因素方面着手提高组织绩效。所以将着眼点放在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因素方面,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综述,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因素,即(1)主观方面即心理理论发展,公平敏感性、人格特质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2)客观方面即金钱、物质、时间、情境、参照对象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3)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比较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建议今后的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去选题,着眼于心理理论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分析金钱时间和物质对公平感的影响,讨论情境因素对组织公平感的影响,并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0.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经常与城市学生交往、愿意与城市学生交往,并且预期城市学生对他们持接纳态度,两类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非常小,社会隔离的代际传递不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大众传媒、学生活动对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促进作用,而年级、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对其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他们进入城市后能否适应进而融入新的社会,与社会和谐及民族关系稳定密切相关。城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的不断流入,不但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也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一带的少数民族作为调查对象,首先就影响广州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因素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文化和心理三个方面对广州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广州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也逐渐凸显。基于社会分层理论视角,通过对福建省六所高等院校的实证调查,重点就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感受最深的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的今天,探讨高等教育公平感影响因素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7,(5):22-31
基于X省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人们的社会公平感,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社会公平感越弱;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社会公平感越强。矛盾经历影响人们的社会公平感,而矛盾解决的结果的影响最大。矛盾解决是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人们社会公平感的中介变量,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矛盾经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矛盾遭遇、相关部门介入、合法第三方介入,都会对矛盾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非法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则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一提法反映过去的“先富论”,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十一五”规划与以往相比,更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决心和努力,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教育对社会和谐的作用随着其含义变迁而变化,社会资本理论试图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做出注解,但由于其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传统而无法在宏观层面把握二者的关系,于是新的比较分析模式运用国别比较研究,充分考虑关系所处的背景条件,借助定量方法,得出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认为教育通过结果分配与学习者社会化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和谐,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追求公平的心理并不必然驱使人们选择自律或利他惩罚行为来维护群体合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本条件,不公平才会诱发人们内疚或嫉妒情绪,也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本条件,内疚情绪才可能诱发自律,嫉妒情绪才可能诱发利他惩罚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公平的心理才能起到维护群体合作的作用。对于基层社群和工作团队等群体的管理而言,激活人们的公平意识,培育和维护群体社会资本,把人们的内疚和嫉妒心理相应地转化为自律和利他惩罚行为有利于提高群体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而教育公平则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在社会博弈中提供了实现利益均等的机会。目前,由于经济水平、区域差距等原因,我国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这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积极推动教育公平,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等五个层面,逐层递进地考察了大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受阻可能为大连市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考察所得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快大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