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总由一个个段落组成,好文章的段落如一个个构造精美的机器部件,经得住推敲,而劣质文章的毛病又往往集中在某些段落上,比如段间衔接不紧、段内层次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词语缺少表现力、语言形式的选择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吻合等等。可见,段落写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无论记事、写人、状物,还是抒情、说明、议论总要一段一段地写,一段写一个方面的意思或一层意思,需要写的几个方面都写清楚了,写好了,并且注意段间的衔接,才具备了构成一篇好的文章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段落教学是由句过渡到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段落训练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认识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就小学语文段落结构教学作些例析.段落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部分.一般来说,无论是记叙、说明,还是抒情议论,凡属能够独立表述一个完整意思的段落,即完全段或称规范段,它的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起始部分.概括提出本段的内容或中心,确 定全段涉及的写作范围或中心意思,一般以首括句出现.它的作用在于介绍或说明全段要说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段落和层次     
阅读一篇文章,要明确它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就必须弄清楚它的段落和层次。段落,是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部分,它和文章的结构有关。要分清段落,才能懂得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根据文体结构的需要,分成自然段和段层。几个句子或几个句群组成一个自然段(句群大于句子小于自然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段层(有的称为意义段),表达一层完整的意思。有的段落,为了表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过渡,指的是文章意思的前后衔接和转换,层次段落之间的钩连。作者常常用词、词组、句子、句群或段落作为"过渡",使文章的上层意思顺利而自然地过渡到下层意思去。过渡在文章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功能,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章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的归纳分析,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文章的中心等。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语言归纳出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章由一个个段落组成,好章的段落如一个个构造精美的机器部件,经得住推敲,而劣质章的毛病又往往集中在某些段落上,比如段间衔接不紧、段内层次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词语缺少表现力、语言形式的选择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吻合等等。可见,段落写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无论记事、写人、状物,还是抒情、说明、议论总要一段一段地写,一段写一个方面的意思或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7.
范老师把小怡、小海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上次我们讨论了“把每句话写生动形象”。今天,我们研究一下“怎样写好每一段话”。范老师说:一个简单的意思,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了。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就要用许多句话才能表达清楚。那些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句子,互相连接,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段落”。段落一般简称为“段”。  相似文献   

8.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分层归纳法概括段意,最简捷的方法莫过于找段落中的中心句。但是,许多文章段中并没有直接表明段落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应该怎样概括其段意呢?这就要采用分层归纳法。例如:《大雪山》的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9.
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文章层次的基础。它是以一个或众多个句子构成的,各句之间呈现并列、承接、选择、转折、因果和总分等逻辑关系。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要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了“段式读写训练”的经验。现以总分式构段读写训陈为例,介绍如下。一、读写目标1.学习总分式构段,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确每句话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具体叙述。2.根据总分式构段规律划分层次,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3.运用总分式的构段方法写一片段。二、读段指导弟弟很爱学习…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写作教学中,除了重视段落的写作指导之外,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和具体写作过程的指导也非常重视。美国比较受欢迎的写作教材《哈布雷斯学院手册》专门有“作文”一章,就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下面是这一章的摘译: 一段文章只阐明一个中心意思,而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落组成,阐明一个总思想统率下的几个方面。一篇文章不管是只有一段或有许多段,不可能随便一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确切地把握段落,有必要将段落与句群进行比较。所谓“段落”亦即“段”或“自然段”。在形式上,它有明显的标志,一段开头要空两个字的位置,另起一段时要换行。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就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的角度而言的。而句群也叫“句组”,是由句子和句子组合而成的表示一层意思的言语单位。首先,句群是由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在语流中一个句群表示一层意思,它所包含的两个或几个句子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句群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关系有时借助于“因此、但是”等关系词语,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招数指津]所谓“看段析句”,是指通过分析段落意思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句子,是能独立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文章由一个个段落构成,而段落则由句子连缀而成,一般句意明确的句子不难理解;但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又含蓄,甚至有“弦外之音”,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弄清其深层含义和作用,这是文段、文章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必然影响对文段和文章总体意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段落     
一、能力要求  1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凡是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时,便成为一个意义段。  3能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能分析每个段落内部的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4了解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能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具有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5能听懂一段话,把握住内容要点,体会思想感情。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有关段落;清楚明白而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二、能力检测  (一)将下面三组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用序号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作者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书面语言的形式。那么,文章的单位就是作者思路步骤的书面语言的形式了。不管是文章的整体,还是任何一个单位,都总是以作者“意”的起止,而不以段落的多少为标志。段落不过是作者在“述意”过程中为了突出意旨、强调感情、加强语气、有利“意联”的手段。传统语文理论强调文章“一段一个意思”、“段与段的关系”,是一种手段决定内容的八股方法。语文教学中,从手段中去归纳“段意”、解释词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纳段意就是用一两句话把文章的段落大意溉述出来。归纳段意要做到准确、完整、简要。所谓准确就是要抓准段中的主要意思;所谓完整就是把与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内容都要概括到段意里;所谓简要就是用于表达段意的话要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6.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阅读时,只有把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读懂,才能够读懂全篇。因此,培养学生读懂段落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大多数文章都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就表达思想感情而言,全篇文章是一个整体。但是,话不能一口气全说出来,而要一层意思一层意思的有步骤的有条理的表达。段落,正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段落     
文章必須分段,一篇文章总是由許多段落组成的。段有两种:一是自然段,一是邏輯段。在文章里,凡是另起一行,低一格或两格书写,显示分段形式的,都叫自然段,通常也称之为节。邏輯段也叫意义段,这是从全文来看,在意思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一般地说,自然段多是用来显示文章层次的,邏輯段多是用来标明意思区划的。有些課文干脆就用空行、加小标題或代标題(一、二、三……)来显示邏輯段段落的起訖。在一篇文章里,有时候一个自然段就是一个邏輯段,而更多的时候,要几个自然段才组成一个邏輯段。  相似文献   

18.
用段意连接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逐自然段阅读文章,把一句话一句话分清楚,尽力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弄清每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其次要给文章划分意义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最后要按文章叙述的顺序,把各段的段落大意加以整理后连接起来,让它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例文:熟鸡蛋挑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人们在提倡白话文之后便开始把段落当作“大于句的完全意义的单位”,并且指出:“每段应有而且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陈望道:《作文法讲义》)。这就奠定了传统语文理论中的“篇是由段构成的,段是构成篇的基本单位”,“段与段之间意思要连贯”,“句与句或者句组与句组之间,意思要连贯”(张志公:《现代汉语》)的基础。于是,“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刘锡庆《写作通论》),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础”,“章法”就是构段的方法(李景隆:《作文法概  相似文献   

20.
分析段大意及其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的一个小考点。分析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