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故事:一个个悲剧故事中,无法找到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爱;通过她的作品,我们能触摸到“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和丑陋的一角。这是因为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她才写出了人生真实而安稳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潮流的涌起,一批过去长期被打入“冷宫”的作家作品重见天日,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和好评。张爱玲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进入90年代,文坛上更是形成了一股“张爱玲热”,不仅其作品大量再版,或者被改编为电影、电视等各种其他艺术样式频频面世,而且在研究界、批评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博士、硕士论文纷纷以此为题,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都市文学、女性视角等各个方面,对张爱玲及其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如果人生是一次演出,那张爱玲注定不会是导演,更不可能是演员。她只是驻足观望的陌生人,用自己特有的艳丽的词语讲述着剧情。顺着她手所指的方向,我们会看见开电梯的工人在后天井生个小风炉烧东西吃;煮南瓜的气味与那烧山芋的明亮的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世间的华丽与苍凉、繁华与落寞,无不体现出一种苍凉美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邱瑞洁 《文教资料》2008,(15):14-16
张爱玲散文虽以世俗生活为描绘对象,却往往能穿透事物的表面,表达出不同凡俗的理解和认识.这与张爱玲对世界和人生的悲剧性理解和感受不无关系,后者给张爱玲散文带来的是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1921—1995)是四十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其祖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外曾祖父是清王朝大臣李鸿章,与汪伪政府的宣传次长,文化汉奸胡兰成的婚恋使得这位乱世的天才女,废墟上的罂粟花,充满了诱惑与神秘。有关张爱玲的传奇近年在大陆愈来愈热,九五仲秋前在海外的悄然离世使谜一样的张爱玲越发引人注目。张爱玲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何一位女作家。她没有庐隐、肖红的大苦深仇,勇毅地去叛逆反抗,沉醉于不平静的内心挣扎;她没有冰心、绿漪的闺秀气,只在礼教范围内歌颂母亲、孩子和自然;她也不同于凌淑华,笔下一位温柔可人的中年太太,偶尔开开小玩笑,但终究不会有丝毫过形的浪漫;与丁玲、沅君这类自由新女性就更不同了,干脆高喊着自由恋爱,一路追求个  相似文献   

7.
对生存终极价值的探求与追寻,张爱玲虽然持悲观态度,但她并不就此全然否定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明知世界无情,也要尽力燃烧”,这可视为张爱玲生存哲学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和精心安插的细节描写。本文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出发,深入探析其作品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 ,“苍凉”的意蕴表现在人的生存境况的尴尬 ,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以及人性的虚伪丑恶 ,集中体现在爱情与亲情的消解。面对人生的缺失 ,作家笔下常见的不是惨淡的决裂而是审美的、诗意的哀感和牵念 ,苍凉之中蕴含无限的眷恋 ,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沦陷使她走上了作家之路。离开了当时的主导话语,张爱玲的女性小说表现了时代的悲剧,也表现了历史的悲剧。她的作品描绘出一个个迷失了精神家园的女性在生活中丑态百出的悲惨世界,具有苍凉的真实感。如《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这些小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主题: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来源于张爱玲成熟的女性意识和生存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喜欢将她作品中的人物形容为"苍凉的手势",而她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苍凉的手势呢……——题记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受到多种宗教的影响,其中基督教博爱意识和原罪思想影响着张爱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张爱玲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时期,生命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正是因为幼儿对于世界的未知太多,才更需要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幼儿的生命教育展开讨论,涵盖教育意义以及现状分析,以抓蝴蝶为例,深入了解大自然,对蝴蝶进行观察,最终得出自然界才是最适宜蝴蝶生存的环境这个结论,促进幼儿形成珍视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大半辈子处于历史的夹缝间,正是这样一个乱世女子,却以二十来岁的青春之龄,迈上文学殿堂的台阶,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几乎独占了整个上海文坛.她擅长用对照的手法、丰富的意象向世人讲述那些发生在乱世的平凡男女的平凡悲欢离合故事.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叙事的重要元素,作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背后隐着其特定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趣味。张爱玲对时空的幻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关注,她不仅在小说中尽抒生命流逝、世事乱离之感,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时空变换机制描摹现实人生,表达苍凉的况味,时空在其小说文体中显示出审美与叙事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的改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抑制的趋势,她的小说透露着一种"浮世的悲哀",对世事的透析,对人情冷漠的揭示,人本性的无情的剖析,亲情、友情、爱情在她的笔下似乎都变得那么虚无,那么无味。但在改编的影片中大体都没有体现这么冷气逼人,影视毕竟是一种娱乐形式,他们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为了更适合观众的口味,过度的苍凉基调就不一定为观众所喜爱。改编后的作品大都少了那一点点凄美,而多了那一点点温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和鲁迅都是海内外享有盛名的作家,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话语透视批判了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感受人生的孤独苍凉;鲁迅作为一个社会至诚之士发起对社会的批判。二人同是对人内心灵魂的逼近与叩问,在对人性的近距离剖析之后,鲁迅是愤怒的“绝望战争”,张爱玲则是苍凉的接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却可以说张爱玲是深刻的;不能说张爱玲是最重要的小说家,却可以说她是最具有西方现代精神特征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苍凉这一审美基调来感悟人生、阐释生命,充分显示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怀疑,在此意义上,张爱玲构建起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而是现代的属于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悲剧观。因此,苍凉所显示出的是悲剧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不涉及政治,不迎合当时时代的主流,她所讲的故事只是“男女间的小事”,而且多是“人在恋爱的时候”的事。她始终将女性问题置于小说的主位,以女性敏感的内心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一个多维女性世界,尤为“突出地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女子自古以来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已根深蒂固,所以女性天生就是为传宗接代、相夫教子而活。虽然时代给了她们解放个性的机会但她们又甘愿为奴,放不下“淑女的身分”,不能做“女店员,女打字员”,只有去做“女结婚员”。“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艺术世界的主要特点,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剖析,归纳出作家独特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