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品格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典型。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引领着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全面分析哈佛大学品格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在德育目标的设置方面提出了加强德育发展理论研究、重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吸收美国品格教育的合理成分等建议;在德育目标的实施方面提出了改变外显性的德育路径、优化德育环境、加强德育实践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掀起了美国德育史上的第三次浪潮。新品格教育运动有其跌宕起伏的历史前奏,是经历了古典品格教育阶段、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阶段之后新的品格教育的复兴。其重视德育的内容、"重知"而并不"轻行"的德育特色以及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相联合德育模式等,都给当前我国德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针时传统学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非主体枉问题。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并从德育的主体、德育的理念、德育的目标及德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比较了学生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主要区别,提出了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控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等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时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品格教育运动重新兴起,并成为美国的主流道德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品格教育的历史回顾,主要梳理了以里克纳为代表的品格教育的内涵、原则、实施策略以及具体实施途径,并结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分析了品格教育带来的对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以及对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的两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可以有效的建构以人为本的大学德育文化,实行"回归生活世界"的"人本主义"教育模式,关注学生主体和自我教育的教育方法,实现完美人性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主体教育模式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应该是主体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在德育目标上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在德育内容上以满足学生主体需要为核心,在德育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在方法论层面简略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作者认为:美国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就是逐步建构一种德育情境,这一特点体现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和规范道德教育、以偏重智育为条件的品种教育和智育、学校品格教育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合理性统一。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有效性的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走出传统德育模式下存在的诸多误区,需要通过创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操作体系。主体性德育模式强调受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强调激发受教育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新品格教育运动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回归和超越,是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有很大的启示。本文通过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背景和表现的梳理,着重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对我国德育的启示做深入探析,以求促进我国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更新德育观念,以有利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词适德育内容,以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的接受;创新德育方法,以有利于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展;优化德育过程,以有利于师生双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转换德育机制,以有利于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关国品格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青少年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品格教育的概况及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阐述了美国品格教育对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生态德育以培养具有生态智慧、生态情感和生态能力的道德主体为理论目标,基本内容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思维教育、生态规范教育和人际关爱教育,实践性品格是其本质特征.生态德育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借鉴吸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经验,我国职业学校的德育内涵应向公民教育延伸,以公民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德育新的着力点,把公民道德、公民价值、公民知识和公民能力作为其核心目标.为此,德育课程的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模式、保障机制等都要实现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来,我校一直在探索"精致教育",分别从五大领域展开研究:精致管理、精致德育、精致课堂、精致教研和精致课程。下面笔者重点围绕精致德育的界定、价值和方法,对精致德育管理展开讨论。一、什么是精致德育精致德育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解读。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对德育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优化认识。德育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德育主体、德育目标和德育实践。德育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德育目标是对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的阶段性定位,德育实践是德育主体在德育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纷繁复杂的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德育受教育者个体需要未得以满足和实现、德育目标“高大全”、忽视德育的个人享用性、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方法粗糙、德育方式简陋、德育评价扭曲等原因,高校德育实效性十分低下。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与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长期目标,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走“主体育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校德育:偏失、根源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向玲 《教育探索》2003,(12):83-85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着几方面的偏失,表现为德育目标的理想化、片面化,德育内容的滞后性、运动化,德育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德育方式的单一化、封闭化。这些偏失的形成有化传统的因素,也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构建全面的、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革新德育内容,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能力以及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开辟多种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一、关心德育模式的理论构建关心德育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继承并发展了吉利甘的关心伦理学,形成了自己的关心伦理学说,并把它引入到教育中,创建了关心德育模式。它围绕着“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品格教育对于提高其国民素质和青少年的品格素质发挥了显著作用。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是:德育应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品格教育应当努力发展学生本身的动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应渗透德育;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做到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统一;家长和社区成员应全面参与学校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