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同训 《成人教育》2015,35(5):68-70
分析了当前我国着力推进的“新四化”及其内涵,并以“新四化”的新内涵为指导,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和课程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四个理念: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和协同教学.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探析了“服务社会与全面发展协调,突出实践与协同育人并重,专业课程体系与产业、技术进步衔接,以学为本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课程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高职药学特色专业,构建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是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体现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缺陷,探究解决对策,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解决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整合及新课程开发等问题,逐步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药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吴亚萍 《教育与职业》2012,(29):140-142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要在保持现有成果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其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建立专业课程文化,使之既符合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又能与社会其他文化现象互动,支撑地方行业产业的发展。文章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文化的内涵、特征出发,认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须从转变课程价值取向、创新课程管理、优化专业群体文化等方面重构课程文化,提供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针对高职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科类专业课领域,对自然科学类课程尤其是机械类专业课程关注较少。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扎根大别山地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包括挖掘提炼、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弘扬四个环节,同时结合"列宁号"案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文化元素与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体系的相互交融,是凸显高职教育特色的标志。针对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入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再以满足学生职业胜任和职业发展为原则确定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课程设置,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序化课程内容,进而形成"双系交融、三阶递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黄艳芳  李侠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60-64
文章介绍了产业全景图的内涵,认为绘制产业全景图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可能、使专业发展定位更加精准、为专业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据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方向,确定原有专业及新增专业的发展重点,通过重新规划课程结构及开发岗位统整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师资培养、"引领性"教师群体的培养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硬核教师团队,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化建设是职业院校"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的落脚点,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意义深远.安徽省教育厅为规范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019年颁发了高职院校"双基"标准化建设与示范创建标准,规范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指标与观测点,构建了课程标准化建设的评价体系.通过以建筑CAD课程为例,从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内涵、意...  相似文献   

8.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长期忽视课程标准研究。研究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是该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的迫切需要。在厘清应用写作课程、应用写作课标、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的名称与内涵之后,分析部分应用写作课标,提出高职艺术类专业应用写作课标建设的四点构想:坚持先进的课程理念,明确课程标准的规范,把握课标制定环节,注意解决"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注重示范院校内涵建设 打造高职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从分析文化建设在高职校园内涵建设中的定位入手,认为高职的发展应该在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同时,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打造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应用VOCSCUM课程理念指导校本课程开发,为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分析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价值及VOCSCUM课程理念对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应以职业分析为前提,以系统化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专业课程链路设计为策略,以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为路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作为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在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深化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丰富和充分提升了高职检测技术及应用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适应了高职办学需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校园文化研究现状的分析,在充分理清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的基础上,从优秀企业文化构建的视角提出了"两层多维"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该体系从学校、专业两个层面着手,学校负责顶层设计,专业负责载体与内涵建设,学院优势和特色专业构成校园文化强有力的几个维度,从而打造稳固的棱台形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两层递进含义,第一层为制度上的合作,第二层为文化上的融合。专业文化是"产教融合"的深层次表现形式。高职院校在加强产教制度合作的同时,不可忽略专业文化的建设。专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专业软实力;形成文化资本,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要通过更新专业理念、引入行业文化、开设专业文化课、提升课程和教学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专业文化实践,以"专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实现产教深层次融合,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职旅游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推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变革的重大命题。从解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入手,在讨论旅游课程思政实施条件的基础上,立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特色,契合学科内在规律,构建旅游课程思政“知识—技能—价值”三维课程目标,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深度挖掘旅游课程思政元素,建设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旅游课程思政平台,探索旅游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自上而下地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课程建设始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建设尚未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开发尚未充分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应该在充分调研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需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认真进行基于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自我发展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24):142-143
文章按照职业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的划分、学习领域开发、构建课程体系这几个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步骤,结合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的建设,进而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在内涵建设中,如何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升高职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高职特色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等观念、制度、体制、资源等方面的建设,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和无力将在根本上阻碍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强和改进高职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深化办学的人文内涵,提高领导层人文素养;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人文精神培育,促进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深化人文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优良的平台;加大物质投入,构建立体化人文教育信息传播网络;分析总体办学优势和办学特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